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于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備注: 《清靜經》僅四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yǎng)術重要資料之一。它首先闡釋說的是什么是大道和大道的作用。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yǎng)萬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濁、動、靜,“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碧烊撕弦?,天人同化的境界。接著說明,人神要常清靜,必須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貪求、妄想與煩惱,實現(xiàn)“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于空”的常寂真靜境界。你必須通過修養(yǎng),把所有東西,包括自己身體和自己的思想都看作是空的,這才能達到“清靜”的目的。要摒棄一切的欲望和思慮,把自己處于一個完全“空”的境界中。“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币庾R中什么都沒有了,就會出現(xiàn)光明空澈的寂靜,這是處于最高的寂靜境界,這時哪還有欲望?這才是真靜! 最后指出,“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所以《清靜經》,本經文詞用法糅合儒釋道三家詞語,故作者應是容攝三教思想者。其經文的意義,包含道教的道,佛教的三業(yè)、三界說法以及儒家的道德說,但其基本思想仍為老子道的本體論與人生論。是教人遣欲入靜的修煉要領,是道門日常諷誦、修持的重要功課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