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過去的一百天里寫的第一百篇千字以上的原創(chuàng)文章,堅持寫作三個月左右,寫作成為了我生活中與之相伴的習慣。 很多時候,我在開始寫作之前會習慣性的在腦海里進行虛擬謀篇布局,設定文章的架構(gòu),而后才結(jié)合自己的選題開始進行文稿的撰寫。 在開始寫作前,以下六個關(guān)鍵點的準備工作對如何寫好一篇行云流水的走心文章非常有幫助。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不同或相似的價值觀,從小到大接收不同的信息、學到不同的知識,使我們彼此習性和思想相異或相近,普世的價值觀在某個節(jié)點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而共通的知識讓我們信息的交流又顯得相對容易又親切。 只不過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人性是自私的。 基于這一點,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無視其他而注入不少屬于自己的見解,如果注解的尺度把控不好,在文章里放大了自己的感受,會形成偏見,甚至形成固執(zhí)的妄念。 這會使文章呈現(xiàn)出來的思想有所偏頗。 而勇敢的放下自己的偏見將解決這樣的問題。 拿跑步而言,個人認為長距離跑步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但周圍有些人存在長距離跑步會影響身體、影響膝蓋等諸多顧慮,他們對長距離跑步持反對意見。 那么如果起草一份關(guān)于長距離跑步的文章,我的做法是暫時放棄自己的主觀臆斷,查閱資料并結(jié)合自身體會去深入思考跑步所具有的兩面性(比如堅持長距離跑步給自身帶來的益處、長距離跑步姿勢不當給身體帶來的潛在傷害),甚至虛心接受他人對長距離跑步的意見與看法,在寫作之前打好草稿,把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見糅合并在寫作過程中融會貫通。 放下偏見對幫助自己在寫作上關(guān)于人文、事物、情感的理解,會更為全面化,落筆成文后會更為打動人心,因為我們更偏向于接受普世價值觀。 如此一來,我們的文章既體現(xiàn)了自己的亮點,又不會偏離群眾路線,更容易親民,也易于獲得別人的認同。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span>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說教別人容易,但當自己成為了當事人,要想遵循自己所言的大道理去執(zhí)行,往往會比較難。 為什么呢?因為人是矛盾的動物,對否認自身和評價自己的做法有先天的抵觸性。 所幸這不是一成不變的天性,因為在后天歷練過程中,我們會逐步消除這些抵觸感,讓自己去真誠面對自己對與錯,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當我們從內(nèi)心世界分析完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自身對于自我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劣勢之后,我們會開始清楚自己能夠發(fā)揮什么長處,應該避免什么短處。 這些道理也適用于寫作方面。 以前,我不是一個很擅長寫文章卻又善于口頭溝通的人,通過捫心自問,開始明白寫作技巧和文采宣揚并不是我的強項,而循序漸進的清晰邏輯是我的優(yōu)勢,那么我會用井井有條的陳述方法,將自己想闡述的事項和其觀點文字盡量簡單化、去文采化,最終簡明扼要的把文章寫出來。 這樣的文章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干脆有力。 剖析自己的目的是分析自己在寫作中方式方法的優(yōu)缺點,爭取做到揚長避短。 而剖析自己的過程中除了與自己對話,也要走到社會中去,通過與別人交流、聆聽別人的故事、甚至與其共同的經(jīng)歷來吸收別人的優(yōu)點,讓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在寫作優(yōu)勢的助推下向共情層面靠近,與之融合和連接,最終在自己心底形成一股共情力。 上述剖析自己最終形成的共情力,是與觀察自己、觀察別人緊密相連的。 什么是共情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我習慣在散步的時候去觀察事物的動靜,比如樹木上的葉子搖擺,比如路上行人的表情;我在上洗手間的時候會思考人生,隨時思考萬物與自己的聯(lián)系;在出門游玩或者到處溜達的時候會留心周圍人文、風景的景象是否能引起我的啟思或某些念想。 這是觀察別人,觀察萬物。 在我開始用這種方式打量世界后不久,有一天在清晨醒來,發(fā)現(xiàn)寫作的感覺比以往更加豐富而美好了。每天都有新素材,而且頭腦中有些不易覺察的記憶因為在觀察中看到的某件小事而被激活。 每一個關(guān)于別人、關(guān)于萬物的現(xiàn)象在自我思考的推進下會帶來一連串相關(guān)的事情,直達心靈的深處,而后釋放一些感覺和經(jīng)歷,比如舊日的歡樂、過往的哀愁,比如儲存在記憶深處的事情,還有某些早已遺忘了的逸聞趣事。 觀察世界是我們擁有永不枯竭的寫作靈感之源泉。 當我進行“觀察”這個動作的時候,我會在動作發(fā)生之后思考“觀察”的動機以及背后的想法,繼而盡可能的去了解自己每個動作、每個想法背后的思路,從而更好的深入了解自己,這與第二點是相呼應的。 當了解完自己之后,我會回頭再去了解別人,思考這件事情如果換做是別人看待或者處理,對方會怎么想,這個時候就是體現(xiàn)共情力的時候了,也就是所謂的將心比心。 能夠做到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此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需要將心比心輔以配合的,于是我們確實要從一開始就放下自己的偏見,這與第一點是相聯(lián)的。 觀察萬物會讓自己有所收獲,觀察萬物與自己、自己與別人的聯(lián)系才能觸動我們的思考、提高我們的思考力。 寫作的提高需要思考力的綻放,因為寫作是各方思想的融合、思考結(jié)果的分享。
各方思想,是需要涉獵多方知識才能開拓自己的視野,閱讀成為一種非常適合的方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讓自己思想豐富,但倘若不動筆實操,光有投入而沒有產(chǎn)出,再多的想法和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力的減退而被埋到腦海底。 動筆是最好的銘記。 四年前的我利用下班時間堅持每天寫作,兩個月的時間寫出了一本未出版的六萬字雜文選集,但這幾年因為工作和懶惰而把文筆懈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