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片長圓形,長4-10mm,寬4-6mm,先端鈍圓,基部偏狹,邊緣有細(xì)齒,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綠色或淡紅色。杯狀花序單生于葉腋;總苞倒圓錐形,淺紅色,頂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長圓形,有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2裂。 蒴果三棱狀球形,光滑無毛;種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蠟粉,長約1.2mm,寬約0.7mm。 斑葉地錦本種與地錦草極相似,主要區(qū)別在于:葉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細(xì)柔毛;種子卵形,有角棱?;ü谂c地錦草同。 栽培技術(shù): 田間管理:
體外實驗表明:地錦草鮮汁、煎劑以及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對于多種致病性球菌及桿菌有明顯抑菌作用.從地錦煎劑干粉中獲得乙醇提取物, 進一步分離出地錦素, 其抗菌作用更強.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等在0.002~0.63mg/ml時有抑菌作用, 0.005~1.25mg/ml時即呈殺菌作用;小鼠全血、兔紅細(xì)胞或血清可顯著降低其抗菌作用.皮下注射地錦素的小鼠尿液仍具有抗菌作用, 表明其通過血液后并未完全失效.但對實驗性小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全身感染并無療效. 煎劑在3.125%濃度時, 對體外鉤端螺旋體菌株中黃疸出血、七日熱等菌群有較好的抑菌效果.地錦草素對流感病毒所致雞胚感染有保護作用.
實驗證明:本品粉末局部使用,對于犬動脈切開出血有明顯的止血作用.
地錦草能抑制白喉桿菌的生長,亦有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能降低白喉桿菌外毒素所致豚鼠死亡。本品抑菌、殺菌和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以酊劑最好,煎劑次之,浸膏較差。
地錦草常皺縮卷曲,根細(xì)小。莖細(xì),呈叉狀分枝,表面帶紫紅色,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xì)柔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葉對生,具淡紅色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多皺縮或已脫落,平展后呈長橢圓形,長5-10mm,寬4-6mm;綠色或帶紫紅色,通常無毛或疏生細(xì)柔毛;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細(xì)小。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細(xì)小,卵形,褐色。無臭,味微澀。
莖橫切面呈長圓形有4個棱角,其中2個更明顯。表皮細(xì)胞1列,棱角處有厚角組織;皮層散有多數(shù)乳汁管,直徑7-15μm。中柱鞘纖維呈斷續(xù)的環(huán)狀排列。韌皮部狹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較寬,導(dǎo)管呈放射狀排列。髓部較大,中空。
顏色為綠褐色。葉脈周圍細(xì)胞正面觀:細(xì)胞類長圓形,整齊緊密地排列在葉脈兩側(cè);細(xì)脈末端周圍細(xì)胞放射狀排列成圓形。葉脈周圍細(xì)胞橫斷面觀:可見葉脈維管束周成圓形的維管束鞘。種皮細(xì)胞多成片存在,黃棕色,其正面觀細(xì)胞呈多角形,直徑約13.6μm,壁極厚,胞腔小。分枝狀無節(jié)乳汁管,內(nèi)含顆粒狀物質(zhì),莖中乳汁管較粗,直徑約16μm,葉中乳汁管較細(xì),直徑6-9μm。
地錦草與大薊:二藥同為止血藥,均具涼血止血,散瘀消癰之功。用于血熱兼瘀的各種血癥及瘡癰腫痛,是其共同之處。不同之處,地錦草味兼澀,歸大腸經(jīng),可治濕熱泄痢。地錦草與茜草根:二藥同具涼血止血功能,故適用于身體內(nèi)外各種血證,并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但地錦草除止血之效,還兼清熱解毒止痢作用。茜草根苦寒,有緩瀉功效,故便溏者不宜用。
取上述藥材粗粉各2g,加甲醇2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用石油醚抽取3次,將甲醇提取液濃縮至4ml,供以下實驗:①將提取液滴在濾紙上,滴加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斑點加深為深黃色。取提取液2ml加入數(shù)滴濃鹽酸及少量鎂粉,溶液呈紅色。(檢查黃酮類)②將提取液滴在濾紙上,再滴加0.1%溴酚藍(lán)溶液,立即在藍(lán)色的背景上顯黃色斑點。(檢查有機酸)
采收和儲藏:10月采收全株,洗凈,曬干或鮮用。各地常見,秋季采集地錦草時易與混雜在一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鮮者可用15-3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1、血熱吐血、衄血者,可與生地黃、牡丹皮同用,以增涼血止血之功。 2、濕熱黃疸,小便不利者,可單用,或與茵陳、梔子等配伍,以清熱利濕退黃。 3、也可用于癰疽惡瘡、跌打傷痛濕疹潰瘍、燒燙傷及毒蛇咬傷諸證,臨床多用鮮品搗爛外敷。
2)治細(xì)菌性痢疾:地錦草一兩,鐵莧菜一兩,鳳尾草一兩。水煎服。(《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3)治血痢不止:地錦草曬研,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乾坤生意》) 4)治胃腸炎:鮮地錦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5)治感冒咳嗽:鮮地錦草一兩。水煎服。 6)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鮮地錦草一兩。水煎或調(diào)蜂蜜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7)治小便血淋:血風(fēng)草,井水擂服。(《劉長春經(jīng)驗方》) 8)治婦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鹽,姜腌食之,飲酒一、二杯送下,或陰干為末,姜、酒調(diào)服一、二錢。(《世醫(yī)得效方》) 9)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地錦草二斤。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一錢半,白酒送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0)治金瘡出血不止:血見愁草研爛涂之。(《世醫(yī)得效方》) 11)治牙齒出血:鮮地錦草,洗凈,煎湯漱口。(《泉州本草》) 12)治濕熱黃疸:地錦全草五、六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13)治脾勞黃疸: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蒼術(shù)各一兩,甘草五錢。為末,先以陳醋二碗入鍋,下皂礬四兩,煎熬良久,下藥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塊,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湯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韞》如圣丸) 14)治奶汁不通:地錦草七錢。用公豬前蹄一只燉湯,以湯煎藥,去渣,對甜酒二兩,溫服。(《江西民間草藥》) 15)治小兒疳積:地錦全草二、三錢。同雞肝一具或豬肝三兩蒸熟,食肝及湯。(《江西民間草藥》) 16)治項虎(對口瘡):鮮地錦草加醋少許,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17)治癰瘡疔毒腫痛:鮮地錦草,洗凈,和酸飯粒、食鹽少許敷患處。(《泉州本草》) 18)治風(fēng)瘡疥癬:血見愁草同滿江紅草搗末敷。(《乾坤生意秘韞》) 19)治臁瘡爛瘡:斑鳩窩為末外搽。(《貴陽民間藥草》) 20)治纏腰蛇(帶狀皰疹):鮮地錦草搗爛。加醋攪勻,取汁涂患處。(《福建中草藥》) 21)治咽喉發(fā)炎腫痛:鮮地錦草五錢,咸酸甜草五錢。搗爛絞汁,調(diào)蜜泡服。日服三次。(《泉州本草》) 22)治火眼:斑鳩窩熬水洗,或蒸豬肝食。(《貴陽民間藥草》) 23)治跌打腫痛:鮮地錦草適量,同酒糟搗勻,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藥物志》) 24)治蛇咬傷:鮮地錦草搗敷。(《湖南藥物志》) 25)治赤白?。河玫劐\草洗凈、曬干,研為末,米湯送服一錢。 26)治婦女血崩:用嫩地錦草蒸熟,加油、鹽、姜調(diào)食,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錦草陰干,研為末,姜、酒調(diào)服一、二錢,一服即可止崩。 27)治小便血淋:用地錦草加水搗服。 28)治刀傷出血不止:用地錦草搗爛涂上。 29)治風(fēng)瘡癬疥:用血見愁草同滿江紅草一起搗成末,敷患處。 30)治趾間雞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錦草搗爛敷上,甚效。 31)治黃疸:用地錦草、羊草、桔梗、蒼術(shù)各一兩,甘草五錢,共研為末;另以陜西省醋二碗與皂礬四兩,同熬勻后,將近藥末投入,再加白面適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32)治療帶狀皰疹:鮮地錦草搗爛加醋攪勻取汁涂患處[1].(《福建中草藥》)
莖柔細(xì),長10~17cm,多分枝,匍匐,被白色疏柔毛。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12mm,寬2~4mm,先端鈍,基部偏斜,近圓形,邊緣上部常有細(xì)小鋸齒,下部全緣,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中央有紫斑,下面淡綠色;葉柄短;托葉鉆狀,邊緣有緣毛?;ㄐ蛞干?,具短柄;總苞狹杯狀,高0.7~1.0mm,外部被疏柔毛,邊緣5裂;腺體4,黃綠色,橢圓形。雄花4~5;雌花1,子房柄伸出總苞外,被柔毛;花柱短,柱頭2裂。蒴果三角狀球形,直徑2mm,被白色柔毛;種子卵狀有棱,長約0.6~1mm。
斑地錦,一年生匍匐小草本。莖柔細(xì),彎曲,匍匐地上,高10-30厘米,含白色乳汁,根纖細(xì);分枝較密,枝柔細(xì),帶淡紫色,有白色細(xì)柔毛。葉小,對生,成2列,長橢圓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先端具短尖頭,基部偏斜,邊緣中部以上疏生細(xì)齒,上面暗綠色,中央具暗紫色斑紋,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葉柄長僅1毫米或幾無柄;托葉線形,通常3深裂,杯狀聚傘花序,單生于枝腋和葉腋,呈暗紅色;總苞鐘狀,4裂;具腺體4枚,腺體橫橢圓形,并有花瓣狀附屬物;總苞中包含由1枚雄蕊所成的雄花數(shù)朵,中間有雌花1朵,具小苞片,花柱3,子房有柄,懸垂于總苞外。蒴果三棱狀卵球形,徑約2毫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頂端殘存花柱。種子卵形,具角棱,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
|
來自: 昵稱517007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