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由于大家對音樂的愛好,使得公開音樂會十分盛行,早期的音樂會曲目包羅萬象,混合著各種類型的曲目,一場音樂會中包含有序曲、聲樂曲、交響曲及一些獨奏曲目,欣賞音樂會就如同參加一個社交活動一樣。蒙格瑞狄恩即曾提到:「當時的人們并不是真的要去聽音樂會,而只是為了去看那華麗的大廳和穿梭在其中穿著華麗奪目的名門貴族。 」因此,在各種公開的演奏會上,為了迎合大眾的品味,作曲家們竭盡所能的以高難度技巧的曲子,展現(xiàn)自我的才華,形成一種炫技的風潮,而其中最著名的例子為帕格尼尼,他在小提琴上所作的各種炫技演奏,成為眾多作曲家仿效的對象。
維塔利《恰空》
托馬斯·安東尼奧·維塔利(Tomaso Antonio Vitali 1663年5月7日-1745年5月9日)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和教師。1663年3月7日出生于意大利博羅尼亞。他的父親喬瓦尼·巴蒂斯塔·維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也是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G小調(diào)恰空》(Chaconne in G Minor)非常有名。恰空(chaconne)原是一種富有激情的舞蹈,出現(xiàn)于1600年左右的西班牙,屬于在街道上跳的雙人舞或女獨舞,16世紀傳入意大利,在17世紀流行于法國宮廷。最終它成為一種音樂形式,特別是連續(xù)的變奏。
塔蒂尼《魔鬼的顫音》
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晝思夜想學到小提琴的神奇技藝,在1713年的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魔鬼從漆黑的遠處翩然而至,恭敬的向他行禮,稱自己有無邊的法力,愿為他效勞,條件是要靈魂作為報酬。塔蒂尼的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何不把我的小提琴交給這個魔鬼呢?” 魔鬼說:“這不難,但我們要先交易。” 塔蒂尼在夢中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還簽了一份合同。魔鬼接過塔蒂尼的小提琴,演奏出一首不可思議的,美妙絕倫的樂曲。
帕格尼尼《女巫之舞》
十九世紀初,許多浪漫作曲家都喜歡以魔鬼、精靈作為樂曲的標題,用以表現(xiàn)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創(chuàng)作上則多用變奏手法。帕格尼尼的《女巫舞曲》就是杰出代表之一。1813年,帕格尼尼在米蘭觀看芭蕾舞劇《貝涅溫圖的婚禮》,這出由蘇斯邁爾作曲的舞劇音樂和劇里的神奇故事,給帕格尼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用其中核桃樹下的女巫的主題,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提琴獨奏曲:《女巫之舞》。
帕格尼尼《威尼斯狂歡節(jié)》
這首為人所熟知的曲調(diào)是源自意大利威尼斯的一首古老地方民謠,樂曲的本身內(nèi)容像是充滿樂天氣氛的船歌。著名的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在1829年第一次在威尼斯聽到這個曲調(diào)后,便為小提琴和鋼琴以這個旋律為主題寫了二十個變奏。之后這首「威尼斯狂歡節(jié)」便開始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至今已有不少作曲家以這首著名的曲調(diào)為主題,替幾乎每一樣樂器都譜下了變奏曲,以展現(xiàn)各個樂器技巧上不同的特色與能力的發(fā)揮。
維尼亞夫斯基《波蘭舞曲》
維尼亞夫斯基根據(jù)祖國波蘭的鄉(xiāng)土舞曲——波蘭舞曲,為小提琴一共譜寫了四首《華麗的波蘭舞曲》,都需要絢麗純熟的技巧,不易演奏。這首《D大調(diào)華麗波蘭舞曲》是流傳最廣、經(jīng)演不衰的小提琴曲。維尼亞夫斯基的小提琴演奏融合了法國學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氣質(zhì)。他不僅能輕松地炫耀過人的技巧,更能令聽眾感動得落淚。他以強烈的抖音(Vibrato)加強他優(yōu)美動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質(zhì)。魯賓斯坦稱贊他為:“當代無庸置疑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
維尼亞夫斯基《主題與變奏曲》
維尼亞夫斯基:《為小提琴與鋼琴所寫的原創(chuàng)主題變奏曲》(簡稱《主題與變奏 OP.15》)Henri Wieniawski: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for violin and piano, op. 15這是維尼亞夫斯基1854年寫成的一首超高難度的小提琴炫技曲目。是一首極具藝術(shù)價值的作品。
圣桑-伊薩伊改編《圓舞曲式練習曲》
易薩伊改編這首曲時,保留圣桑原曲華爾滋的沙龍風味,以明確的三拍子引出清新典雅風味。華爾滋主題徘徊于樂曲各處,且易薩伊融入新穎的小提琴弓法,使主題得以各種樣貌出現(xiàn),時而極弱、時而極強、時而以八度音演奏、時而又以華麗的裝飾奏表現(xiàn),猶如舞者的「舞步」不停變換,豐富多采。除了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絢爛技巧外,樂曲中間的抒情樂段,亦不失輕盈優(yōu)雅本質(zhì),并逐步將氣氛推向高潮處,才激動地結(jié)束樂曲。
圣?!兑优c隨想回旋曲》
《引子與隨想回旋曲》是圣桑在1870年間為當時在巴黎已經(jīng)十分出名的西班牙青年小提琴家薩拉薩蒂而寫的,其中充分發(fā)揮了作為獨奏樂器的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據(jù)說,作者還有意使樂曲帶點西班牙風味。按照作者原來的意圖,這首樂曲本擬作為一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最后樂章而進行構(gòu)思,但出演成功后卻就此成為一首獨立的音樂小品,而且是作者的三首小提琴小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圣桑《哈瓦奈斯》
哈瓦奈斯是一種風行于中美洲的歌曲與舞蹈,圣桑為小提琴與樂隊而作的《哈瓦奈斯舞曲》完成于1887年,因采用哈瓦奈斯節(jié)奏而得名。全曲共有三個主題:第一主題是情歌的旋律;第二主題是由第一主題演變而來的,但在氣氛上較為抒情;第三主題樂句纏綿、氣息寬廣帶有很強的詠嘆調(diào)的特點。整首曲子就在這些旋律交錯出現(xiàn)、發(fā)展變化下進行,獨奏小提琴有很多高難度的技巧展現(xiàn),如連續(xù)雙音、快速的跳音樂段,而曲終前熱情的雙音滑奏更將樂曲的氣氛帶到了最高點。
薩拉薩蒂《吉普賽之歌(流浪者)》
《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作曲家薩拉薩蒂于1878年完成的一首管弦樂隊伴奏的小提琴曲,同年在在德國萊比錫首演。音樂主題與羅姆人有關,并在最后一節(jié)使用了查爾達什的旋律,這部分的音樂主題與李斯特在1847年完成的匈牙利狂想曲第13號使用的主題相同。此曲是薩拉薩蒂流傳最廣的小提琴作品,并在小提琴演奏家中大受歡迎,從1904年薩拉薩蒂本人的錄音開始,留下了很多早期錄音記錄。
薩拉薩蒂《卡門主題幻想曲》
薩拉薩蒂卡門幻想曲編號作品25,全名為「依歌劇卡門主題而作之演奏會用幻想曲」,當初是題獻給維也納音樂院院長、同時也是小提琴家的黑爾麥斯柏格(Joseph Hellmesberger)。其旋律乃取自歌劇中第四幕的阿拉岡舞曲、第一幕的哈巴內(nèi)拉舞曲、以及第二幕的吉普賽之歌和響板之舞,透過各種艱難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而改編之。
薩拉薩蒂《引子與塔蘭泰拉》
《引子與塔蘭泰拉》是為小提琴和樂隊而作,薩拉薩蒂約作于1899年。是他的最流行的西班牙舞曲風格的小品。作為一個西班牙著名的小提琴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薩拉薩蒂約在1898~1899年及以后的20年間,零星的尋機創(chuàng)作出版了約半打沙龍小品,其中之一便是《引子與塔蘭泰拉》小提琴小品,并被證明為是他的最流行的非西班牙舞曲風格的小品(僅如他的《巴斯克隨想曲》一樣流行)。
柴可夫斯基《諧謔圓舞曲》
《諧謔圓舞曲》既有華爾茲的律動,又有諧謔曲調(diào)皮活躍的性格。這首小提琴諧謔圓舞曲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里非常特別,它歡快活潑,美妙動聽。曲子開始便直抒胸臆,由小提琴演奏出一段歡快幽默的第一主題,中段轉(zhuǎn)入柴可夫斯基式的憂郁第二主題,后段又重現(xiàn)第一主題,并在熱烈歡快的旋律中結(jié)束。
肖松《音詩》
《音詩》非常富于詩意,同時又具有一些戲劇性因素,樂曲的結(jié)構(gòu)穩(wěn)妥合理,毫無冗長乏味之嫌,反映出作者過細的設計和特別精心的技藝。輕度的傷感,狂喜但有所克制的熱情,含蓄,雅致,筆法之極度精練——所有這些都是它的特點所在。這首樂曲自始至終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因為其中所表達的熱情并不激烈,往往是在謹慎和含蓄中帶點激動的柔情。
拉威爾《岡茨》
《茨岡》是拉威爾唯一的小提琴與管弦樂隊作品,完成于1924年。這首作品原先是為小提琴獨奏和一種加用Lutheal的樂器伴奏而寫的(Lutheal是鋼琴的附屬裝置,通過它可以模仿管風琴的音響效果),但很快地作者又把原來的伴奏加以配器,因此,今天雖然有時可以聽到用小題琴和鋼琴演奏這首樂曲,但它的管弦樂版本卻更廣泛聞名。
庫曼諾夫斯基《夜曲與塔蘭泰拉》
庫曼諾夫斯基(Szymanowski)他于1916年創(chuàng)作了第一首現(xiàn)代小提琴協(xié)奏曲。而這首夜曲與塔蘭泰拉(Nocturne and Tarantella, Op.28)是他于1915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為鋼琴與小提琴而作的作品。這首作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夜曲,第二部分是塔蘭泰拉舞曲,這是一種快節(jié)奏的舞曲。全曲的色彩瑰麗而絢爛,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恩斯特《夏天最后的玫瑰》
這首小提琴曲是小提琴家,作曲家恩斯特( Heinrich Wilhelm Ernst 1814-1865 )創(chuàng)作的。他像炫技大師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840)一樣擁有非凡超群,鬼斧神工的演奏技巧,他深諳小提琴的性能和技巧,他的作品還將吉它等其它樂器的技巧融入,創(chuàng)新了小提琴樂曲,這些專為演奏家寫的樂曲,一般的樂手都難以勝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