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nóng)村:來自月冰博客http://lddu1688.blog.163.com/
小時候,到農(nóng)村姥姥家串門,見到很多東北民居,現(xiàn)在網(wǎng)上許多人稱為滿族民居。實際上是漢滿民族融合的產(chǎn)物。看到這些,使我們想起了那個物資雖然貧乏,但道德沒有貶值的年代……在網(wǎng)上看了許多圖片及資料,搜集如下,供博友欣賞——博主 上述圖片來源:柳塘寒士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19ab00100mxd9.html
敬神的神龕,在過去的滿族民居建筑上可以找到它,它一般鑲嵌房子南面的東側(cè)。 滿族宅院,一般均為方形,早期“立木為柵”將房屋包圍起來,前面正中立一柵門。富裕人家四周砌墻,并建有影壁。后期房屋建筑形成多與漢族建筑風格相結(jié)合,尤其是門窗及主體裝飾部分多祈福納祥方面的雕刻和彩繪圖案,體現(xiàn)出民族融合的社會風尚。 滿族傳統(tǒng)住宅一般三間房或五間房,多在最東面一間西側(cè)開門,或在五間的東起第二間開門。 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稱作“口袋房”,進門的一間是灶房,西側(cè)居室則是兩間或三間相連。開門的一間稱“外屋”、“堂犀”;西面屋又稱“上屋”,上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丌”字形大土坯炕,叫做“萬字炕”,民間俗稱為“彎子炕”,也有叫做“蔓枝炕”。室內(nèi)南北炕與屋的長度相等,俗稱“連二炕”或“連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臥的,炕面寬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對面炕”,正面的西炕較窄,供擺放物品之用??恢g的空地稱為“屋地”。實際上,室內(nèi)的大部分平面空間都被炕占據(jù),所以人們的室內(nèi)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時來客人,首先請到炕上坐;平日吃飯、讀書寫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們抓“嘎拉哈”、彈杏核、翻繩(俗稱“改股”)等游戲也是在炕上玩。 一般南、北炕為大炕,東端接伙房爐灶,西炕為窄炕,下通煙道。三炕各有不同的使用習俗,南北炕也稱“對面炕”,是人們起居坐臥的主要場所。南炕因在南窗下,冬季陽光可直射其上,以較暖和,在舊時老少幾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是家中長輩居住之外,其最熱乎的“炕頭兒”位置(靠近連炕鍋灶的一側(cè)),供家中輩分最高的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寢臥;北炕冬季陽光不易直射,較為陰冷些,往往住晚輩或用來存放糧食,北炕墻上供置放宗譜的譜匣。南炕梢一般放描金紅柜,北炕梢陳設(shè)一只與炕同寬的長木箱,俗稱檀箱,內(nèi)放被褥和枕頭。北炕上常放一張小炕桌,冬令時,常放一只泥制或鐵制的火盆;西炕最重要,一般人不能坐,連貴賓摯友也不能坐。因為在西炕墻上端供著神圣的“窩薩庫”——祖宗板。平時不許在上面任意跺踏或存放雜物,否則便是對祖宗的大不敬,會褻瀆神靈,要遭到懲罰和報應(yīng)。 從炕面到房梁柵成里外兩個空間,也有的是在相應(yīng)位置設(shè)活動的柵板,白天撤去,晚間安放。此外,在與炕沿平行的正上方,從棚頂?shù)跸乱桓L桿,稱為“幔桿子”,用以懸掛幔賬,晚間睡覺時可以放下,避免頭頂受風著涼,也可以起到南北炕之間的遮擋作用。 滿族傳統(tǒng)住房的門窗也有特點,門是獨扇的木板門,有木制的插銷;內(nèi)門是雙扇木板門。 外屋靠門側(cè)有一個小窗,俗稱“馬窗”。每窗分上下兩,層,上層糊紙,可向內(nèi)吊起;下層為豎著的二三格,裝在窗框的榫槽,平時不開,但可隨時摘下。窗欞格一般有方格形,梅花形、菱形等多種幾何圖案。窗紙糊上后,還要淋以油,這樣,既可增加室內(nèi)的亮度,又可以使窗紙堅久耐用。 滿族的民居 早期的滿族,由于生產(chǎn)和文化比較落后,他們居住條件也非常簡陋。隨著生產(chǎn)的發(fā)展,經(jīng)濟與文化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滿族的民居住宅也自然形成自己特點。滿族多居住在山區(qū)谷地,尤其注重御寒防問題。并因此形成了滿族特有的居住習俗。 他們以當?shù)氐慕ㄖ牧?,修建了草房和磚瓦房,正房面南?!翱诖?,萬字炕,煙筒座在地面上”形象地描述了滿族人家的居住特點??诖渴侵福?間房多在最東面一間南側(cè)開門或5間的在東起第二間開門。整座房屋形似口袋,故而稱作“口袋房”。開門的一間稱“外屋”、“堂屋”;西面屋又稱“上屋”,上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字型大土坯炕,叫做“萬字炕”,其中西炕為滿族人家供奉祖宗的地方,是不許坐人的?;鹂皇菨M族人家住房主要的取暖設(shè)備,東屋是小字輩兒的住房;在東北漢族修建房屋,一般將煙囪設(shè)在屋頂上。而滿族卻將煙囪坐落在房西或房后地上,以一段橫煙道與煙囪相連。又叫“跨海式煙囪”。滿族人家院內(nèi)東南側(cè)立有“索侖桿”,上面有斗,是滿族祭天用的。斗內(nèi)放些糧食、肉類喂烏鴉,傳說烏鴉曾經(jīng)救過老罕王努爾哈赤。 這是一個保存完好的滿族民居,據(jù)說它有很悠久的歷史了。有人說它建造100多年了。它具備了滿族民居的所有特征,到今天它依然完好。通過它,了解滿族的歷史,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索侖桿,滿族人家院內(nèi)東南側(cè)立有“索侖桿”,上面有斗,是滿族祭天用的。斗內(nèi)日常放些糧食、肉類喂烏鴉,傳說烏鴉曾經(jīng)救過老罕王努爾哈赤。 滿族人家的煙囪是安在山墻外的,煙囪安在山墻邊,這是的百姓生活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東北是多民族居住地區(qū),無論是滿族、漢族和朝鮮族,他們的住房都是煙囪安在山墻邊。首先,這是和東北的氣候分不開的。煙囪安在山墻邊,是為了延長煙火的走向,讓柴草的熱度均勻地保留于炕內(nèi)。是保持炕內(nèi)溫度的絕妙之法,又是節(jié)省燃料的精密打算。 口袋房,萬字炕,形象地描述出了滿族人居室的主要特點。滿族人的房屋多為三間或五間,房門開在東側(cè)或次東間,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稱作口袋房。屋里南、西、北三面筑∏字型的大土坯炕,叫做萬字炕。西炕略窄一般不住人,也不許堆放雜物,上面有一個擱板,是滿族人供奉祖宗的地方;南炕溫暖向陽,是長輩居住的地方,北炕是晚輩居住的地方。 炕琴柜和被格,滿族人家在火炕一頭,靠墻的地方,擺放這些東西。它顯示著這戶人家日子是否過得殷實
聽說過東北三大怪嗎,其中之一是“窗戶紙糊在外”,這也是滿族民居的一個特征,在東北天寒地凍,室內(nèi)全靠火炕取暖.由于屋內(nèi)火炕,往往是南北大炕都是靠窗子,這就和窗外有較大的溫差,如果把窗戶紙糊在里邊,就容易緩霜,使窗戶紙經(jīng)常脫落。在東北,雪大風硬。將窗紙糊在外,有窗板做窗紙的后支撐,狂風再大,也不易把窗紙吹裂吹壞。春天風起,狂風塵土也不易把窗紙打碎。這是關(guān)東人生存的經(jīng)驗積累。 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是東北三大怪中的又一怪,是指把孩子放在“悠車子”里.讓孩子好好地睡覺。悠車子·也叫郵車子、腰車子,還有的地區(qū)叫炕車子、晃車子的,其實就是“搖籃”。
以下圖文來自網(wǎng)友常來常往: http://www./forum/showthread.php?forumid=90&threadyear=2010&threadid=23334 大多數(shù)滿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咱們東北這噶噠,有文字記載大約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從打漁狩獵為主,到定居以種植為生,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東北寒冷惡劣的天氣。尤其是家在農(nóng)村的滿族人更是深深的體會到了這一點。滿族的住房,過去一般院內(nèi)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滿族傳統(tǒng)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shè)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在我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很少看見“索羅桿”了,當時破四舊時好多滿族人供奉的神龕和家譜就不存在,由于受生活窘迫的影響,大多數(shù)農(nóng)村滿族民居多以厚厚的土坯堆砌,由于時間推移和生活條件的好轉(zhuǎn),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農(nóng)村又實行給土房進行“裝修”,就是給房子的前臉換上紅磚,這種土磚結(jié)合后的房子又有了新名詞,叫“一面青”,這樣裝修后的房子美觀又省錢。近些年由于農(nóng)村生活條件逐漸好轉(zhuǎn),大多數(shù)人家的房子都推倒重建了,一家比一家建的寬敞漂亮,有的人家比城市的樓房裝修還要高檔,每家都在100平米左右。過去的老房子已不多見了,我的老家在五常市八家子鄉(xiāng)靠山村,每年我都要回到故鄉(xiāng)過春節(jié),看著家鄉(xiāng)的變化,很是高興,看到一座座老房子被拆除,也很是傷感,那屋里面曾留著我兒時歡樂的時光,當我拿起相機想保留住它們時,才感覺太晚了,還好總算拍照了一些,以后如果有機會,我要多多拍照一些這些不是文物的文物。當我老了的時候,回憶起過去的歲月也好有個抓手。 當大家拍照老道外民居時,我就想到了這一點。今天發(fā)上來,讓大家看看我生活過的農(nóng)村,我的根在這里。
滿族住房多數(shù)是向南的正房,西墻有窗。一般的房屋是“三楹或五楹,皆以中為堂屋,西為上屋”房頂覆以莎草,厚二尺許,上面用草繩牽拉,或者用木桿壓住,以防風雨。墻體多用土坯,室內(nèi)的間隔墻多用“拉合”墻,建國后的東北農(nóng)村還常見這種墻。直至上世紀80后才逐漸消失。(拉合墻:以縱橫架木,尺許為一檔,在橫木上掛麻草辮下垂至下一檔,兩面涂泥,墻體薄而占地不大。) 這個時期,東北地區(qū)城鎮(zhèn)的建筑業(yè)也有很大發(fā)展,這個時期的寧古塔已發(fā)展成為東北邊陲重鎮(zhèn),滿族的遺老遺少們建起了一批標準較高的滿洲式房屋。這些房屋都是四合院。建有正房、東廂房、西廂房,并有圍墻和門樓,取料是用青磚、青瓦,臺階用花崗巖條石,院內(nèi)建有影壁墻,豎有索羅桿子,桿上有錫斗,桿下有四塊石頭,稱為“神石”。 清朝中期,東北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房屋的建筑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房屋大小不等,木料極大。有白泥,泥墻極滑可觀。墻厚幾尺,……屋內(nèi)南、西、北接繞三炕,炕上用蘆席,席上鋪大紅氈??婚熈?,每一面長一丈五、六尺。夜則橫臥炕上,必并頭而臥,即出外亦然。櫥箱被褥之類,俱靠西北墻安放?!繓|壁間以板壁隔斷,無椅凳,有炕桌,俱盤膝坐”。吃飯時圍桌盤膝而坐,暖和方便??簧喜粋潴灾悖瑨呖粨蹓m用狐尾,扇風用雉翼,“塵消書案狐搖尾,煙起茶爐雉展翎”能道其實。 南北炕西頭皆擺一個高四尺、長五尺、上下兩層雙門對開的大衣柜。柜上鑲有四個圓形銅質(zhì)大合頁,八個梅花狀的小銅墊,柜門中間設(shè)有黃銅的柜杈鑲在一個較大的圓形銅片上。柜的表面涂深紅色的油漆,并繪有金色的圖案。外形平整大方,(小時候在姥姥家見過這種柜)在兩個大柜的中間擺一個高三尺的雜物柜,(叫做“炕琴”不知何意)用以陳設(shè)梳妝用品、帽筒、茶具等物。 冬季,農(nóng)村的滿族家庭大部分都有一個火盆。火盆一般是用黃土托制而成,盆沿上鑲有小玻璃片等裝飾,光滑、美觀、保溫性能好。晚飯之后將燒后無煙的木炭火放入火盆,合家圍著火盆嘮喀。 滿族家庭炕上常年備一個煙盒子,大部分是用木頭雕制而成,有的家庭的煙盒子雕工精致,非常講究,久經(jīng)使用,已經(jīng)磨成深紅色。盒內(nèi)不僅放著“關(guān)東煙”,而且還備有煙袋,客到先敬煙,以示歡迎。 “子孫椽子”是滿族家庭室內(nèi)必有的裝備,有小孩時掛搖車,沒有孩子時備用。(離屋頂十幾厘米處,東西墻之間橫架的圓木桿,掛搖車用。) “關(guān)東山,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叼煙袋,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就是指嬰兒睡搖車的事。滿族先民是以狩獵為生,婦女也和男人一樣,也要騎馬去打野獸,帶著嬰兒行動不方便,放在居住的窩棚又不安全,擔心野獸傷害,便想出把嬰兒裝在樺皮籃子里懸掛在樹上的辦法。后期演變成了搖車,(搖車,是用兩塊篩板圈曲而成,兩頭翹起似船形,外面刷有紅漆,并繪有金色圖案,兩頭各寫著“長命百歲”“九子十成”等吉祥字。底為薄板,內(nèi)鋪糠口袋(內(nèi)裝谷糠或蕎麥皮)。優(yōu)點是利水、不熱。) 滿族家庭西墻上供有佛爺匣子,滿族的佛爺匣子是極為神圣的,一般人不能隨便看。匣子里珍藏著本民族祖先和民族功臣的王爺像和十八位尊神,還有宗譜,記載著家庭的歷史,興衰變化和祖先的功績。因此,滿族西炕也稱為“佛爺炕”,來客人一般不能坐西炕,只能在南北炕上坐,更不能往西炕上放狗皮帽子、皮鞭子之類的東西。如果有不懂規(guī)矩的人坐在西炕上或往西炕上亂放東西,主人就會不滿意,并認為是對其祖宗最大的不敬。(至今東北農(nóng)村還保留著“以西為大”的習慣,房屋的樣式雖然改變,但長輩是要住在西側(cè)的) 滿族的住房和居住習慣是由其地理條件和生產(chǎn)、生活條件決定的,入關(guān)以后隨著條件的變化,居住習慣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是,滿族原有的建筑形式還長期保存著,迄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坤寧宮、寧壽宮等建筑,外觀上吸收了漢族古建筑的特點,宮內(nèi)配置還是滿洲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