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丸是一個寒熱虛實并用的方子,第332條說“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這是厥陰病的提綱,還有“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這里面說厥陰病其實是分步為化,氣上沖,其實他有熱的表現(xiàn),但是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又是虛寒的癥狀,其實他就是肝脾虛寒,膽?zhàn)鑫笩?。這個地方是你看到他煩躁,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為蛔厥也,這時候陽氣非常衰微,要脫了,這時候就不是蛔厥。但若是蛔厥,病人是時靜時煩,因為肝脾有寒,蛔是避寒就溫,往上走,就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這是烏梅丸,可治久利。這是烏梅丸治慢性膽囊炎的病例,當時我接診的時候,這個病人腹痛的很厲害,幾乎是每半個月就大發(fā)作一次,西醫(yī)認為是慢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每次去都打解痙止痛藥,如6542或吊氧氟沙星?;颊呤?/span>45歲女性,右上腹間歇性的刺痛一年多,每半個月就大發(fā)作一次,發(fā)作時疼痛劇烈,肢冷汗出,心中煩熱,發(fā)作必須要去急診留觀,平素胃脘嘈雜,食欲較差,有虛弱情況存在,但他胃里又有熱,口苦而干喜冷飲,尿偏黃,大便時溏時硬,舌紅苔白潤,脈弦細,弦則為肝脈,月經約40日一行,有肝用不足的情況存在,所以月經延期,40天才來,并且經行時乳房脹痛,乳房為肝經所過。西醫(yī)診斷為“膽囊炎”,曾服疏肝利膽、清熱化濕等藥物均未見明顯效果,當時大家都認為是濕熱,表面上看這個診斷沒有什么大的差錯,但是我就想,這個病人有虛實夾雜、上熱下寒的表現(xiàn),我認為他是厥陰病,膽?zhàn)鑫笩?,膽?zhàn)霾庞刑弁?,然后肝脾有虛寒之象,肝用不足,肝血不足,所以經行乳脹,有血塊,應該寒熱并用、虛實兼顧,以烏梅丸原方治療,15劑后病癥明顯緩解,30劑后諸癥痊愈。我當時開藥后在想,因為烏梅丸這個方是辛溫寒熱并用,特別擅長治療厥陰病,厥陰的特點就是易寒易熱,厥而復熱,熱而復厥,是寒熱錯雜的道理。另外,左季云,一個清朝的御醫(yī),非常著名的經方大家,他的書是《傷寒論類方匯參》很有名。我就說摸脈,我倒是見過摸脈很準的人,但他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就是脈摸的很好,一摸就知道你哪里不通,哪里不舒服,病人很相信他,但是賣的藥是很一般的方子。我記得左季云在他的書上說過以前的中醫(yī)怎么練脈法,首先把瀕湖脈學背的滾瓜爛熟,然后小拇指上穿一條細細的線,線上再用一竹竿,穿一條布,然后沒事就閉著眼睛想象著浮脈是……就是這樣的練習。還有更神的,梁秀清老中醫(yī),已經去世了,他是治療癌癥非常有成就的,是山西的名醫(yī),他的兒子跟他學醫(yī)的時候,讓他去摸河水,摸了幾年再摸脈,為什么要摸河水?河水就是大地的脈搏,潮漲潮落,日出月升,都對大地有影響,你摸了就知道脈搏的變化,這也是太神了哦,但我是寧可信其有。左季云也是一個很有名的經方大家,他說“厥陰之寒熱,總因風氣(肝膽之氣)而煽動”,膽為少陽,相火不降就易上升,上升就易助心火,心火一旺就易出現(xiàn)上熱的表現(xiàn),“故用烏梅丸斂降風氣(烏梅是君藥,一般30g以上),而余藥兼調寒熱”。 |
|
來自: 中醫(yī)緣的圖書館 > 《 烏梅丸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