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紛繁蕪雜 我只安靜做自己 昨天看了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在千年萬古的陰云封閉的峨眉山的陰影中,在樂山以北大約四十英里之外,便是眉山城,在中國文學史上,這座小鎮(zhèn)以當地一個杰出的文學世家出了名。父子三人蘇洵、蘇軾、蘇轍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我今天且不說蘇東坡,不說眉城,不說杭州。這位長子蘇東坡是三蘇中最突出的,也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一位。我來說說蘇轍,說說他與安徽績溪縣這座小之間的一段緣份。 春天,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 蘇轍被貶到皖南一座小小的縣城 這是一座被大山環(huán)抱的地方 城里不過百戶人家 我們都知道蘇軾一生幾起幾落,因為他對當時新政表示異議,當時正值忠值之士不容于國都之際,當權者之憤怒遂集于他一人之身,蘇東坡幾乎險遭不測,當然也免不了牽連家人。蘇轍為了給蘇軾辯解上書,也被貶。1084年調任績溪傷縣令。 “它年貧富隨天與,何日身心聽我閑” ——蘇轍《將移績溪令》 “無限青山不容隱,卻看黃卷自憐貧” ——蘇轍《初到績溪偶成小詩》 這是蘇轍初到小小的績溪縣的心情,政治受挫、生活困頓讓他已經厭倦了官場,然而為任一方還是有著造福一方的心胸和抱負。在《將移績溪令》中詩人說到:“仲卿意向桐鄉(xiāng)好,身后烹嘗亦此間”,這里化用了漢吏朱邑的典故。據《漢書·循吏傳》載:“朱邑,字仲卿。廬江舒桐鄉(xiāng)嗇夫,廉平不苛,以愛利為行……所部吏民愛敬焉……及死,其子葬之桐鄉(xiāng)西郭外,民果共為邑起冢立祠,歲時祠祭,至今不絕?!碧K轍誓以朱邑為榜樣,勉勵自己,希望能像朱邑在桐鄉(xiāng)一樣在績溪造福百姓,受人民愛戴。在績溪任職期內,他努力踐行著來前的諾言,勤政愛民,簡政崇實。 蘇轍在這“指點縣城如手大”的績溪,甚是喜愛。城雖小,但景色如畫?!澳峡闯鞘斜笨瓷剑康搅钊艘饣砣弧?,美景可讓人心情豁然開朗。在青山綠水間原本消沉的心也有了一絲喜樂。蘇轍也在此留下了很多詩作,“碧瓦千家新過雨,青松萬壑正生煙”、“斜擁千畦鋪綠水,稍分八字放遙山”,“愁霏宿雨峰巒濕,笑卷晴云草木閑”。 一個地方是大是小不重要,有好的官員,有好的鄉(xiāng)風,有一群勤勞質樸善良的百姓,還有舉目丹青的景色。人們安居樂業(yè),真可謂是世外桃園。在這樣明媚的地方,參禪悟道實在是最佳所在,而與績溪道姑論辯也成為一段佳話。蘇轍與當地一位鄭仙估論道,為他的學術佛道不二的論點形成奠定了基礎。然而好景不好,短短半年,又被調任秘書省校書郎,臨街時蘇轍寫下了《安聞得校書郎示同官三絕》,其中一首說到“百家小邑萬重山,慚愧斯民愛長官。梗稻如云梨棗熟,暫留聊復為加餐。”,平素的字名流露著他對績溪不舍的依戀之情。 一座城 一個人 人的一生在路過很多城,愛上一座城,因人因景烙在心里??兿粼诹颂K轍心中,蘇轍也留在了一代代績溪人心中。蘇轍愛上績溪這個小城,因為里面裝著他的悲傷和歡笑,或許是天意的安排,那個孤獨、寂寞、頹廢的蘇轍在小城中得到蘇醒,績溪是他短暫的避風港,是修復靈魂的城,必定是被記憶被牽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