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蒙自縣城南隅。初名草湖。明代開掘成堰池,并在湖中堆三座上山,分別名為蓬萊、方丈,瀛洲島,為文人雅士會集之地,故又稱學(xué)海。隆慶四年(1570年)鑿渠引城東法果泉水入湖,又用石壘堤,建瀛洲亭于瀛洲島上。清咸豐八年(1858年)亭毀,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建。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筑南北長堤,堤上建石橋一座。岸柳蔥綠,亭閣飛檐,彩瓦畫棟,風(fēng)景如畫。亭上有聯(lián)云:“十頃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景藕花香?!?br> 【石屏秀山】 在云南石屏縣城西10公里寶秀鎮(zhèn)南。山上青松遮勝境,古柏盈山道,相傳唐代傣族曾在此建佛寺。明洪武年間建真覺寺,清代多次重修?,F(xiàn)存古建筑有山門、大雄寶殿、凌云閣等。大殿內(nèi)塑有釋迦牟尼像,兩旁塑有普賢、文殊像各一尊。塑工精細,衣紋流暢,神采各異。建于殿后的凌云閣,為三層閣樓建筑,高約20米,飛檐翹角,氣勢軒昂。三樓窗上匾書“凌云閣”三十行草大字,筆力遒勁,豪氣橫溢,為清末云南著名書法家陳榮昌所書。登樓遠眺,寶秀城鎮(zhèn),村舍歷歷在目。是滇南名山勝景之一。 【異龍湖】 在云南石屏縣城東南1公里。為構(gòu)造湖,湖水清澈如鏡,面積約50平方公里,最深處約7米。中有三島:小島稱孟繼龍,也稱馬坂優(yōu),中島稱小米束,也稱小水城;大島稱和龍,也稱大水城。有九曲,為五爪山伸入湖中形成,故有三島九曲之勝。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湖內(nèi)特產(chǎn)干條魚。 【文廟】 在云南建水縣城內(nèi)文廟北街。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經(jīng)明清兩代仿山東曲阜孔廟的布局擴建,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占地114畝。廟門內(nèi)有寬闊的橢圓形泮池:稱學(xué)海,池中有小島、亭臺,景致極佳。主要建筑有相互對稱的八坊、二廡、二堂、二閣,中為先師廟正殿,為明弘治年間重建。全殿由二十根青石柱支撐,殿前廊兩根楹柱上雕有云龍,技藝精湛,氣勢飛動。正門由二十三扇屏門組成,木窗上雕刻近百種飛禽走獸圖案,形態(tài)各異,雕工細膩。殿內(nèi)外還有不少元明清的歷代碑刻。是珍貴的文物資料。 【雙龍橋】 在云南建水縣城西5公里,橫跨滬江、塌沖兩河文匯處。因兩河猶如雙龍蜿蜒銜接,故名。橋北端三孔建于清乾隆年間,道光十九年(1839年)續(xù)建十四孔相連,故俗稱十七孔橋。橋身用石砌成,全長147.8米,中建三層樓閣一座,方形,邊長16米,高20米,上兩層覆以歇山式屋頂,雕梁畫棟,飛檐交錯,巍峨壯麗。底層為橋身通道,有梯可登樓眺望。橋兩端各有橋亭一座(北端亭已毀),高13米,為八角形二層樓。與閣樓相互輝映,為我國古代石拱橋中的佳作。 【燕子洞】 在云南建水縣城東20公里群山環(huán)抱的峽谷間。開發(fā)于清乾隆年間。洞分兩處,一明一暗,一高一低,有谷流相隔。明洞寬敞宏大,半依山勢自成一組石殿、石臺。石殿中鐘乳石幔低垂,石簾相掩、供奉有銅鑄觀音等。石臺上筑有樓閣亭廊。暗洞在巉巖峭壁的峽谷底,洞口高大,深不可測,滬江河奔騰入洞,洞內(nèi)外巖壁上巖燕成群,故名。每逢春夏之交,登樓閣隔谷流相望,群燕爭舞,激流湍急,懸?guī)r崢嶸,可謂奇觀。洞內(nèi)古人題詠甚多,有“垂蓮不礙高飛燕,響水難移朗照星”詩句,因景抒情,寓意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