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的煙雨,還棲在汾陽杏花村。 清明的天空蓄了千年霧靄,靜靜地籠了杜牧的杏花村,詩意沁心。遙想那個煙雨霏霏的日子,無邊杏花覆了四野,詩人閱盡春色,恰遇牧童弄笛牛背,不免詩興大發(fā)。詩需對酒吟,詩人借問牧童酒家何在,牧童遙指杏花深處。杏花深處,果見酒肆依稀,詩人策馬而去,留下千古佳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合著一絲清明微雨,前往汾陽杏花村,唐詩宋詞仿佛借著酒的意緒紛至踏來。杏花村,不知結(jié)了幾重詩緣,尚未走進,心底已免不得詩情蕩漾——杏花村里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這意緒憑著大唐酒旗杏花的牽引,果然覓到了一座古韻悠悠的酒都。 有痕卻無影的雨,似乎在調(diào)和清明的情緒,這情緒落在路旁柳絲上,拽出長長的春音,悠悠隨風(fēng)輕蕩。杏花自是嬌艷無比,瑩瑩的,粉玉琢出般綴滿枝頭,像在描摹古老的詩魂。杜牧的詩不知鐫刻在哪瓣杏花上,或者依然暗中與彌漫在天空的煙雨一起懷舊。當(dāng)初那位大唐名士正是循著杏花那抹淡紅,覓到了一處酒肆,并借酒賦詩。 這杏花村的酒,李白亦曾飲過。“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當(dāng)然不會與汾陽杏花村失之交臂。只因為,汾酒之美,早就陶醉過帝王。 據(jù)《北齊書》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在晉陽給其侄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手書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汾清即汾酒的前身。千里家書只為薦酒,可見武成帝對汾酒的癡迷。若深溯汾酒的歷史淵源,你便會懂得武成帝的這份癡迷并非膚淺,因為早在六千多年前,釀酒已然在杏花村所在區(qū)域萌動。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時光的沉淀之后,杏花村的酒早已滋味醇濃,迷醉君王又有何難? 不知走入杏花春雨里的李白是何意緒,歷史只記下了他在汾陽攜客品酒,并醉校過古碑。李白與杏花村的過往風(fēng)流,大都已融進了他那雄奇瑰麗的詩篇中,并成為酒文化的絕唱。 沒有人說得清,李白之后,到底有多少雅士騷客來汾陽尋覓杏花村,但一首又一首詩詞都投下了這座酒都的影子,以致在古典文學(xué)里,“杏花村”成了酒的浪漫意象,極大地豐盈了詩詞歌賦。 翻開宋代《北山酒經(jīng)》便會發(fā)現(xiàn),唐時杏花村釀酒是以杏仁為曲。因著釀酒的需要,杏花村四野曾遍植杏樹,那春風(fēng)里的流云確曾讓詩歌驚艷。杏花因酒而盛。 在杏花雨里,去拜望村中古井,倒也不失一種浪漫。古井年歲已高,據(jù)說曾有仙人施法,井水清洌甘馨。清代光緒元年,杏花村寶泉益酒坊依井而設(shè),取井水釀造汾酒,享譽天下,一九一五年特意易名為義泉涌…… 數(shù)千年來,汾酒的酒香已然穿透了時光,飄散在杏花村里,早已醉了整個天下。 古韻悠悠。風(fēng)雅融在煙雨中,正隨著酒香蕩漾。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