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亭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最為常見的亭子,不僅是供人憩息的場所,也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筑。亭子的結構簡單,其柱間通透開辟,面積較小,大多只有頂,沒有墻。
中國古建 中國古建,亭臺樓閣,廊橋水榭,妙趣橫生,韻味深遠,講究自然美、藝術美和人文美的完美結合。 空間之美 亭臺樓閣等可居、可賞、可游,處處透著極具詩詞畫意的空間之美。但其實在古代建筑中,亭臺樓閣軒榭廊舫之間有明確的定義和區(qū)分。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NO.1 亭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最為常見的亭子,不僅是供人憩息的場所,也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筑。亭子的結構簡單,其柱間通透開辟,面積較小,大多只有頂,沒有墻。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旁,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 蘭亭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塊圣地。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四十多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禊,并做流觴曲水之雅事。趁著酒興,王羲之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后人稱“天下第一行書”。 NO.2 臺 臺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筑形式之一。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是一種露天的、表面比較平整的、開放性的建筑。早期的臺是高聳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宮殿多建于臺之上,后來演變成廳堂前的露天平臺。 海拔131米,是城區(qū)的制高點,因坐落于山頂,以山勢高阜、郁然孤峙得名。辛棄疾曾在郁孤臺上,想著千里之外淪陷的國都,“借水怨山”,寫下《菩薩蠻》。 古琴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發(fā)源之處。據(jù)說兩人在此相遇,后人為紀念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深厚情誼所建。 NO.3 樓 樓是指兩層以上的大型建筑物,故有“重層曰樓”之說。樓在建筑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處于建筑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guī)恢?,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 岳陽樓 純木結構的岳陽樓,整座建筑沒用一釘一鉚,僅靠木制構件的彼此勾連。 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原本是軍事上的瞭望樓,因時有鸛雀棲息而得名。復建的鸛雀樓是現(xiàn)存最大的仿唐建筑。 NO.4 閣 重屋為樓,四敞為閣,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兩層。與樓近似,但較小巧。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有門,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桿回廊,供遠眺、游憩、藏書和供佛之用。 閣 —— 滕王閣 滕王李元嬰共修建了三座“滕王閣”,其中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由于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而為世人熟知。 NO.5 軒 軒與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納涼、避雨與觀賞四周美景的地方,為點綴性建筑。多置于高敞或臨水之處,用作觀景的小型單體建筑。 扇形的軒、扇形的窗,獨特的與誰同坐軒是蘇州拙政園中的經(jīng)典建筑,名字取意自蘇軾的《點絳唇· 閑倚胡床》。 NO. 6 榭 多指水榭,是臨水而建,用于人民休憩和觀景,且多設于水之南岸,視線向北而觀景。建筑在南,水面在北,所見之景是向陽的,避免刺眼和背光。依靠周圍景色建榭,且平臺的一部分伸出水面。榭在臨水處多設欄,坐凳欄桿,又叫美人靠、吳王靠,相傳是吳越時吳王與美人西施游賞觀景之物。 水心榭。此榭建于下湖和銀湖之間,跨水為橋,上列亭榭三座,南北為重檐四角攢尖式方亭,中為進深三間重檐水榭。 流徽榭的設計十分獨特,初建時,陵園工程師顧文鈺大膽地在卷棚式的白色亭頂上覆以乳白色的琉璃瓦,加上紅色立柱,形成美不勝收的水中倒影。 NO.7 廊 廊是連接兩個建筑物之間的通道。上有頂棚,以柱支撐,用以遮陽、擋雨,同時便于人們游走過程中觀賞景物。從建筑藝術來說,廊更是增加了空間層次美。 穿堂繞殿入長廊,彩畫亭閣競吐芳。 頤和園長廊不僅是因為“最長的廊”而聞名,更因為梁枋上精美的14000余幅彩繪,并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NO.8 舫 舫是一種船型建筑物,似船而不能劃動,故而又稱之為“不系舟”。仿照船型而造的一種建筑,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 頤和園清晏舫 原本的中式艙樓,依照慈溪太后之意,改為了西式。并取“河清海晏”之義,稱之清晏舫。 獅子林石舫 水泥、鑄鐵欄桿、彩色玻璃等等,融合西方園林文化的特色,正是獅子林區(qū)別于其它古典園林的獨特“個性”。 中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類型繁多,除上述外,還有齋、橋、噴泉等,無不透露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