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此詞作于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當時,蘇軾謫居黃州,住黃州定惠院。初到黃州時,“親友絕交,疾病連年,饑寒并日,人皆相傳已死”(《謝量移汝州表》),身處寂寥貧苦的困境之下。然而,蘇軾仍不屈節(jié)從俗,保持自己的高潔品格。這首詞,真實地反映出了他此時的心態(tài)。 詞一開始,就烘托出了一種靜穆的氣氛和清冷的意境:明月不圓,梧桐稀疏,夜幕之下,幽人彳亍。孤鴻寂寞地翩翩飛動,面對蒼茫的大地,身寄何處?詞的下闋,則集中寫孤鴻,以鴻比喻作者自己。孤鴻居而安,是因為沒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存在,自我價值得不到實現(xiàn)。但孤傲的節(jié)操,使它不愿意棲息在高高的樹枝上,卻寧愿落在江洲的葦叢之中,潔自自好。 很明顯,上闋寫鴻見人,下闋寫人見鴻,雖各有側(cè)重,人與鴻卻是無間的,人而似鴻,鴻而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與鴻融為一體,達到了極致的境地??梢哉f,詞中的孤鴻形象,正是作者曠達的胸懷與孤高性格的真實寫照。很難理解,一只孤鴻,在凄清冷寂的月夜,不肯高攀棲于寒枝之上,而寧愿宿于荒涼的沙洲之上。但我們只要結(jié)合蘇軾本人政治生涯,既不肯俯就王安石,也不肯屈從司馬光等人的一系列事實,那么,孤鴻的這種行為,不正是表現(xiàn)了他寧肯好自為之,也不愿茍合取容的處世態(tài)度嗎?這正是“揀盡寒枝不肯棲”的最好注腳。 關(guān)于這首詞的本事,有種種傳說,其中有兩種較有代表性。沈雄的《古今詞話》引《女紅余志》說:“惠州溫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聞東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下,聽公吟詠,覺則亟去。東坡知之,乃曰:‘吾將呼王郎與子為姻?!皷|坡渡海歸,超超已卒。葬于沙際。公因作《卜算子》詞,有‘揀盡寒枝不肯棲’之句?!秉S蓼園《蓼園詞選》說:“此東坡自寫在黃州之寂寞耳,初從人說起,言如孤鴻之冷落,下專就孤鴻說,語語雙關(guān),格齊而語雋,斯為超詣神品。”從詞本身看,可以斷定,孤鴻不可能是溫姓女子超超,詞的深蘊內(nèi)涵,遠遠超出對一個女子思念和懷戀。前說明顯牽強附會。黃蓼園之說是可信的,語意雙關(guān),孤鴻實是自喻。 你喜歡蘇東坡哪些詩詞?留言說一說。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