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xiàn)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30篇。 密謀正月初三,到了晚上了。趙匡胤同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激動啊!怎么辦呢?喝點酒吧,管它軍營與否,管它是否打戰(zhàn)。最好把自己灌醉,喝得個兩眼迷蒙。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最后是人不醉心自醉。 外面將領們正在議論,說,小皇帝現(xiàn)在年幼無知,我們在外面拋頭顱灑熱血,他哪知道我們的艱辛?還不如順應天意,先立點檢為天子,再考慮打契丹的事吧! 看似要做很重大的決定,實際上這種事在五代多了去了,大伙見多識廣,自然一致同意。 于是叫趙普過來。趙普說,陳橋驛離京城這么近,要安排好,才可以辦。 大家商議妥當,也不進去稟報趙匡胤了。 大家再把趙匡胤的心腹小將郭延赟連夜派回去,通報石守信、王審琦。 兵變于是,陳橋驛和京城的將領們都不睡覺了,靜靜等天明。 只有趙匡胤一個人,醉了,睡得不錯。 天色剛明,大家鬧哄哄地走向趙匡胤的臥室,路上高呼"萬歲"、"萬歲"。 趙匡胤似乎剛醒,忙問什么事? 大家把事一說,趙匡胤自然不許,說,這怎么合適?怎么能陷我于不義? 有人不依不饒,說,我們曾經(jīng)聽講過,有個老僧提到"兩日重光,囊木應讖",說的不就是你今天要做皇帝嗎? 趙匡胤仍是不許。 這時,只見手下將領都舉著明晃晃的刀子,站在前面,大呼,我們愿意奉你為帝! 趙匡胤還沒來得及回答,就有人將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拿出來,披在趙匡胤身上。大家下拜,三呼萬歲。 黃袍加身 事情就這么定了。 約定趙匡胤很為難啊,只得被大家擁著上馬。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他不愧是急智,當然也可能早有腹稿,他馬上與手下將士約法三章,說,你們自己貪圖富貴,非得奉我為帝,那是不是都聽我的?如果聽我的,我有三個要求。 哪三個要求呢? 第一,太后和小皇帝,你們得好好尊重人家,不能冒犯; 第二,大臣們和我是同僚,你們不得欺負他們; 第三,朝廷府庫和老百姓家里,你們不能去劫掠。 大家忙齊聲答應。這次出來真不錯,不勞心不勞力,出京旅游一趟,就成了擁立新皇的功臣,加官進爵、事后重賞是免不了的,何必還要殺人搶劫? 于是,再整好列隊,準備出發(fā),王彥升為前鋒。并先派楚昭輔、潘美去通報消息。 潘美去向宰相們通報,楚昭輔去看各人的家屬是否安全。 趙匡胤的母親杜氏得到楚昭輔消息后,說,我兒子素有大志,今天果然成功當皇帝了。 流血宮中得知消息,嚇得不知怎么辦。 小符后責怪范質說,你保舉的趙匡胤,怎么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范質心里有愧,急忙道,我出去看看怎么解決。 急忙溜了。范質見到王溥,抓住王溥的手,痛心疾首道,倉促遣將,我們有錯??! 王溥心里有鬼,無法應答,忽然痛得叫出聲來。原來范質指甲已經(jīng)掐入王溥肉里,幾乎出血。 這時韓通趕到,一開口就是責怪,叛軍都快到了,你們還有空在這聊天?城中還有禁軍,我去召集,你們趕緊去請旨,命令組織抵抗,要求各地方勤王! 說完,韓通快馬離開。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范質、王溥正猶豫間,家里來人通報說叛軍到了。原來城門早就被石守信、王審琦打開了。 兩人趕緊一溜煙回家了。 可憐的韓通單人單騎,趕往召集禁軍。沒成想,碰到了前鋒王彥升。兩個火爆脾氣一碰面,直接撞出火花。 一個說,你還不去接駕新天子?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一個說,哪有新天子?你們這些貪圖富貴之輩,還敢在這里橫行霸道? 韓通說完后也怪異,不去找禁軍,直接往家里趕。 王彥升追回家,手起刀落,劈死了韓通,再將韓通妻子和成年兒女一并解決。 這就是陳橋兵變唯一的流血事件。韓通是京城中唯一能起點風浪的人物,就這樣煙消云散了。 按照趙匡胤的部署,估計還是交代過不要有流血事件的,只要想辦法控制住韓通就行了。 可王彥升自作聰明,心想兵變哪有不流血的,尤其韓通是侍衛(wèi)親軍掌權人物,肯定除惡務盡,只是趙匡胤不好說太明白而已。惡人就由我來做吧。 所謂天威難測。沒有充分領會領導意圖,注定了今后難得大用。 禪讓趙匡胤很快就從明德門入了城,交代將士們一律回營,自己回公署,脫下黃袍,上班了。 過了不久,羅彥環(huán)就將范質、王溥帶到公署。 趙匡胤見了,鼻涕眼淚馬上出來了,很無奈很委屈的說,我是無辜的,柴榮待我這么好,可我卻被將士們逼成這樣,我沒臉見人啊。 范質本想蹬鼻子上臉說他兩句,羅彥環(huán)直接拔劍,說,我們已經(jīng)定了,擁立新皇帝,誰反對,誰有意見,問問我的寶劍答不答應! 王溥見狀,先拜了下去。范質也沒辦法跟著拜了。 這就是武將實力的體現(xiàn),印證了"盛世讀書,亂世習武"的真理。識時務者為俊杰吧。 陳橋兵變 接下來就是名分、形式之類的問題。這就是讀書人的作用了。 于是,范質、王溥召集百官,申時舉行禪讓儀式。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臨到頭,才發(fā)現(xiàn)沒有禪位詔書。這時,只見翰林承旨陶谷馬上從袖中取出來一份。 這陶谷和王彥升一樣,明顯是個政治投機分子。領導叫你準備禪位詔書,你就慢慢擬好嘛,干嘛直接拿出來,不是陷領導于不義嗎?演戲嘛,總得要有點職業(yè)精神,過猶不及。 不過,這不影響大局。趙匡胤拜受詔書,即皇帝位,時年33歲。 柴宗訓和小符后遷居西京,柴宗訓為鄭王,小符后為周太后,仍然給予禮遇厚待。 因歸德節(jié)度使駐軍宋州(后升格為應天府、南京),改稱宋朝。 封賞接下來,論功行賞。 石守信為歸德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高懷德為義成節(jié)度使、殿前副都點檢,張令鐸為鎮(zhèn)安節(jié)度使、侍衛(wèi)馬步軍都虞候,王審琦為泰寧節(jié)度使、殿前都指揮使,張光翰為江寧節(jié)度使、馬軍都指揮使,趙彥徽為武信節(jié)度使、步軍都指揮使; 慕容延釗為殿前司都點檢、昭化節(jié)度使,韓令坤為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jié)度使,趙光義為殿前都虞候; 即禁軍所有高級職位都"花落擁戴者"。 宋初禁軍統(tǒng)帥表 趙普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呂余慶為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沈義倫為戶部郎中。 范質、王溥、魏仁浦仍為宰相,但范質、王溥不再管樞密院的事;魏仁浦、吳廷祚仍為樞密使。 其余各有封賞。 整個兵變,部署得當,基本按預定計劃進行,順利實現(xiàn)了改朝換代。 只有王彥升、陶谷兩人自由發(fā)揮,沒按劇本演出。所以,趙匡胤極為不爽。這兩人也終生沒有得到重用。 郭威這位導師在天之靈,不知道該怎么想。不過,他怎么想,也不會有人去關心了。 黃袍加身終于在趙匡胤手上發(fā)揚光大了。 倒是魏仁浦這個原創(chuàng)作者被氣得吐血。 魏仁浦 好你個趙匡胤,你有本事奪位,但你好歹也換個法子,哪有這樣直接抄襲的?知識產(chǎn)權還要不要保護?直接被氣得病不離身,直到去世。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后續(xù)連載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