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與稷下學宮——競爭出人才,苦難有思想——齊魯與山東的別稱——為什么山東簡稱為魯不稱齊?
齊國與稷下學宮 齊國在稷門附近設立學宮,史稱稷下學宮。“稷”是齊國國都臨淄城一城門的名稱,“稷下”即稷門附近。稷下學宮聚集了當時的天下第一流學者如鄒衍、淳于髡、田駢、慎到、申不害、彭蒙、尹文、荀子等。荀子曾經(jīng)三次擔任過學宮的“祭酒”。他們在那里“各著書言治亂之事”?!?/span>于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史記·孟子鄒衍淳于髡荀卿列傳》)而且齊王允許他們“不治而議論”,因而稷下學士的數(shù)目達“且數(shù)百千人”(《史記·田敬仲世家》)。而現(xiàn)代人則稱贊稷下學宮作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
競爭出人才,苦難有思想 在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有這樣一個百家爭鳴的學宮,并不是偶然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一個強國并吞弱國,生存競爭的時代。強國富民是各國的生存之本,而人才是強國富民之源。有了人才就有可能產(chǎn)生強國富民的辦法,所以各國都爭相拉攏、爭取人才。以四公子為代表的貴族爭養(yǎng)門客就是人才的爭奪。而分裂的政治統(tǒng)治也為人才的脫穎而出,為各種異端思想的發(fā)明,準備了政治基礎。此處不養(yǎng)爺,自有養(yǎng)爺處,處處不養(yǎng)爺,爺爺投八路。 魏文侯的太子在路上遇到文侯的老師田子方,趕緊把車停在路邊,上前問候。田子方竟然不回禮。氣得太子質(zhì)問田子方:“夫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田子方答道:當然貧賤者驕人。諸侯驕人就要亡國,大夫驕人就要亡家,貧賤者就不怕,說的話愿意聽就聽,不愿意聽我就走人,大不了去楚國、越國,說走就走,就像扔掉一雙破草鞋一樣(若脫屣然),富貴者怎么能夠貧賤者一樣呢。 你看田子方的氣有多粗,離開一個諸侯就像扔掉一雙破草鞋(如今有的海龜也有這種氣魄了)。這是政治競爭的作用,并不是某一個諸侯對人才有特別的愛好。 事實是,歷史上的大思想家,孔、孟、老、莊、楊、墨等都出現(xiàn)在四分五裂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佛、道宗派,多立于六朝;連還算有些創(chuàng)新的程朱理學,也發(fā)明于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年代以至“康乾盛世”,出過一個大思想家嗎? 國家多難,老百姓受苦,卻有大思想家,這是一件很值得深思的事情。如本人飽食終日,只會隨便說說閑話,不會有多少深刻的思想。 不過,現(xiàn)在是全球化了,天下不再只有“九州”這點兒地方了。對于全世界而言,現(xiàn)在正是四分五裂、劇烈競爭的年代。我們的眼光可要放遠一點。
齊魯與山東的別稱 中國人有用古稱或別稱來稱呼地名的習慣。例如,把陜西一帶稱為秦地,把山西稱為晉等等。對于山東,也有好幾個稱呼。 例如,稱呼山東為山左。凡稱左右之地名,古人總是假定說話人坐北朝南,因而,左東右西。山左即是山東,江左就是江東即江南(南京往上游一帶長江呈西南東北流向,故江東即江南)。這種稱呼在明清文人中用的較多。同樣,山東靠著大海,在大海之西,故又可稱為海右,杜甫詩“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說的是濟南的歷下亭。杜甫那時,還沒有后代意義上的山東(見《閑說山東(1)》),所以不可能說成山左。 齊國的地盤在泰山之東、之北,約占山東省的2/3以上的土地面積。所以,古人大多稱這塊地方為齊、齊地,其人則為齊人。 魯國的地盤在泰山之南、之西,約占山東省的不到1/3的土地面積。一般很少說魯人,因為,魯字的意思是鈍,遲鈍,魯莽,魯人容易產(chǎn)生二義性。如果一個古人自稱魯國人,那一定真是曲阜附近的人,不可能是濟南人,更不能是膠東人。 古代中國有九州說。齊地屬青州,魯?shù)貙賰贾荨K赃^去也經(jīng)常有人以此二州,分別稱呼山東的一部分。
為什么山東簡稱為魯不稱齊? 把山東簡稱為魯?shù)慕氖隆槭裁窗焉綎|簡稱為魯而不是占地面積大的齊?這還要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現(xiàn)在流行的各省的簡稱說起。 現(xiàn)在的各省簡稱許多在清代中期以前是沒有的,文人的文章經(jīng)常用到的是別稱,如上面說到山東的齊、魯、山左、青州、兗州,稱浙江為越,四川為蜀等等。只是到了清代后期才出現(xiàn)現(xiàn)在所用的簡稱,如稱山東為魯,浙江為浙,四川為川等等。為什么? 當時出現(xiàn)了電報。電報必須簡要,多一字就多一點費用。就像我們幾十年以前編計算機程序,內(nèi)存非常緊張,能夠用整型數(shù)2的,絕不用實型數(shù)2.0。于是,政府公文,商業(yè)往來,都出現(xiàn)了不少簡稱。而這些簡稱必須讀的上口,盡可能不會被聽錯。 我們都知道,電報、電話出來后,數(shù)目字1讀成yao,7 讀為guai。那是為了防止聽錯。廣東的簡稱只能是粵,浙江本有兩個選擇,越和浙,為了不與廣東沖突,浙江只能簡稱為浙。同樣,河北只有一個選項——冀,山東有兩個——齊、魯,齊與冀發(fā)音相近,容易聽錯,于是魯就是必然的選擇。 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多少深奧的“比較文化”可言,什么魯文化與齊文化的比較啊,孔夫子的影響啊,等等,都不過是“齊東之野語”。 不過,雖然一個省名可以簡稱,但是對于省內(nèi)各地區(qū),還是應當尊重傳統(tǒng)的名稱,例如,山東是簡稱為魯了,但是山東東部還得稱膠東,如果稱之為魯東卻似乎顯得文氣略差一點,只認識了《新華字典》上那“魯”“山東省的別稱”這幾個字。
(未完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