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四載(745)深秋,落葉飄零,鴻雁北飛。 杜甫終于放棄了歸隱的想法,決定到長安求仕,以實現(xiàn)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 李白知道,杜甫即將走上一條無比坎坷的道路。這條路陳子昂走過,他李白走過,孟浩然走過,無數(shù)才俊之士也都走過??墒牵罱K走出來的人寥寥無幾。
李白想起自己的第一次長安之行,彈劍侯門的屈辱歷歷在目。終南山連綿的秋雨,至今還偶爾回到他的夢里,淅淅瀝瀝下個不停。 可是,就像當年孟浩然沒有勸阻自己一樣,李白也不打算勸阻杜甫。畢竟,杜甫懷抱濟世之才,且剛到而立之年,在他眼中,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杜甫離開的那一天,在瑕丘城東的石門,李白擺酒為他餞行。 面對躊躇滿志的杜甫,李白很想說,你還是不要去了??墒?,他沒有說。
他把要說的話都寫在一首詩中: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同游的時光多么美好,多么值得留戀!今日石門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與君把酒言歡?秋陽下的泗水波光粼粼,徂徠山也更加青翠可人。送君遠行,你我從此將山水遠隔。千言萬語,盡在這一杯酒中。
李白喜歡交游,贈別詩在他的詩作中占的比例很大,比起《送孟浩然之廣陵》、《送賀賓客歸越》、《江夏送宋之悌》等詩作來,這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別有風韻。 全詩風格似淡實濃,正如前人所評:“無限低徊,有說不盡處,可謂情深于辭?!保ā短扑卧姶肌肪砹?。末二句“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乃全詩點睛之筆,曠達灑脫,意境幽遠,惜別之情盡在言外。 透過歷史的煙云,我們似乎看見詩仙和詩圣高舉酒杯,輕輕地碰了一下,而后一飲而盡……
在李白目光的注視下,杜甫的身影越來越小,最終消失不見。李白一邊自斟自飲,一邊吟詠著一首詩,那是杜甫臨別時留給他的一首絕句: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這首《贈李白》雖是贈別詩,字里行間卻無半點別意。可李白吟詠了一遍又一遍,卻不禁為之涕淚滂沱。好一個“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哪里是杜子美寫給我的詩,分別是我自己的面目,我自己的心語??! 知我者,杜子美也!
李白和杜甫從天寶三載(744)初秋在洛陽相識,到次年(745)暮秋在瑕丘分別,其間還幾度小別,真正同游的時間至多只有半年。 在中國文學史上,這恐怕是最特別的一段交游了。 李、杜或許都沒有想到,石門一別后,“金樽重開”的愿望成了泡影。兩只灌溉出無數(shù)華美詩篇的酒杯,未能再碰在一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