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影 2016.5.11 一、詞林正韻 1、由來: 押韻是我國詩歌形式美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學過詩的押韻,知道詩是要押平水韻。而詞在用韻上是怎樣的呢?其實詞的用韻更是非常講究的,它不像律詩有固定的押韻字數(shù),因為詞是一詞一格的,所以它的押韻是要根據(jù)每一個詞牌不同詞譜的要求來押韻的。 我們知道寫詩押的平水韻是宋末平水人劉淵,把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唐人把206韻合并成193韻)合并為107韻,同期山西平水官員金人王文郁又著《平水新刊韻略》為106韻而形成了。那么我們填詞押的詞林正韻又是怎么來的呢? 在晚唐時期沒有一部人所公認的“詞韻”出現(xiàn),那時唐人寫詞,一般就用詩韻。到了五代以后,語音的實際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再按“詩韻”填詞,已經不能適應詞這種比較接近口語文學體裁的要求。 于是詞人便參照詩韻,根據(jù)實際語音和樂曲的要求加以變通,力求使之易懂易唱。由于這些詞人聲律知識水平有高有低,時代和籍貫也不同,因此他們寫詞用韻,也就會有所差異,寬嚴不一,有時還不免帶進一些方音土腔。 北宋末葉,朱敦儒擬過一個“應制詞韻十六條”,并未得到公認。后來張輯“為‘衍義’以釋之“,馮取洽”重為繕錄增補“,終未成為定則。 元代陶宗儀”曾譏其淆混,欲為改定,而其書久佚,目亦無自考矣?!翱梢娏鱾鞑⒉粡V。元明之間,出現(xiàn)了一部題稱“紹興二年”刻的《軒詞林要韻》(《詞林要韻》或《詞林韻釋》)。 但他分平聲為十九部,次列上去聲,入聲分別歸入平上去三聲,跟宋詞實際用韻情況頗有出入。據(jù)研究,這本書是元明間人的偽作,而且是曲韻不是詞韻。明清兩代,詞韻專書逐漸增多,如沈謙《詞韻略》、趙鑰《詞韻》、李漁《笠翁詞韻》、胡文煥《會文堂詞韻》、許昂霄《詞韻考略》、吳烺《學宋齋詞韻》葉申薌《天籟軒詞韻》等,水平高低不一,韻部分合也不盡一致,影響都不大。直到出現(xiàn)了仲恒的《詞韻》和戈載的《詞林正韻》,才算有了一個比較公認的詞韻規(guī)范。 《詞林正韻》為清嘉慶年間江蘇吳縣人戈載所撰。戈載[清]字順卿,一作潤卿,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一作仁和(今杭州)人,諸生(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lǐn)生、例生等,統(tǒng)稱諸生。)戈世其家學,尤擅倚聲之業(yè)。他棄官不做,以詞學終老,工隸書。寫意花卉,設色冶逸可喜。尤善寫梅,枝繁蕊,得王冕法,著《翠薇花館詞》?!懂ugēng 硯田齋筆記、墨林今話》。所撰《詞林正韻》為世所重,為清中葉以后詞家奉為圭臬(guī niè)。此書從道光元年至光緒十七年五次刊印。解放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過影印本,2004年古籍出版社《中華韻典》載有除序言和凡例(說明)外的全部分韻部分。 2、韻之分部及用法: 書分三卷,分平、上、去三聲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一共是十九個韻部。 平聲十四部: 第一部平聲 一東二冬 通用 第二部平聲 三江七陽 通用 第三部平聲 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 通用 第四部平聲 六魚七虞 通用 第五部平聲 九佳(半)十灰(半) 通用 第六部平聲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通用 第七部平聲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 通用 第八部平聲 二蕭三肴四豪 通用 第九部平聲 五歌 獨用 第十部平聲 九佳(半)六麻 通用 第一十一部平聲 八庚九青十蒸 通用 第一十二部平聲 十一尤 獨用 第一十三部平聲 十二侵 獨用 第一十四部平聲 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通用 仄聲十四部: 第一部上聲 一董二腫 去聲 一送二宋 通用 第二部上聲 三講二十二養(yǎng) 去聲 三絳二十三漾 通用 第三部上聲 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 去聲 四寘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 通用 第四部上聲 六語七麌 去聲 六御七遇 通用 第五部上聲 九蟹十賄(半) 去聲 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隊(半) 通用 第六部上聲 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半) 去聲 十二震十三問十四愿(半) 通用 第七部上聲 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 去聲 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通用 第八部上聲 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聲 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 通用 第九部上聲 二十哿 去聲 二十一個 通用 第十部上聲 二十一馬 去聲 十卦(半)二十二祃 通用 第一十一部上聲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去聲 二十四敬二十五徑 通用 第一十二部上聲 二十五有 去聲 二十六宥 通用 第一十三部上聲 二十六寢 去聲 二十七沁 通用 第一十四部上聲 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豏 去聲 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通用 入聲五部: 第一十五部入聲 一屋二沃 通用 第一十六部入聲 三覺十藥 通用 第一十七部入聲 四質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 通用 第一十八部入聲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 通用 第一十九部入聲 十五合十七洽 通用 二、欽定詞譜 1、由來 詞萌于唐,而大盛于宋。晚唐時期溫庭筠,為歷史上第1位詞作大家。其在開創(chuàng)詞之填作時,就開始規(guī)范了詞的長短句格律形式,他所傳承至今的詞作中,涉及到十九個調名。溫飛卿之后,文人雅士開始大量填寫詞作,所創(chuàng)詞牌詞律也越來越多。及至兩宋時期,詞成為當時最為顯著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之一,將詞的發(fā)展推到一個全盛的時代。然唐宋時期人們競相傳誦的詞作,皆沿自前人詞調,并無"詞譜"。蓋當日之詞,猶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無須于譜。其或新聲獨造,為世所傳,如《霓裳》、《羽衣》之類,亦不過一曲一調之譜,無衷合眾體勒為一編者。然詞之流傳久矣,詞牌、調名愈來愈多。元以來,南北曲行歌詞之法遂絕,姜夔《白石詞》中間有旁記,節(jié)拍如西域梵書狀者,亦無人能通其說。 明天啟年間程明善輯撰《嘯余譜》,開始收錄諸詞譜,但所記詞曲之譜內容頗為簡陋。清杭州仁和賴以邠撰著《填詞圖譜》九卷,將詞之格律及詞牌以圈、點圖形格式列譜。 清初詞人萬樹曾作《詞律》二十卷,其詳盡校訂平仄音韻,考據(jù)諸詞調句法異同,收盛唐以來到元代詞作六百六十調,共一千一百八十個體例,為詞學發(fā)展史上重要的詞譜之一。 萬樹作《詞律》,雖析疑辨誤所得為多,然仍不免于舛(chuǎn)漏。到了清康熙朝,王清、陳廷敬等根據(jù)康熙帝的旨意,先輯歷代詩余,康熙帝親加裁定,復命??本幾~譜一編,因該書為康熙所欽定,故名《欽定詞譜》。 2、詞譜釋義 譜中又有數(shù)種名稱,詳述于下: 一曰韻:凡詞譜中注有【韻】字者。即每闋詞中起首押韻之處,即起韻也。 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段三句兩平韻 韓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 六銖衣薄惹輕寒 慵紅悶翠掩青鸞 羅襪況兼金菡萏 雪肌仍是玉瑯玕 骨香腰細更沈檀
二曰葉:凡詞譜中注有【葉】字者。即與上句所押之韻同屬一部,而不變換他韻。 西江月 雙調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 柳永 鳳額繡簾高卷 獸镮朱戶頻搖 兩竿紅日上花梢 春睡懨懨難覺 好夢枉隨飛絮 閒愁濃勝香醪 不成雨暮與云朝 又是韶光過了
三曰句:凡詞譜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韻之句。 鷓鴣天 雙調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年拌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后 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四曰讀:凡詞譜中注有【讀】本讀【豆】,音逗字者。即一句中之頓逗處。 唐多令 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韻 劉過 蘆葉滿汀洲 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wěn) 能幾日 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 故人曾到不 舊江山 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 終不似 少年游
五曰換;凡詞譜中注有【換平】(【換仄】)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韻,至此乃換平韻。如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呂渭老 雨簾高捲 芳樹陰陰連別館 涼氣侵樓 蕉葉荷枝各自秋 前溪夜舞 化作驚鴻留不住 愁損腰肢 一桁香銷舊舞衣
詞譜中注有換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韻,至此乃換仄韻。 如定風波 雙調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五句兩平韻、兩仄韻李泳 點點行人趁落暉 搖搖煙艇出漁磯 一路水香流不斷 零亂 春潮綠浸野薔薇 南去北來愁幾許 登臨懷古欲沾衣 試問越王歌舞地 佳麗 只今惟有鷓鴣飛
既換仄韻之后,又換平韻者,亦同此例。他若由三換仄而四換平,由三換平而四換仄者,更可以此類推。 六曰疊:凡詞譜中注有疊字者,有四種區(qū)別:1、疊句。 如后唐莊宗之如夢令第五六句之“如夢,如夢”是。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舞鸞歌鳳 長記別伊時 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 如夢 殘月落花煙重
2、疊字,如憶秦娥前半闕第三句之“秦樓月”,后半闋第三句之“音塵絕”,皆疊前句之尾三字也。
三、倒疊字,如古調笑第六七句之“紅樹紅樹”,即倒疊前句之尾二字【樹紅】也。
四、疊韻。如長相思首二句之“汴水流泗水流”,后半闋第一二句之“思悠悠恨悠悠”。
還有釵頭鳳前半闋結處之“難難難”,后半闋結處之“瞞瞞瞞”皆是。
3、詞的押韻方式 我們在學習填詞擇韻時應該先了解詞的押韻方式。有兩點需要注意: (1)從韻腳在句子里的位置看,詞跟詩一樣,以句末用韻為常例。但是詩,特別是近體詩,不論五言還是七言,一般每句都表達一個比較完整的意思,而詞卻不盡然。 詞句有長有短,有時意思上完整的一個句子在格律上卻被分為數(shù)句,這就產生了韻在句中的現(xiàn)象。 主要有兩種: 一是韻在逗斷處,或者說用在意思上未成句而格律上已成“句”的地方。比如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的“衫”字。 《霜天曉角》:“吳頭楚尾,一棹人千里”的“尾”字等。這種用法較多,可視為正格之一。 一是韻在句中非正規(guī)停頓處,甚至一句之中各詞語之間互相押韻。 如周邦彥《蘭陵王》: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啊弊R“字句中入韻。(韻字有:國、識、客、尺。)有的詞譜在”識”字后逗斷,其實從意思上說這里是斷不開的,何況其他作者的《蘭陵王》這里也不一定入韻。 比如辛棄疾有兩首《蘭陵王》,此句作“尋思前事錯,惱殺晨猿夜鶴?!编嵢司徱?/SPAN>泣,吾父攻儒助墨?!皻ⅰ?“父” 均不韻 再如蘇軾《醉翁操》:”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然”、“圓”、“山”都是句中韻。也有人因入韻而把它們逗斷的,但如像辛棄疾《醉翁操》:”長松之風如公。肯余從山中。“若不是一定要遷就韻字,” “之” “如山中” 之前是無論如何也不應逗斷的。
從韻腳與韻部的關系看,詞的情況比較復雜,而且變化很多,大約可分下列十類。
(1)一首一韻的:和近體詩的押韻方式相同,一韻到底,這在詞中居大多數(shù)。 平聲韻 如 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年拌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后 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詞林正韻》第一部平聲: 鐘逢(二冬);紅風同中(一東)
仄聲韻 如《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詞林正韻》第三部仄聲
(2)一首多韻的:如《菩薩蠻》:(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織碧立急第一十七部入
樓愁第一十二部平 程亭第一十一部平
用兩仄韻兩平韻,這在詞中也是比較常見的。 一首詞用韻最多的要算《離別難》:(薛昭蘊) 寶馬曉鞴雕鞍,羅帷乍別情難。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萬里。 半妝珠翠落,露華寒。 紅蠟燭,青絲曲,偏能勾引淚闌干。 良夜促,香塵綠,魂欲迷,檀眉半斂愁低。 未別,心先咽,欲語情難說。 出芳草,路東西。 搖袖立,春風急,櫻花楊柳雨凄凄。 “鞍、難、寒、干”為一韻(第七部平聲); “媚、里”為一韻(第三部仄聲); “燭、曲、促、綠”為一韻(第十五部入聲); “迷、低、西、凄”為一韻;(第三部平聲) “別、咽、說”為一韻;(第十八部入聲) “立、急”為一韻;(第十七部入聲) 共六部韻,交互錯雜,最為復雜少見。 (3)以一韻為主,間押他韻的:如《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此詞即以平韻樓、鉤、秋、愁、頭( 第一十二部平)五韻為主, 間入仄韻“斷、亂”(第七部)二韻為賓。
又如《定風波》:(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即以平韻聲 行 生 迎 晴(第一十一部) 五韻為主,間入馬 怕(第十部)二仄韻,醒冷(第十一部)二仄韻,處 去(第四部)二仄韻為賓。
(4)平仄韻通葉的:就是同一詞韻部的平聲字與仄聲字通葉?!叭~”——押韻的意思,表示此處用韻跟起韻同屬一部,不得換韻。如[東]葉[董][送]。 [支]葉[紙][寘zhì][麻]協(xié)[馬]、[祃]等都稱作“同部三聲葉”在詞中最常見的,有《西江月》、《哨遍》、《換巢鸞鳳》等調。如《西江月》:(柳永) 上片兩平韻:搖、梢,一葉韻:覺。 下片兩平韻:醪、朝,一葉韻:了。 全詞一共四平韻搖、梢、醪、朝與兩仄韻覺、了都同在第八部。 這類平仄通葉的詞調,以平韻與上、去韻通協(xié)者為多,平韻與入韻通葉者甚少。這是因為在宋詞中入聲韻往往獨用,不與他韻通用。 (5)數(shù)部韻交協(xié)的:如《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此詞即以上片的“手、酒、柳”與下片的“舊、瘦、透”相協(xié);都是在第十二部(上聲二十五有 去聲 二十六宥 ) 又以上片的“惡、薄、索、錯”與下片的“落、閣、托、莫”相協(xié)。都是第十六部入聲 三覺十藥
(6)疊韻:如《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十二部十一尤)疊二“流”字、二“悠”字。
(7)句中韻:詞也有句中韻。句中韻和句尾韻相對而言 它們的位置雖然有別 ,但都是起到前后呼應與和諧 的作用 。就詞而言 ,句中韻無疑能增加聲音的美聽 ,有時更能在音韻的變化中見出錯綜婉轉之美,然而 ,由于詞的句中韻并不像句尾韻那樣明顯 ,常常為人所忽視。 如柳永《木蘭花慢》
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見新雁過,奈佳人自別阻音書”,“歸途縱凝望處,但斜陽暮靄滿平蕪”; 又如《滿庭芳》晏幾道體: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韻 南苑吹花 西樓題葉 故園歡事重重 憑闌秋思 閒記舊相逢 幾處歌云夢雨 可憐便 流水西 別來久 淺情未有 錦字系征鴻 年光 還少味 開殘檻菊 落盡溪桐 漫留得 尊前淡月西風 此恨誰堪共說 清愁付 綠酒杯中 佳期在 歸時待把 香袖看啼紅
周邦彥體:前段十句四平韻,后段十一句五平韻 風老鶯雛 雨肥梅子 午陰嘉樹清圓 地卑山近 衣潤費爐煙 人靜烏鳶自樂 小橋外 新綠濺濺 憑闌久 黃蘆苦竹 擬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 飄流瀚?!砑男?/SPAN>椽 且莫思身外 長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聽 急管繁弦 歌筵畔 先安枕簟 容我醉時眠 過處:“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韻,不可不察也。 (8)平仄韻互改的: 1、平韻改入韻:如李清照《詞論》說:“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既押平聲,又押入聲。
又如《玉樓春》平聲,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边@些是平韻改入韻的。
2、入韻改平韻:如《滿江紅》本押入韻,姜夔始改押平韻。他的《滿江紅》詞序說:“《滿江紅》舊調用仄韻,多不協(xié)律。如末句云‘無心撲’三字( 周邦彥《滿江紅》論):“最苦是蝴蝶滿園飛,無心撲”),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諧音律。予以平韻為之,末句云‘聞佩環(huán)’,則協(xié)律矣.”
3、平韻改(仄)上、去韻:如五代毛熙震有平韻《何滿子》,北宋毛滂則改為上,去韻。 又如辛棄疾《醉太平》,趙彥端《沙塞子》,楊無咎《人月圓》,晁補之《少年游》,宋祁、杜安世《浪淘沙》,曹勛《金盞倒垂蓮》,陳允平《晝錦堂》等,都是把原調的平韻改用上,去韻。 4、上、去(仄)韻改平韻:如陳允平《永遇樂》自注:“舊上聲韻,今移入平聲?!庇帧督{都春》自注:“舊上聲韻,今改平音。”此外如吳文英有平韻《如夢令》,平韻《借黃花慢》;陳允平有平韻《祝英臺近》;晁補之有平韻《尉遲杯》;趙彥端有平韻《五彩結同心》,這些詞調本來都是押上去韻的。 5、入韻改上、去(仄)韻:改入韻為上、去韻的,在宋詞中甚少。如《霜天曉角》,本押入聲,辛棄疾、葛長庚、趙師俠三人卻填作上、去。姜夔《疏影》本押入聲,彭元遜改名《解佩環(huán)》,則改協(xié)上、去。不過這些都是前人偶誤,不是通例。 (9)平仄韻不得通融的: 1、限用平韻的詞調有: 《十六字令》、《南歌子》、《漁歌子》、《憶江南》、《搗練子》、《浪淘沙》、《江南春》、《憶王孫》、《江城子》、《長相思》、《醉太平》、《玉胡蝶》,《浣溪沙》、《巫山一段云》、《采桑子》、《阮郎歸》、《朝中措》、《眼兒媚》、《人月圓》、《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臨江仙》、《鷓鴣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陣子》、《行香子》、《風八松》、《八六子》、《滿庭芳》、《喝火令》、《金人捧露盤》、《水調歌頭》、《鳳凰臺上憶吹簫》、《漢宮春》、《八聲甘州》、《揚州慢》、《高陽臺》、《錦堂春慢》、《壽春樓》、《憶舊游》、《夜飛鵲》、《望海潮》、《沁園春》、《多麗》、《六州歌頭》等。 2、限用仄韻的詞調有:《如夢令》、《歸自謠》、《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間》、《點絳唇》、《霜天曉角》、《傷春怨》、《卜算子》、《謁金門》、《好事近》、《憶少年》、《憶秦娥》、《燭影搖紅》、《醉花陰》、《望江東》、《木蘭花》、《鵲橋仙》、《夜游宮》、《踏莎行》、《釵頭鳳》、《蝶戀花》、《漁家傲》、《蘇幕遮》、《淡黃柳》、《錦纏道》、《酷相思》、《解風令》、《青玉案》、《千秋歲》、《離亭燕》、《粉蝶兒》、《御街行》、《祝英臺近》、《驀山溪》、《洞汕歌》、《惜紅衣》、《法曲獻仙音》、《滿江紅》、《天香》、《聲聲慢》、《黃鶯兒》、《劍器近》、《醉蓬萊》、《暗香》、《長亭怨慢》、《雙雙燕》、《宴山亭》、《念奴嬌》、《繞佛閣》、《絳都春》、《桂枝香》、《翠樓吟》、《霓裳中序第一》、《水龍吟》、《石州慢》、《瑞鶴汕》、《宴清都》、《齊天樂》、《雨霖鈴》、《眉嫵》、《永遇樂》、《二郎神》、《拜星月慢》、《西河》、《西吳曲》、《望遠行》、《疏影》、《摸魚兒》、《賀新郎》、《蘭陵王》、《六丑》、《夜半樂》、《寶鼎現(xiàn)》、《鶯啼序》等。 3、有些詞調可以押平韻,又可以押仄韻, 如《霜天曉角》、《慶春宮》、《憶秦娥》、《慶佳節(jié)》、、《柳梢青》、《望梅花》、《聲聲慢》、《看花回》、《兩同心》、《南歌子》等。 (10)協(xié)韻變例 如辛棄疾有《水龍吟》“用些語再題瓢泉”
水龍吟 其五(宋·辛棄疾) 序:用些語再題瓢泉,歌以飲客,聲韻甚諧,客為之釂jiào 聽兮清佩瓊瑤些。明兮鏡秋毫些。君無去此,流昏漲膩,生蓬蒿些?;⒈嗜耍识嬋?,寧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 路險兮、山高些。愧余獨處無聊些。冬槽春盎,歸來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團龍片鳳,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樂,樂簞瓢些。 每句韻腳用一“些” suò字,而在其上一字押韻。這是學《楚辭·招魂》體。
蔣捷亦有《水龍吟》“效稼軒體招落梅之魂”一首,協(xié)法與辛詞同。 水龍吟 效稼軒體招落梅之魂(宋·蔣捷) 醉兮瓊瀣浮觴些。招兮遣巫陽些。君毋去此,颶風將起,天微黃些。野馬塵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駕空兮云浪,茫洋東下,流君往、他方些。 月滿兮西廂些。叫云兮、笛凄涼些。歸來為我,重倚蛟背,寒鱗蒼些。俯視春紅,浩然一笑,吐山香些。翠禽兮弄曉,招君未至,我心傷些。
又如黃庭堅有《阮郎歸》 “效福唐獨木橋體作茶詞”一首,“福唐獨木橋體”不知何謂,此詞共八韻,其中四韻都用“山”字。 金元好問也有《阮郎歸》獨木橋體一首,協(xié)法與黃詞同。
黃庭堅又有《瑞鶴仙》一首隱括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通首韻腳都用“也”字,這是獨木橋體的一種變格。此后方岳、趙長卿都有全押“也”字的一首《瑞鶴仙》;石孝友有全押“你”字的一首《念奴嬌》;蔣捷有全押“聲”字的一首《聲聲慢》;辛棄疾有全押“難”字的一首《柳梢青》;劉克莊有全押“省”字的六首《轉調二郎神》。但這類詞通首同以一字為韻,實際上等于無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