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領導吩咐我一件事,說:“你填一個用印申請,借一下咱們的公章”。 常用的圓形公章 我們現(xiàn)在一般都認為“璽”是過去皇帝專用的印章,但是“印”和“章”是一回事,只不過“印”感覺更加書面一點,“章”感覺更偏口語一些,“印章”這個詞感覺就更加正式、書面化。“印”和“章”到底是不是一種東西呢? 一、印章的起源(印和璽)中國的印章起源很早,秦代以前將印章通稱為“璽”,這時還不是皇帝的專用名詞。最開始主要是用于個人之間,是一種憑證的象征。直到春秋時期,“璽”才主要用在公文中,是政府信譽的象征。早期的璽多是金屬(銅)制成,這從下面“璽”字的早期字形也可以看出來。 大篆里的“璽”字是金字旁 安陽殷墟就曾出土三方饕餮紋銅璽,距今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歷史了。后來隨著制璽材料多采用玉石,這個“璽”字也相應發(fā)生了變化。 殷墟出土的三方銅璽 古代最有名的玉璽當數(shù)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了。這一方玉璽相傳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和氏璧”上刻出來的。藺相如“完璧歸趙”雖然一時保全了和氏璧,但仍擋不住歷史的滾滾車輪,這一塊璧最后還是流落到秦始皇手中。秦始皇得到以后,命丞相李斯在玉璽上刻了八個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意思是“我的皇位是上天賜予的,我的國運會永久昌盛?!?/p> 秦始皇帝傳國玉璽想象復原圖 這一塊玉璽就被后世稱為“傳國玉璽”,后世各朝各代的皇帝都視得到這個玉璽為正統(tǒng)。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頒布了很多法案,其中就有一項是對公文用印進行統(tǒng)一和調(diào)整。秦朝律法規(guī)定,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稱為“璽”,各級官員的印章只能稱為“印”。從此,各代延續(xù)秦朝的規(guī)定,這個“璽”從此就成了皇帝的專用印章。 二、“章”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漢朝沿用秦朝做法,每位官員都配有官印,作為皇帝授權的象征,所以罷免一位官員,通常叫“解印”,代表我從你手中收回我的授權。 官印一般都是事先鑄造完成(當時只有皇帝的璽可以用玉,官員的印按級別用金、銀、銅鑄造,《漢官儀》對此有詳細記載),但有一種情況,當國家處在戰(zhàn)亂之中,很多情況要當機立斷任命一些將領奔赴戰(zhàn)場,同時也要授予官印,但軍情危急,根本來不及鑄印,于是一般都是現(xiàn)場刻印,稱為“急就章”,因此,漢朝通常將武將的印稱為“章”。 我們今天說的印章也正是由此得名。 三、印文的種類愛好書法的朋友都知道,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極為考究,一般稱為篆刻,顧名思義,篆刻就是在印料上刻篆字。一般文字凸出(白底紅字)稱為朱文或陽文,反之文字凹進去稱為白文或陰文。 朱文/陽文印章 白文/陰文印章 四、印章的形狀中國古代的印章一般都是方形(正方形或長方形),但是西方印章一般都是圓形,建國后我們政府機關的印章一般也都是圓形,有人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歡迎留言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