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講過最尷尬的一句話就是“新年快樂,大吉大利!” 見到陌生叔叔阿姨吼一聲,這明擺著就是要跟人家伸手要紅包啊,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一我不缺這錢,二我收了這紅包還要上交,這封利是跟我沒有半毛錢關系卻要我哈著笑臉點著頭跟人家裝熱情,最后還被尷尬地回一句“學習進步”,所以這么多年一直沒能成為學霸的我,也認清了一個道理:這是報應。
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一點小尷尬來作調劑,但是尬聊將無處不在,它會像個詛咒陪你走一輩子:
此時只能默默坐端正,回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其實大部分的尬聊都是無意識的,就像扔垃圾一樣把話題強行拋給對方,以解自己一時之尷尬,結果變成雙方一起尷尬。 01 什么樣的人最容易把天聊死? A 那些聊天聊成演講現(xiàn)場的人 生活中我們很怕遇見一種人,自己一個人高談闊論,不給對方留話語空間,或者話都說不清卻要求別人理解他的意思。他們越在自己的語言世界里洋洋得意,我們聽得越很生氣。 自我沉醉在獨白式的對話之中,只會把天聊得又沉又醉。 不少人會將自己的不善言辭以“直率”之名轉移,也會將自己的不善傾聽以“自嗨”為轉移,卻不曾努力去改善自己的聊天方式。 壞習慣長期養(yǎng)成的結果就是:聊天的時候,既無法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也無法真正地理解對方的想法。
其實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稍微引導對方表達,自己少說多聽,形成互動,就有可能促成相互的理解。 精神科醫(yī)生馬克·郭士頓分享了一種避免自己話嘮的“交通燈法則”:
當我們察覺到對方?jīng)]有繼續(xù)談下去的欲望時,聽聽對方是怎么說的吧,別自己唱獨角戲。否則強迫別人聽我們的廢話只有兩種后果:
無論是哪種可能,都會營造出一種微妙而尷尬的氣氛。 B 那些時刻端著作高深狀的人 “有效溝通”、“精準表達”、“一分鐘講清楚你的方案”、“降低交流成本”、“打破溝通障礙”…… 這些看起來政治正確的用詞高頻出現(xiàn)在今天的知識付費時代,每時每刻都在引導我們更高效地對外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它也讓一個人,變得越來越無聊。 直接、簡單地表述有時候少了些人味,特別是離開了工作和學習環(huán)境,面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的時候,如果還是習慣性地用射箭那樣直戳要點的邏輯去聊天,話題十有八九會被聊死。 那些容易把天聊死的人就像冰塊,長期以往,我們也會漸漸遠離那些經(jīng)常把話題送到冰點的尬聊天尊。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绷奶烊绻珗?zhí)著于“術”,而不在意“道”,懂得多反而容易變成說教。
誰遇到這樣的人不會遠離三分?我們不是在課堂更不是在聽老媽嘮叨。帶著說教的語氣去聊天往往會讓話題止步,說好聽這是好為人師,說不好聽這就是情商低。 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把聊天跟說教混為一談的人,當他言之有理的時候,淡定地回一個“哦”即可。 C 那些不自信不敢表達態(tài)度的人 近期頻繁奪得多項電影大獎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講述的是24歲美國博士生奧利弗與17歲的少年艾利歐相識相愛的同性故事。 電影前半段基本在表述一種朦朧的試探,尷尬說不出口,尷尬不敢說出口,讓他們流失掉很多發(fā)展話題的機會。
微信上經(jīng)常能見到一些丟表情包像轟炸機一樣的人,斗圖永遠斗不過他,一旦見面了就安靜地坐在桌邊的小角落不吭聲,線下沒有了表情包,直接影響了他的正常表達。 還有一些人,面對面聊天的時候只會傻笑,對方說什么她都回:“對,對,對”、“是啊,我也是這么想的?!?/span> 這兩類人表面上是營造了和諧的討論氛圍, 實際上卻是潛意識的社交恐懼讓他們下意識地用看似詼諧和附和的方式,去掩飾真正的尷尬和緊張。 他們傾聽了很多卻不知如何表達,他們怕說錯話,也怕對方無法接話,既害怕自己不受歡迎,更害怕為對方帶來麻煩,所以暗暗地做一個旁聽者。 說話謹慎一點、有品位一點、學會傾聽一點、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順著別人的話講下去,這些都沒有問題,只是有沒有想過,這樣的聊天狀態(tài)也很容易得到“噢,你這話我沒法接”的反應,因為你正在逼對方唱獨角戲。 害怕聊得不好,害怕三觀和別人不同,都是不自信的心魔。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而思想也只有在碰撞之后才能產(chǎn)生火花。 想和對方真正交心,勇敢地表達態(tài)度,對外開放自己才是最好的聊天方式。 02 想好好聊天,就不要自己挖坑自己跳 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人會感到痛苦;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則會變得愚昧。不平衡的對話會讓人覺得自己很蠢,不想再繼續(xù)聊下去。 和不同財富的人聊天很容易尬:
和不同身材的人聊天很容易尬:
和不同狀態(tài)的人聊天很容易尬:
和不同等級的人聊天很容易尬:
不同頻的對話之所以很尷尬,不是因為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談不來,不被理解。 羅永浩說:“補短板靠找人,一定不要自己去補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闭已a不是撞槍口自討沒趣,跟這些人做朋友,可以從側面了解他們有趣的靈魂,獨特的三觀,幸福的秘訣,甚至減肥成功的原因。 真正同頻的交流建立在互相包容、尊重、分享的認知模式下。學會從差異中引發(fā)思考,尋找一種平等的對話,而不是把自己放在無限自嘲的處境。 找到兩條看似平行的線其中的交叉點,聊聊這些有著引力磁場的話題:有的是性格相投,有的是志趣相仿,有的是文化經(jīng)歷相近,有的是心靈相通。有了同頻共振,才不至于處于被動的聊天狀態(tài)。 也要盡可能避免去聊一些落差極大的話題,別給自己挖坑。除非雙方的親密度很高,那也就不存在尬聊一說了。 03 聊天的時候 ,把人放在心上 前段時間,“尬聊型”歌手蘇立生登上《夢想的聲音》舞臺,連華少自己都說:“現(xiàn)在的人真是不好聊啊”。
華少以自暴自棄圓了場,但生活中并不總是有人幫忙解凍的,沒有人救場,冰雪女王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巴啦啦小魔仙。 張靚穎就不一樣了,她一集綜藝能講十次“非?!保舜巍罢娴摹?。 盡管如此,網(wǎng)友給出的彈幕清一色是“哇,張靚穎好會說話哦”、“張靚穎點評的很好啊”,這本質上和她語言表達上的好壞無關,重要的是她表現(xiàn)出了一種態(tài)度:尊重。 從客觀的角度去點評挑戰(zhàn)者,而且落點精準,順便再從正面對歌手稍加鼓勵,這正是大部分受歡迎的導師所具備的特質。 一個說話“不太難聽”的導師,會用不敏感的角度去切入敏感的問題。她不會上來就劈頭蓋臉做一通論斷,而是對歌手負責,以友善的方式給出建議,退一萬步說,就算點評沒有什么內(nèi)涵,也不至于為歌手帶來太多負面的情緒。 因為她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透過說話,道出對方最想了解和傾聽的部分。這也是我們常常說的“同理心”,想想聽你講話的人是什么心情,他想聽到什么。 才華只是為你打輔助的工具,而不是聊天的全部。 人跟人之間最好的聊天,就是把說話的人放在心上。 04 偶爾也需要一點尬聊 兩個陌生人交往,通常是從客套和寒暄開始的,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尷尬,但淺層交談至少是邁出相互熟悉的第一步。 我們往往也需要一些客套話來打開話匣子,只是在客套之后,不要忘記真心地對話,不要忘記與人聊天的初衷,這樣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情感碰撞,也希望你以后遇見的每個人都不再是泛泛之交。 偶爾我們還會遇到一些吝惜聊天成本的人,表現(xiàn)出不配合的樣子,他們常用的回復是“嗯”、“哦”、“這樣啊”,回復也很難超過5個字,然后出現(xiàn)尷尬的一幕。 我們沒有辦法要求每個人都好好聊天,但我們可以盡量讓雙方處于比較健康和友好的對話氛圍之中。好聊就多聊兩句慢慢深交,不好聊,完全可以提早結束話題,如果對方也覺得尷尬,他反而會感謝你退后的這一步,因為你給了他一個臺階下。 還有一種情況,不可抗尬聊??爝^年了,如果我們真的擋不住七大姑八大姨這種不可抗尬聊,那就把心胸打開,承認尷尬,接納尷尬。 學會跟她們斗智斗勇斗法和周旋,拿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靈活態(tài)度去圓融,譬如說:
把問題拋回去,拋不回去就繞過去,總之沒有必要因為她們的關心而感到惱怒。畢竟在這個人情社會,你遲早會認識到,你并不特別,“尬聊”并沒有特別選擇你,“尬聊”選擇每一個人。 放肆地尬,痛快地聊,或許是我們在這個時代最好的聊天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