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識君,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大咖——度陰山,來給大家說說陽明心學(xué)。 【1】 1524年中秋,王陽明在他的伯爵府天泉橋上做下了一首關(guān)于月亮的詩歌,其中有一句叫“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p> 1529年,他在從廣西回浙江途經(jīng)江西贛州的路上離開人間,去世前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八個大字,這八個字和他的龍場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相互輝映,構(gòu)成了心學(xué)宗師的完美自畫像。 如果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是王陽明的高度自信,那么,“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就是其高度自信后的果,而“心有光明月,千古永無缺”則是因。 【2】 人類看月亮,必有陰晴圓缺,這是因為視角的不同,導(dǎo)致所看到的事物就會不同。有人設(shè)想,月亮是客觀存在的,根本沒有圓缺的變化,只要我們轉(zhuǎn)變視角,就能發(fā)現(xiàn),月亮就是那個月亮。 若干年前,嫦娥拋棄丈夫,定居月球,她看到的月亮是永無缺的,但這個永無缺的月亮,卻并未給她帶來圓滿的歡樂,而是郁郁寡歡的凄涼。 這使我們意識到,永無缺的月亮只能存在我們的心里,絕對不能在我們心外。即使地球上一個人每天都能看到中秋又大又圓的月亮,可月亮不在他心里,他同樣不會有團圓、圓滿的快樂。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不過如是。 凡是物,必須要在心里,它才能給你帶來利潤。否則,它只是個我們心不在焉之物。 【3】 王陽明自龍場悟道后,心中始終有一輪光明月,這輪明月由高尚的道德和精準(zhǔn)的判斷力構(gòu)成,簡單而言,是由他的良知構(gòu)成。 他時刻保持著良知的光明,那輪月亮自然也光明,在他有生之年,這輪明月始終不曾缺損,也正是這輪始終駐足在他心中的明月,幫他創(chuàng)建了奪目的事功,灑下良知的種子。王陽明由此也成為中華人的良知,中華人的明月。 【4】 心有光明月,就是心存良知,若想光明月不被遮蔽,千古永無缺,我們能做的就是他這首詩歌的最后一句:山河大地?fù)砬遢x,賞心何必中秋月。 不是每天都有圓月,我們不可能每天都能賞到圓月,但我們可以賞心中的那輪光明月,它如果在你心里,萬古長存,何必中秋月,何必有月! 作者: 度陰山,陽明心學(xué)專家、普及者,通俗歷史作家,陽明(深圳)文化書院創(chuàng)始人、院長,湖南天下和書院客座教授,代表作《知行合一王陽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