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落落大方、嘴巴甜、在公共場合彬彬有禮,那些見人打招呼問好的孩子總是最受大人喜愛。
劉墉先生曾在微博中曾說:”孩子主動打招呼,顯得大方,被大人疼愛,成年也往往表現(xiàn)較好的反應與情商。他們因此更早適應社會、面對群眾,甚至先一步成功?!?/p>
然而生活中,就有不少的孩子,見了不太熟悉的人就不愛打招呼,這個時候,父母頓時覺得十分沒面子,并且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害羞靦腆不滿。
為什么孩子會不愿意打招呼?
孩子不愿打招呼?不奇怪。
孩子對陌生人有戒備心是一種本能。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陌生人焦慮”,孩子在6、7個月的時候逐漸對養(yǎng)育者形成依戀,對不熟悉的人感到害怕和警覺,一歲以后這種焦慮會逐漸減弱,但到3、4歲歲時也不會完全消失。
這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他們開始學會區(qū)分熟人與生人,開始懂得自我保護。
所以,小孩子在遇到陌生人,表現(xiàn)出畏怯和害羞,是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
試想,讓大人去主動親近一個不熟悉的人,內心多少也會有一些抗拒。孩子也一樣,遇到生面孔,上來就親親抱抱,要求未免太高了些。
在不愿打招呼的問題上,孩子的個性也是其中一個原因,比如有的孩子比較內向、敏感,在見到人的時候,就很少會打招呼。 不要出于面子而逼孩子打招呼
很多父母每次帶著孩子出門碰到人,都會催著孩子叫人、打招呼,一旦孩子不理人,總習慣于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
“這孩子,沒看見爺爺在跟你打招呼嗎?” “你怎么這么沒禮貌?” “你怎么這么膽小?。俊?/p>
很多孩子,屈服于這樣的標簽,變得更加內向和自卑。 有的大人甚至還會認為孩子有這樣的表現(xiàn)非常沒出息、丟人。 我曾見過一位奶奶因為孫子不和人打招呼,而批評孩子:”你簡直丟人丟到家了!以后不帶你出來了!”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臉通紅。
誰也不會注意到孩子臉上的羞愧,和一顆受傷的心靈。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逢人就親切地打招呼,但究竟是為了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尊重他人,還是只是為了自己臉上有光?
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敏感,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羞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說:“有千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p>
我們總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卻不自知。
怎樣正確地教孩子打招呼?
或許有的父母會感到困惑了,不逼著孩子打招呼,他會成為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人么? 其實,讓孩子學會禮貌打招呼,家長不必過于心急,我們要做的,就是慢慢地進行引導。 有時候是孩子不知道如何稱呼別人,不明白怎樣打招呼,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他喜歡的方式,揮手,微笑,抱拳等也都是打招呼。
還可以通過繪本、游戲,教給孩子一些禮貌用語,模擬與人打招呼見面的場景。
孩子不愛打招呼,我們主動打招呼就好了。讓他看到你是如何與陌生人建立關系的,他們就會慢慢模仿你的禮貌。
不要用“孩子害羞、膽小”來打圓場,更不要用“沒出息、丟臉“來指責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