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心律學 近年來心房顫動(AF)和心力衰竭(HF)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二者常合并存在。AF與HF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已成為困擾臨床醫(yī)生的難題之一?,F(xiàn)有的隨機研究認為,左室收縮功能不全(LVSD)的AF患者節(jié)律控制的獲益有限,但是這些研究所納入的研究對象發(fā)生LVSD的病因各不相同。近年來導管消融在AF節(jié)律控制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然而,在伴有AF及LVSD的特發(fā)性心肌病患者中,導管消融對心功能的影響尚不清楚。 近期,來自澳大利亞的Kistler教授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上發(fā)表了關(guān)于AF導管消融對HF患者心功能影響的研究結(jié)果。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旨在探索在無明確病因?qū)е碌腖VSD的AF患者中,導管消融與應用藥物進行室率控制對LVSD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該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為伴有持續(xù)AF的特發(fā)性心肌?。↙VEF≤45%)患者。經(jīng)過優(yōu)化心室率控制后,分別行心臟核磁(CMR)檢查評估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行釓延遲顯像(LGE)評估左室纖維化程度,并隨機分為導管消融組(CA)和藥物室率控制組(MRC)。導管消融術(shù)后應用植入記錄裝置評估AF負荷(用AF時間占總時間的百分比表示),MRC的充分性則通過系列Holter檢查來評估。6個月后通過CMR評估患者LVEF的變化情況。 自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該研究共納入了66例患者,CA組與MRC組各33例,平均基礎(chǔ)LVEF為33±8.6%,其中74%的患者為長程持續(xù)AF。 ▲圖1. 研究對象基本信息 隨訪結(jié)果顯示:CA組患者行AF導管消融術(shù)后6個月平均AF負荷為1.6%±5.0%,靜息心率為62±10bpm;MRC組患者6個月時平均心室率控制在80±10bpm。6個月時CA組患者LVEF明顯改善(18±13%),而MRC組患者的LVEF僅改善了4.4±13%(P<0.0001)。CA組中58%的患者術(shù)后LVEF恢復正常(LVEF≥50%),而MRC組僅有9%的患者在6個月時復查LVEF正常(p=0.0002);同時,在CA組患者中血BNP水平、NYHA分級級別均顯著下降。此外,CA組中,心室LGE陰性者LVEF的改善較LGE陽性患者更為明顯(22.3% vs 11.6%, p=0.0069)。 ▲圖2. 不同組間6個月隨訪時LVEF的改善情況(A) 以及導管消融策略(B) 圖3. CA組LGE情況與LVEF的改善情況(A) 以及心室LGE百分比與LVEF變化的相關(guān)性 因此,該研究提出在伴有AF的LVSD的特發(fā)性心肌病患者中,通過導管消融AF轉(zhuǎn)復竇性心律可以顯著改善心功能,尤其是在心室纖維化較輕的患者中更為顯著。 需要指出的是:該研究雖然是一項前瞻性的隨機臨床研究,但研究對象排除了陣發(fā)性AF患者以及植入非MRI兼容性心臟裝置的患者,可能導致潛在的選擇偏差,并且整體隨訪時間較短,研究結(jié)果尚需大規(guī)模長時程的隨機研究進一步驗證。 |
|
來自: zhaoeliteD > 《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