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經絡懂得不太多,也有些人知道一些。經絡可以幫助你身體排毒、血液疏通等很多作用,怎么樣按摩經絡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完美的身材呢?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云:“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span> 膽經經穴分布在目外眥,顳部,耳后,肩部,脅肋,下肢外側,膝外側,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竅陰,左右各44穴。當膽汁分泌不足時,人體無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頭發(fā)會顯得油油的,在冬天尤其如此。 因此建議你每天用力敲打膽經,左右各200下,提高膽汁分泌速度,讓頭發(fā)健康、黑亮。 另外,敲膽經還能幫助大腿排出堆積在外側的脂肪。 功效: 主治側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口苦,目眩,瘧疾,頭痛,頷痛,目外眥痛,缺盆部腫痛,腋下腫,胸、脅、股及下肢外側痛,足外側痛,足外側發(fā)熱等證。膀胱經本經經穴分布在眼眶,頭,項,背腰部的脊柱兩側,下肢后外側及小趾末端。起于睛明,止于至陰,左右各67穴。 經常敲打膀胱經,可改善腦部供血質量,刺激腦神經細胞活性,讓你記憶力提高! 下午15點到17點是膀胱經的運行時間,那時敲打,可有效減少“午乏”,讓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功效: 主治與其相關的臟腑病證和有關的組織器官病證。如小便不通,遺尿,癲狂,瘧疾,目痛,迎風流淚,鼻塞多涕,鼻血丑,頭痛,項、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側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等證。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經,顏面的光澤程度、皮膚的彈性都與胃經供血有關。 胃經從足陽明胃經經穴分布在頭面部、頸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側面。起于承泣,止于厲兌,左右各45穴。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經,顏面的光澤程度、皮膚的彈性都與胃經供血有關。 如果在你一覺醒來以后臉上突然起來皺紋,是因為你的胃經氣血弱而造成的。 然而最佳的敲打時間是早上9點之前,這樣堅持敲打下去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臉色會白里透紅那樣,就算熬夜也不會顯得很憔悴。 功效: 本經腧穴主治胃腸病、頭面、目、鼻、口、齒痛、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腸鳴腹脹,水腫,胃痛,嘔吐或消谷善饑,口渴,咽喉腫痛,鼻衄,胸部及膝臏等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病,發(fā)狂等病證。大腸經從手陽明大腸經經穴分布在上肢前外側面、肩部、鎖骨上窩、頸部、面部。起于商陽穴,止于迎香,左右各20穴。 經常敲打大腸經,可清腸潤胃,使你代謝通暢,有很強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膚滑潤、口氣清新! 大腸經的作用時間是早5點到7點,建議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腸經,以幫助身體代謝掉夜晚沉積于體內的毒素! 功效: 本經腧穴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智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腹痛,腹鳴腹瀉、大腸功能減弱、肩膀僵硬、皮膚無光澤、肩酸、喉干、喘息、宿便,腹脹、易便秘、易患痔瘡、肩背部不適或疼痛、牙疼、皮膚異常、上脘異常等。三焦經本經穴分布在無名指外側,手背,上肢外側面中間,肩部,頸部,耳翼后緣,眉毛外端。起于關沖,止于絲竹空,左右各23穴。中醫(yī)經絡養(yǎng)生學中三焦經是人體健康功能的總指揮,它能使各個臟腑順利合作,步調一致,有些中醫(yī)學家還將它等同于淋巴系統(tǒng),可見其作用不一般。 經常敲打三焦經,能提高身體免疫力,讓你不再小病連連! 三焦經的運行時間是21:00到23:00,建議你敲打前盡量少喝水,三焦經還主管水液運行,體內水液沉積太多,會讓你次日清晨感覺眼皮腫腫的! 功效: 本經腧穴主治側頭、耳、目、胸脅、咽喉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腹脹,水腫,遺尿,小便不利,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頰腫,耳后、肩臂肘部外側疼痛等證。 本經經穴分布在乳旁,上膠掌側面中間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于中沖,左右各9穴。其實心包就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薄膜,當外界侵犯的時候,心包有一定的作用。 經常敲打心包經,除了提高心臟功能,讓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還有一定的減脂效果。 晚上19點到21點是心包經運行時間,如果你在晚飯后敲打心包經,可使血液中積存的膽固醇順暢地排出體外,加快食物脂肪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擔心發(fā)胖! 功效: 本經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心痛,胸悶,心悸,心煩,癲狂,腋腫,肘臂攣急等證。 本經經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側面的尺側緣和小指的橈側端。起于極泉,止于少沖,左右各9穴。中醫(yī)認為,心經可透露出人體最準確的健康指標,是不可不試的健康自測法。 具體方法很簡單:先將手向前伸直,15秒后,斜放下45°,10秒后,再把手臂垂直舉高。 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靜脈凸顯消失,說明你指標正常,不必為健康擔心,如果靜脈凸顯消失緩慢,說明你疲勞過度,急需減壓,建議你借機美美地睡一覺! 功效:本經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心痛,咽干,口渴,目黃,脅痛,上臂內側痛,手心發(fā)熱等。 本經經穴分布在指、掌尺側、上肢背側面的尺側緣,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澤,止于聽宮,左右各19穴。小腸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減弱,手臂就會出現(xiàn)松松的肉肉。 如果你想擁有一個纖細的手臂,就經常按摩小腸經就可以了。具體的做法很簡單,把你的手舉起來,用手指捏手臂內側,少有那么一點點的痛感就可以了。經常這么做,你就可以放心穿吊帶衫,展現(xiàn)你的好身材啦。 功效:本經腧穴主治頭、項、耳、目、咽喉病,熱病,神經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睪丸,耳聾,目黃,頰腫,咽喉腫痛,肩臂外側后緣痛等。 本經經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橈側和手掌及拇指的橈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個穴位。 “肺主皮毛”,經常敲打肺經的同時,保證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進水量,就能使水分通過肺經運轉到真皮層,使你的皮膚不再干燥! 敲打肺經時,從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于手掌面積較小,從手腕到拇指內側,建議你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壓,以使穴位足夠受力。 另外,清晨3點到5點是肺經運行時期,按理說此時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愿打攪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將敲打肺經作為晨練第一課! 功效:本經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咳血,傷風,胸部脹滿,咽喉腫痛,缺盆部及手臂內側前緣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證。 本經經穴分布在足背,內踝前,脛骨內側面,大腿內側,前陰,脅肋等。起于大敦,止于期門,左右各14穴。 功效:本經腧穴主治肝病,婦科、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腰痛,胸滿,呃逆,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少腹腫等證。 本經經穴分布在足心,內踝后,跟腱前緣,下肢內側后緣,腹部,胸部。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穴。 功效: 本經腧穴主治婦科,前陰病,腎、肺、咽喉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咳血,氣喘,舌干,咽喉腫痛,水腫,大便秘結,泄瀉,腰痛,脊股內后側痛,痿弱無力,足心熱等病證。 功效: 本經腧穴主治脾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胃脘痛,食則嘔,噯氣,腹脹便溏,黃疸,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厥冷等。任督二脈——任脈 起行于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任脈起于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功效: 此經腧穴通過針灸主要配合治療少腹、臍腹、胃脘、胸、頸、咽喉、頭面等局部病癥和相應的內臟病癥,部分腧穴有強壯作用可治療神志病癥。 任督二脈——督脈 督脈行于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督脈行于脊里,上行入腦,并從脊里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lián)系。 功效: 主治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病。如頸項強痛、角弓反張等癥。督脈督一身之陽氣,只要是陽氣衰弱都可以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