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鳩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處做成一只斑鳩鳥的形狀。鳩杖首的材質(zhì)有青銅的、木質(zhì)的,也有玉質(zhì)的。關于古代鳩杖起源于何時,有這樣一條資料可資考察。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湟源的大華中莊村發(fā)現(xiàn)了3 500年前的墓地,后來根據(jù)發(fā)掘的新的文化內(nèi)涵,命名這一文化型態(tài)為“卡約文化大華中莊類型”。其中,出土了兩件青銅鳩杖首,這兩件鳩杖首無疑顯示了這樣的意義,先民將鳩置于代表王者之威的“王杖”之上,是作為部落首領權(quán)勢的象征。 中國論文網(wǎng) http://www./7/view-8596251.htm 鳩杖除了有王者之威的含義,還包含有長者地位的象征,具有尊老養(yǎng)老的文化意義,如《禮記·月令》中有這樣的記載: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關于鳩杖賜贈老年人的習俗,《周禮·秋官》中還載錄:“伊耆氏的職守,即為供給王者賜年老者的杖”。 鳩杖首的出土并非就“卡約文化大華中莊類型”這兩件,全國各地均有鳩杖出土,這些鳩杖首或銅質(zhì)或玉質(zhì)或木質(zhì),其造型和湟源大華中莊出土的那件圓雕束翅鳩杖首大同小異。然而,都要晚于湟源中莊的鳩杖出土的年代一千余年。如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同時出土的兩件木鳩杖,“木鳩長21.2 cm,表面涂白色,以黑、紅二色繪出眼、喙、翅、羽等”。另一件“木鳩長17 cm,眼、足為紅色,利用木紋體現(xiàn)出鳥羽毛”,考古說明為東漢中期之物。又如,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青銅鳩杖,“鳩頭部分用青銅鑄成,長喙、小眼、頸作橢圓形,全長5.7 cm,其余部分應木質(zhì)已朽”。再如,漢代的白玉鳩杖首,也是十分罕見,通高10cm,鳩高6.2cm,鳩長10.5cm,腹下寬4cm,圓甬直徑2.8cm,圓甬高3.8cm,圓甬內(nèi)有孔,孔徑0.8cm,孔深0.8cm,玉質(zhì)晶瑩,呈白色,間有黑褐色,局部淺赭色沁斑,有朱砂色跡。鉤嘴、圓眼、回頭目視,頭上有羽冠浮貼下垂于脛下,平開兩杈,向上卷曲,腿成蹲狀,兩爪抱圓柱,緊貼于腹部。鳩尾與翅上昂,端為卷曲,鳩頭回轉(zhuǎn)180°同尾、翅形成直線,與鳩的尾、翅、頭的弧線形成了靜與動的對比。 為什么要把手杖的頭做成斑鳩鳥的形狀,還有一則有趣的傳說。漢代學者應劭在《風俗通義》中提供了一種解釋:“俗說高祖與項羽戰(zhàn),敗于京索,遁叢薄中,羽追求之。時鳩正鳴其上,追者以為鳥在無人,遂得脫。及即位,異此鳥,故作鳩杖,以賜老者?!睆倪@段記載中得知高祖劉邦在楚漢戰(zhàn)爭時期,被項羽追擊,漢王遂藏于深草之中,于是有鳩鳥在其上鳴叫,讓人覺得這里沒有人藏匿,項羽就停止了追趕。以后劉邦得了江山,便視鳩是有靈異性的神鳥,“故作鳩杖以扶老”。這一傳說并不可信,出土的文物已經(jīng)證明,早在漢代以前就有鳩杖了。但從附會到劉邦身上的這則傳說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漢代由鳩杖關聯(lián)到對尊老現(xiàn)象的重視。《后漢書·禮儀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玉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兵F為不噎之鳥,刻鳩紋于杖頭,希望老人吃飯時可以防噎。應該更深入地看到,漢代更是把鳩杖的賦予提升到極高的規(guī)格,帶有普遍的教化人倫的道德層面,象征一種尊榮與特權(quán)。漢代獨尊儒術,特別強調(diào)以孝治天下,皇帝多次頒發(fā)詔令,明確老人應該享受的一些特權(quán),還制定了優(yōu)待老人的一系列辦法。漢宣帝時建立了高年受王杖的制度,規(guī)定凡是80歲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以王杖,憑王杖可以出入官府,行走馳道,到市上買賣可以免稅,毆辱持鳩杖老人者按大逆不道論罪。漢成帝時又把年限放寬到70歲。東漢繼承了西漢的做法,《后漢書·儀禮志》記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J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薄稘h書·禮儀志》記載,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招待壽星的儀式,安排了盛大的宴會,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的古稀老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同時皇帝還贈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王杖。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quán),宴會上頒發(fā)的王杖就是證明。1959年甘肅武威磨咀子18號墓出土了一根木竿杖,長1.94米,圓徑4厘米,竿頭上鑲有一只木雕的鳩鳥,出土時杖平置在棺蓋上,鳩鳥伸出棺首,木杖上還系著10枚東漢明帝時期頒發(fā)的王杖詔書令木簡。棺中的死者是一位老人,棺蓋上的杖是漢代尊老養(yǎng)老的憑證。 1981年,甘肅武威發(fā)現(xiàn)一批漢朝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刑事案件。其中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后來被判斬首棄市。還有一樁說的是一位漢朝鄉(xiāng)級的基層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jié)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 這種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的贈杖遺俗一直延續(xù)到了明清。清代對玉鳩杖首有文獻記載,由《清高宗御制詩文集》中:“鑄銅及削玉鳩首杖頭為養(yǎng)老,漢朝制貢珍西域馳因他食葚譬,啟我教民,思設曰資扶策,將留待異時。”乾隆皇帝時,清宮藏有漢代的青銅和玉的鳩杖首,當時乾隆皇帝還命工匠用上好的新疆和田玉仿制,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乾隆皇帝八旬壽誕時,有大臣給乾隆皇帝的壽聯(lián)就用了鳩杖作典:“鳩杖作朋春宴飫,鶯衣呈舞嘏詞新”。所以民間給老人做壽時,也有“坐看溪云忘歲月,笑扶鳩杖話桑麻”的壽聯(lián)。 無論是在古代文獻資料上,還是考古發(fā)掘上,不同材質(zhì)的鳩杖首在古代文化中都占有特殊的地位,對研究古代社會的文化形態(tài)具有極大地價值。探索鳩杖文化內(nèi)涵與歷史價值,對和諧社會發(fā)展有著深刻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