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月消失的時候,便有雨來填充整個夜晚的寂寞。 雨,是行走在風尖上的夜行人。 臨窗而立,你能聽到夜雨手腳兒并用,在窗欞上拼命的擂錘。這也許可作為夜雨謀求一個溫暖的落腳點的證據(jù)吧?此時你切不可奢望他有“僧敲月下門”那般的謙謙君子之風。但是窗戶竟是不開呢,當意識到來硬的終是不行的,夜雨也會耍一點小小的技巧,放下自身的尊嚴,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女人,將動作放輕,再放輕,身段兒柔柔的貼到窗花上作蜜一樣的親吻,一種久違的感覺便宛如一絲線兒理所當然的繞上心頭。 ——自己逼仄著自己拉開窗戶,于是她的小小的伎倆得逞了。 面對這樣的夜晚,心靈就像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很多埋藏在最深處的故事常常會變成一條條毛毛蟲順著心靈的葉片爬上心頭。 有多少雨滴就有多少故事。 故事并不見得一定要有情節(jié),也許僅僅一個片段,一個小小的動作,一種迷離的眼神,一聲悵然若失的嘆息。但回頭一看,我們恍然發(fā)覺恰是這些不值得磊成文字的故事構成了我們錯錯落落的人生。 所以我說聽雨能聽成一種心情。
二 所以我說聽雨能聽成一種心情。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面對這樣的雨夜,不能不想起李商隱,或許真的把他忘了,不要緊,那首詩注定會烙在每一位讀書人的心頭。還是把它寫下來吧: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每當讀此,竟無語凝噎。我相信每一位從酸澀的青春走過的人都會在這首詩里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從某種意義而言,這首詩已成為一種指代深深烙在游子的心房。于是腦海中仿佛有一幅水墨畫順著下滑的雨線慢慢清晰起來:巴蜀一隅,一叢芭蕉,一角茅檐,一位失意的士子臨窗而立,卻是總望不透那層層煙雨。這幅畫面凝聚成千年的孤寂編織出每一位遠游的游子、丈夫、情人揮之不去的心結。此時如再凝聽 “少年聽雨閣樓上,中年聽雨客船中,老年聽雨破廟旁 。”兩行清淚定然和風和雨無聲流下。慘然到極致,唯有聽雨,唯有沉默。 三 但悲涼并不是一個民族的風格,總得有人沖破心靈的羈絆。于是仿佛又有另一種聲音在耳畔響起: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好一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種瀟灑氣度只能讓你說出一個名字——蘇東坡。古老中國的士林因此頓然有一道閃電劃破長空。面對風雨,中國文人骨子里到底還是有一股傲氣的?;仡^想一想?yún)s也如此,竹林怪誕,太白佯狂,即使后來者知道江湖并不是荷花細柳,但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存在,江湖就在苦澀中現(xiàn)出異常的多情。 所以我認為歷史的好處就是:不僅在時間的酒杯里盛滿了飽滿的水滴,還在水滴中映出了士子的人格魅力。否則回到人類的最初,雨滴即使還是原來的雨滴,但缺少了人,缺少了用文字組編的精神世界,社會也只不過像祖先腰間的樹葉,令后人回味的除了野蠻,大概一切都會風化成虛無。所幸,到了此時,歷史已經(jīng)走了很長的路,我們得以目睹太多的紅顏素琴,英雄系馬,胸中也多了幾許豪情,面對江湖夜雨,野塘漫水,揀一葉扁舟,搖一支竹篙,我們義無反顧。此時我們決計不會再問:若我愿與你泛舟五湖,遠離是非江湖,你愿不愿留下來。因為五湖即江湖,江湖即五湖,需要的只是沖進去的勇氣。 四 當愛情走了,所謂的劇情也隨著落幕;當陽光走了,所謂的溫暖也消隱在寂寞中,這沒有什么,站在窗欞去聽吧,聽夜雨為天地作一首清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