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教師邊教邊思漸漸展于,學生越學越深步步高升”為基礎(chǔ)的教學,教師盡力教,學生努力學,教師對學生“灌輸”教學知識過程,它的作用是,一是要以教為中心,學生的學是圍繞教的轉(zhuǎn)化。一般常規(guī)教學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二是以教為基礎(chǔ),先預,后聽;先教后學。即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
新的形呼喚教學改革?,F(xiàn)在的教學是教與學的知識交往、互動過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已經(jīng)不能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為教師也只有不斷進步,才能適應(yīng)教改、課改的需要。常言道:言傳身教。教師只有通過自身的行動、語言影響學生,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優(yōu)秀的教師應(yīng)當寓教于不教之中。
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在這四支柱中,每一點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僅僅教師的教是不夠的,我們要深入學生的學。
傳統(tǒng)的教育就是要以教師的“教”傳授文化知識,那不也可以不用學了嗎?可大家知道,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通過學習,才能適應(yīng)越來越快的形勢變化。“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是一條小溪”,可“小溪”不是一塘死水,它是“流動”的。這關(guān)鍵就在于有充足的“水源”就是無盡的知識海洋,已知的未知的,需要我們?nèi)ふ彝诰?。同學習一樣,尋找和挖掘的過程就是我們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沒有“水源”,我們可以去“尋找、挖掘”,沒有知識我們當然可以去學。但如果我們不會“尋找、挖掘”,那我們就不會學?!八础痹俸?,知識再近。我們也只能“望水興嘆”和“望知興嘆”了!
“求知、做事、共處、做人”不是真理,它不會永遠不變,所以,教師的“教”是不夠的,學生要會學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
|
來自: 新陌上花開 > 《我的原創(chuàng)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