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受訪者認為應該學會說“不”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懂得“不”的含義,但面對別人的要求我們卻很難拒絕,或者說在一定情境下不敢拒絕。當你遇到需要拒絕的情況時,你敢說“不”嗎? 日前,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遇到需要拒絕的情況時,54.3%的受訪者敢于說“不”,14.2%的受訪者不敢。60.4%的受訪者擔心說“不”影響與對方的關(guān)系,73.1%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學會說“不”。 受訪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5.7%,80后占50.5%,70后占16.3%,60后占5.8%。 漫畫:鄭小嘩 遇到需要拒絕的情況時,54.3%受訪者敢于說“不” 遇到需要拒絕的情況時,54.3%的受訪者敢于說“不”,14.2%的受訪者不敢,31.5%的受訪者不好說。 遼寧師范大學學生沈彥松很敢于說“不”,“不論是誰提出需要拒絕的要求,都要勇于說不。這樣不僅對提出要求的人,而且對自己也是最好的選擇”。 大連某日企職員劉晴(化名)覺得,直接說個“不”字簡單,但是要考慮到對方能否接受,“不是不能說或不敢說,而是有很多微妙關(guān)系的牽絆。比如,如果對方是同事或同學會不會影響日后的關(guān)系,如果是生意伙伴會不會影響合作等?!彼X得在不傷害彼此的前提下,委婉地說“不”更好。 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吳國宏介紹,與說“不”相對的是“答應”,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服從”,這是一個由外向內(nèi)轉(zhuǎn)化的過程。吳國宏介紹說,在我們是孩子的時候,必須要聽大人的。隨著人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小孩會出現(xiàn)叛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獨立意志是被尊重還是被打壓,會影響到他長大后會不會說“不”。對一個成人來說,這種服從會內(nèi)化成良知。比如,遇到陌生人的求助,我們通常會出于做個好人的良知去幫助他。吳國宏認為,獨立人格的形成不僅需要原生家庭,還會受時代精神的影響。如果整體生態(tài)不夠良性,就可能影響人格的形成。 不敢說“不”時,你在顧慮什么?調(diào)查中,60.4%的受訪者擔心影響與對方的關(guān)系,50.7%的受訪者不知道如何得體地處理說“不”之后的尷尬,49.4%的受訪者擔心對別人造成傷害,22.9%的受訪者不會使用溫和的表達方式,18.4%的受訪者迫于對方身份等造成的壓力。 “有時候朋友遇到困難,可能需要你做一些違反原則的事。一些人害怕自己的拒絕讓朋友陷入更深的困境而毀掉友情?!鄙驈┧烧f。 劉晴則通常受對方身份的壓力而不敢說“不”?!氨热缯f上級請你出去喝酒,如果你說個理由不去,很有可能被認為是在搪塞、是不識抬舉”。 51.8%受訪者覺得不敢說“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困擾 調(diào)查中,51.8%的受訪者覺得不敢說“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困擾,23.0%的受訪者覺得沒有,25.2%的受訪者不好說。 劉晴覺得,不敢說“不”或多或少給自己帶來了困擾。“比如同學聚會,如果你直接說不想去,就會給人留下冷漠的印象。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拒絕,頻繁聚會又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對于北京師范大學的徐曉(化名)來說,不敢說“不”則給自己帶來了很大困擾?!袄蠋煱才诺囊恍┤蝿眨袝r因為事情太多沒法分身,不敢拒絕只能硬著頭皮做”。 不敢說“不”的行為背后有什么心理原因?調(diào)查中,58.0%的受訪者是礙于情面,不愿丟失面子;54.9%的受訪者感覺活在別人的印象中,不愿喪失他人的好評和好感;41.5%的受訪者在對別人有求必應的“討好”中,充分感到自己的存在價值;30.6%的受訪者有社交焦慮,怕因此失去對方;11.7%的受訪者有被忽視、不被關(guān)愛的經(jīng)歷。 沈彥松覺得,不敢說“不”一般會發(fā)生在不太有主見、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人身上?!斑@部分人更在意別人的想法,也會更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贝送?,沈彥松分析,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第一時間拒絕別人,增加了以后再拒絕的難度?!耙婚_始沒有表態(tài),后來再拒絕會有種‘負罪感’,這時大部分人就會放棄說‘不’”。 劉晴覺得不敢說“不”,大多是擔心影響關(guān)系,同時可能有輕微的社交焦慮,“畢竟現(xiàn)代人的生活、工作、社交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 吳國宏認為,當別人向自己提出要求時,我們需要考慮利他是不是不計代價的,但這一點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是不被訓練的。尤其熟人跟我們提一個不大的要求,我們會出于內(nèi)心“好人”的標準直接答應對方。這種維護自己正面形象的信念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以至于會忽略一些有可能產(chǎn)生的代價,雖然通常不會威脅到生命或財產(chǎn)安全,但有時我們的確把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放在了后面。 55.2%受訪者建議學習成熟的溝通技能 調(diào)查顯示,73.1%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學會說“不”,13.1%的受訪者覺得不應該,13.7%的受訪者不好說。 沈彥松認為應該學會說“不”,“一次次的退讓,一次次的允許,會讓自己逐漸遠離原則。而且面對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不良誘惑,不勇于說不,還有可能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 劉晴覺得每個人都要自信,堅定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一味地妥協(xié)犧牲對自己沒有幫助。同時她認為,說“不”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方法,“有時說個謊也未嘗不是一種解決辦法,這樣即能讓對方明白被拒絕了,也能避免直接說‘不’帶來的尷尬和不必要的緊張”。 如何才能敢于說“不”?55.2%的受訪者建議學習成熟的溝通技能;54.3%的受訪者認為要學會健康地進行人際交往;47.5%的受訪者指出要意識到保護自己的重要性,順應本心。其它建議還有:自身要做到開放和豁達(39.7%)、友善而真誠地對待對方(35.5%)、雖然拒絕其要求但尊重其人(28.1%)以及調(diào)整心態(tài),不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20.3%)等。 “在別人提出要求的時候,可以先拒絕,給自己留出一點思考的時間。如果權(quán)衡之后覺得可以達到對方的要求再答應。雖然這種方法有點極端,但可能適用于一些不會拒絕別人的人”。對于在說“不”上略有糾結(jié)的人,沈彥松認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真誠待人的基礎(chǔ)上,學著尋找自我認同,而不是從他人身上尋找自己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