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FDA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后 咸魚作為“重口味”食物的代表,是備受歡迎的下飯菜。尤其在春節(jié),也是許多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 但近日,在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發(fā)布的官方版“致癌物”清單中,“Chinese-style中國式咸魚”竟赫然在列,它位列于第1類致癌物,編號為96號。其實,中國傳統(tǒng)制法的咸魚并非首次上榜,早在2012年它就已經被確定為一類致癌物。 那么,咸魚致癌,你還敢吃嗎?到底還能不能吃?應該怎么吃?難道咸魚真的再也翻不了身了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 此次總局公布的致癌物質分為1~4類,他們分別對應:肯定致癌、較有可能致癌、尚不清楚是否致癌、基本不致癌。
食物類 與咸魚一同被列為1類致癌物質的,還有大家所熟知的X射線、苯并芘、黃曲霉毒素等強致癌物質,這令許多人聞之變色。
日常接觸類 事實上,1類致癌物質指的是確認含有會引發(fā)癌癥的物質,并不是食用了這類物質就肯定得癌,這里的“肯定”指的只是這類物質致癌的證據更確鑿而已。 在清單中,咸魚被特別標注為“中國式咸魚”,那么什么是中國式咸魚呢? 中國式咸魚指平常大家吃的那種以鹽腌制并加以暴曬制成的咸魚。咸魚致癌,其實本非咸魚的過錯。 咸魚在制備過程中,經過高濃度的鹽腌漬,從而使得魚肉脫水。在這一過程中,生成了許多亞硝酸鹽類物質,這些物質在人體胃中的酸性環(huán)境中會轉變?yōu)榫哂袕娭掳┬缘膩喯醢奉愇镔|,如亞硝基二甲胺。這些物質,才是中式咸魚致癌的罪魁禍首。 正如之前提到的,1類致癌指的是有更多證據證明能致癌,并不是吃了就會致癌。吃了清單中的食物不一定就會患上癌癥,完全不吃也不一定能幸免。 總體來說,癌癥是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只要科學合理地食用,咸魚仍舊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食。 吃多少? 對于一般人而言,1個月內吃2-3次,每次吃1小條咸魚,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但對于家里有腸道、鼻咽癌病史或身處于這類癌癥高發(fā)地區(qū)的人而言,其機體對亞硝酸鹽類物質更敏感,患癌的幾率也相對更高,建議這類人酌情少吃咸魚或者干脆不吃咸魚。 什么時候吃? 一般情況,咸魚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在鹽漬后的一個禮拜達到頂峰,在2-3個禮拜后,其含量逐漸減少,達到人體可以耐受的量。 因此,將咸魚鹽漬2-3個禮拜后再食用最為穩(wěn)妥。若咸魚來源于市場購買,無法分辨其鹽漬時間,我們也建議您將其放置2個禮拜后再吃,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亞硝酸鹽攝入。 怎么吃? 在烹飪咸魚前,將其先用水焯過或蒸制后,瀝去湯汁,再進行烹制,可以除去其中的一大部分亞硝酸鹽。 在吃咸魚的同時,還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如青菜、芹菜。膳食纖維可以促進人體排便,從而減少人體對咸魚中亞硝酸鹽的吸收。 此外,咸魚愛好者平時可以多吃些獼猴桃、檸檬、青椒,這些物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它是很好的亞硝酸鹽還原劑,能將其還原成無致癌性的硝酸鹽。 同時,也要提示大家,與咸魚類似的高鹽腌漬食物,如咸菜、咸肉、醬鴨等,同樣含有亞硝酸鹽類物質,大家在食用時也要注意控制攝入量。 致癌物質清單一出,大家都對此產生了很大擔憂。在這里告訴大家,其實面對致癌物質,我們不必談癌色變。 1.有的致癌物如煙、酒,他們有明確的證據顯示致癌,且具有成癮性,我們應盡量避免。 2.有的致癌物如X光,我們要權衡利弊。盡管它也有明確的致癌性,但在生病了的情況需要下,該照的還得照。 3.有的致癌物如咸魚、燒烤,我們需要控制它的量。只要少量少次地食用,不會對身體產生什么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