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周后,又于589年滅陳而統(tǒng)一中原。然而,高句麗在隋滅陳作戰(zhàn)時,就擔心禍將臨頭,積極備武積糧。滅陳的次年,高句麗的嬰陽王高元即位,隋文帝冊封其為開府儀同三司、遼東郡公、高麗王。 598年,高句麗王率靺鞨騎兵萬余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韋沖擊退。隋文帝十分惱怒,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并下詔黜除高麗王高元官爵。漢王楊諒率陸路隋軍出臨渝關(今山海關)。時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軍中疫病流行,雖勉強進至遼水,但已無力投入戰(zhàn)斗;水路隋軍由周羅喉率領,自東萊出海,直趨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于是水陸兩路被迫退還,死者十之八九。高麗王懾于隋軍威,亦遣使謝罪,上表自稱“遼東糞土臣元”。隋文帝于是罷兵。 607年,隋煬帝北巡至突厥啟民可汗大營,遇到高麗使者。煬帝以高麗本是箕子所封之地,漢、晉時皆為所轄的郡縣,命使者轉告高麗國王高元速來朝見,不然將率大軍巡游高麗國土。高句麗王聞報甚為恐懼,一直未前來。結果611年,煬帝以高麗不遵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麗,命天下兵卒,不論遠近,都于明年春天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國應征的士卒全部到達涿郡。煬帝將軍隊分成左、右12軍,全軍共計113.38萬人,號稱200萬,統(tǒng)由煬帝親自指揮。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這年三月,隋軍進至遼水西岸展開。高句麗兵依遼水據守,隋先頭渡河的左屯衛(wèi)大將軍麥鐵杖等戰(zhàn)死。數日后隋軍浮橋接成,依次渡河,殲滅東岸的高句麗軍萬余人,乘勝進圍遼東城。每當城池將陷時,守軍便用緩兵之計,諸將為煬帝訓令束縛,不敢專擅,致使遼東城久攻不下,數十萬大軍困頓于一堅城之下。六月,隋煬帝親至遼東城督諸軍攻城,同時命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等九軍共30.5萬人,越過高句麗諸城,向鴨綠水挺進,與水軍配合攻打平壤。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采取誘敵深入的計策,宇文述軍一日七勝,很快渡過薩水(今朝鮮清川江),進至距平壤30里處。乙支文德佯為請和,宇文述見將士疲憊已極,且軍中糧盡,平壤城又堅固難拔,遂被迫還師。高句麗軍乘其后撤,從四面抄擊隋軍。宇文述等且戰(zhàn)且退,至薩水被高句麗軍半渡擊之,殿后的左屯衛(wèi)大將軍辛世雄戰(zhàn)死,諸軍皆潰,退至遼東城時僅余2700人。右翊衛(wèi)大將軍來護兒率水軍經海道入浿水(今朝鮮大同江),在距平壤60里處擊敗高句麗軍,乘勝以精甲4萬攻城,遇伏大敗,還者不過數千人,退屯海邊。及聞宇文述兵敗,亦引軍還。八月底,煬帝下令撤軍,第一次征高句麗以慘敗告終。 613年,隋煬帝再次御駕親征高句麗。此次出征煬帝接受上次教訓,允許諸將“便宜從事”。隋軍包圍遼東城,晝夜不停地連續(xù)攻城20余日。正當遼東岌岌可危時,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反隋。煬帝大驚,不得不密令撤軍,軍資、器械、攻具及營壘等皆棄之而去。第二次征高句麗又虎頭蛇尾地收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