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 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中選擇瀏覽(共15個義項): 展開 詞條 百科 精彩信息一覽無遺
折疊編輯本段人物生平折疊先周崛起周文王姬昌在位50年,實行許多正確的政策,國力逐漸強大,逝世時天下三分已得其二,為滅商奠定了基礎(chǔ)。九年,姬昌逝世,其子姬發(fā)繼位,史稱周武王。 姬發(fā)繼位后,對內(nèi)重用賢良,繼續(xù)以姜太公(即姜尚)為軍師,并用弟弟周公旦為太宰,召公、畢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當其位,人才薈萃,政治蒸蒸日上。對外爭取聯(lián)合更多諸侯國,壯大力量。武王審時度勢,積極為滅商準備條件,等待時機。他即位 后,為便于進攻商都朝歌,在灃水東岸建立新都鎬京。 折疊武王伐紂即位后,繼續(xù)用姜子牙為國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為助手,進一步整頓內(nèi)政,增強軍力,國力日益強盛。受命九年姬發(fā)在盟津(孟津)大會諸侯,前來會盟的諸侯有800個,一起舉行伐商演習。[1] 周文王十五歲時生武王 ,武王受命十一年,商紂王窮兵黷武,持續(xù)發(fā)動征討東南夷的戰(zhàn)爭,已把商朝弄得國困民乏。武王見時機已到,便聯(lián)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親率戰(zhàn)車300輛,虎賁3000、甲士45000人,進攻朝歌,在牧野大敗商軍后攻入朝歌。 折疊牧野之戰(zhàn)牧野之戰(zhàn)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lián)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進行的決戰(zhàn)。由于帝辛(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后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折疊建立周朝折疊編輯本段為政舉措折疊分封諸侯周武王得滅商后,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為了加強對已經(jīng)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對周的開國元老實行大分封,如將呂尚封于齊,公旦封于魯,召公奭封于燕,叔鮮封于管,叔度封于蔡,伯禽封于魯。據(jù)記載,周初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余個。繼而派兵征討商朝各地殘余力量以及東夷勢力,據(jù)記載,當時共討伐了九十九國,有六百五十二國向武王臣服。還封了一些前王之后,如焦、祝、薊、陳、杞等。 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治理好國家,武王專門把箕子接來鎬京,虛心請教安邦治國之道。根據(jù)箕子講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議,決定將古時已有但還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確定下來。即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yè)中做出了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各諸侯可以擁兵,但必須隨時聽從天子調(diào)遣,定期向天子納貢、朝賀;允許封侯世代承襲,并可在封國內(nèi)分封卿、大夫;天子對諸侯有賞罰予奪之權(quán),對封國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權(quán)過問。毫無疑問,武王實行的封邦建國方略,相對于商朝那種原始小邦林立的現(xiàn)象來說,顯然是一個進步。它確有統(tǒng)天下于一尊的意義,在當時起到了鞏固和加強全國統(tǒng)治的作用。[3] 折疊巨橋發(fā)粟折疊孟津觀兵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今陜西長安縣內(nèi))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轉(zhuǎn)而東行向朝歌前進。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稱太子發(fā),意為仍由文王任統(tǒng)帥。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有800諸侯聞訊趕來參加。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武王和姜尚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后又下令全軍返回,并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因時機還未完全成熟,還是班師回朝了。這次滅商預演,史稱"孟津之會"或"孟津觀兵"。 折疊編輯本段人物評價周武王有著廣闊的心胸和長遠的眼光,同時有著果斷地處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無道,他打出了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旗號來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從而大大的擴大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在伐紂的過程中,他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自帶領(lǐng)兵馬直搗朝歌,打了紂王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周武王有著很杰出的個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這也是他獲得人們支持的一個重要原因。[4] 折疊編輯本段家族成員折疊父母父親:周文王姬昌 母親:太姒 折疊兄弟三弟:管叔鮮(姬鮮),母為太姒。與蔡叔度、霍叔處并稱周初三監(jiān),監(jiān)護殷商的頑軍遺民,后發(fā)動三監(jiān)之亂,聲討周公。兵敗被殺。封國被廢 四弟:周文公旦(姬旦),母為太姒,也稱周公、周公旦 五弟:蔡叔度(姬度),母為太姒。與管叔鮮、霍叔處、武庚發(fā)動了著名的三監(jiān)之亂,聲討周公。兵敗后被流放于郭鄰,卒于遷所。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繼位于蔡 六弟:曹叔振鐸(姬振鐸) 七弟:郕叔武(姬武),母為太姒 八弟:霍叔處(姬處),母為太姒。與管叔鮮、蔡叔度、武庚發(fā)動了著名的三監(jiān)之亂,聲討周公。兵敗后被貶為庶人,周公旦命霍叔處的兒子繼任霍國君主 九弟:衛(wèi)康叔(姬封),母為太姒。平定三監(jiān)之亂后,于前商朝故墟朝歌建立衛(wèi)國,徙封康叔于衛(wèi) 十弟:冉季載(姬載),母為太姒。由四兄封季載在聃國,在今河南省潁州西,為周司空以輔佐周成王 十一弟:郜叔 十二弟:雍伯 十三弟:毛叔鄭(姬鄭) 十四弟:錯叔繡(姬繡) 十五弟:畢公高(姬高) 十六弟:原伯 十七弟:酆侯 十八弟:郇伯 折疊妻子王后:邑姜,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 折疊子女折疊編輯本段后世紀念折疊編輯本段逸聞軼事折疊武王封貔貅姜子牙助武王伐紂時,一次行軍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當時卻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設(shè)法將它收服并當做自己的坐騎,帶著它打仗屢戰(zhàn)屢勝。周武王見貔貅如此驍勇神奇,就給他封了一個官,官號為"云"。[6] 折疊武王與臊子面臊子面起源于周朝。相傳周武王伐商時在岐山遇到像"龍"的怪獸。殺了怪獸,為了鼓舞士氣,決定每人分吃怪獸肉。但是人太多,不夠分,就煮湯每人分喝一碗,感到很好喝。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雛形。[7] 折疊編輯本段藝術(shù)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