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無論孩子是打了其他小朋友,還是弄撒了一杯牛奶,或者闖了別的什么大禍小禍,不忙著做決斷和裁判,是第一步。 耐心傾聽孩子的說法,了解孩子遇到了什么問題。如果孩子面對的問題涉及到其他人,父母也可以試試問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你這樣做,他的感受可能會是什么”。 當孩子能描述自己的問題,思考并且談論自己的感受與他人的感受,孩子們就會變得相對放松,心情相對平復,準備好用理性的思維解決問題。 描述過問題之后,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更多的解決方法 這一點是很多父母都會忽略的,焦慮的父母們喜歡直接給出自己的答案,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但實際上就是在替代孩子思考,以后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他還是會手足無措。 很推薦的一種方法是,讓孩子盡情的去想各種解決方案,無論是可行的還是不可行的,父母都幫孩子記錄。也可以父母跟孩子輪流說解決方案,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寫上。 最后一點是跟孩子去考慮可行性,在教會孩子思考和理解問題有不同解決方案的同時,還能教會孩子考慮自己行為的后果。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好處。 如果是小一點的孩子,父母需要更多一點的耐心,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在孩子實在想不到解決方案的時候,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讓孩子來選擇哪一種才是更好的解決方式。 適當放手,允許孩子試錯犯錯,自己總結(jié)經(jīng)驗 很多父母都想過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但是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孩子提到的解決方案很糟糕,也特別擔心孩子會搞砸,會經(jīng)常把事情往最壞的方面想。 比如想讓孩子分擔家務,飯后刷碗,又很擔心孩子不會,刷不干凈,以及把碗打破,舍不得碗,更怕孩子劃傷手。 可事實上,刷碗的幾分鐘對孩子學業(yè)的影響,幾乎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孩子暫時刷不干凈,也總能一點點學會的,實在不行,父母再刷一次也沒什么。至于劃傷,父母可以提醒孩子盡量小心,一旦真的發(fā)生了,準備好創(chuàng)可貼,也不是什么危及生命的大事??偙仁裁词露疾桓易尯⒆訃L試要好。 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過程,不去做,雖然不會錯,但是也不會有機會成功。放手讓孩子摔幾個跟頭,吃幾次小虧,是一種很好的歷練。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學會與人相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面對挑戰(zhàn)的過程。如果父母無法庇護孩子一生一世,就只能教會孩子自己解決文字,自己成為一個能力強的,充滿自信的人。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來不嫌早,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最好的時候。 文章來源:成長樹 作者:小樹媽媽 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