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桃花月球 一 《紅樓夢》的故事始于大荒山,無稽崖下,一塊石頭的號哭,又從小小之家甄士隱的一個夢境切入,似乎奠定了紅樓的基調(diào)-----無時無地漫溢著不可思議的荒誕。 荒誕的場景,如大荒山;荒誕的地點,如無稽崖;荒誕的人物如號哭的石頭;荒誕的敘事,將真事隱去;荒誕的故事,一個夢境……層層疊疊,鋪排開來,演繹的是一個荒誕的結(jié)局:飛鳥各投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所以曹公真摯的說,他的故事“滿紙皆是荒唐言”,請你不要當(dāng)真,不過是向荒唐之處演大荒。 看,連作者的態(tài)也如此荒誕! “荒誕”似乎成為了作者想象空間和靈感迸發(fā)的載體,他將之披滿紅樓,重新建立一個世界,并引導(dǎo)我們親自去體驗荒誕感。為了讓讀者對荒誕的體驗更加切膚,更理性和富有邏輯,他甚至荒誕的讓一塊石頭作為記錄者,走入時代的內(nèi)部,冷眼旁觀繁華、糾結(jié),腐化,敗落和幻滅。 二 荒誕哲學(xué)的領(lǐng)軍人物加繆曾說:荒誕是世界不合理性與人心靈深處所呼喚的對理性的強烈要求的對立。 那么作者假托石頭記錄的所謂“親歷”的故事,或許正是自我那些被歷史湮滅的人生經(jīng)歷。曾經(jīng)他可能就深陷這樣的苦楚,才荒誕的想出讓一塊石頭作為理性的極限存在,將生活擬真,記錄“人”作為對立世界的存在遭受的種種。所以對立和矛盾,在他的心中相互成鏡,構(gòu)建了兩個世界的存在,天上和人間,前世和今生,甄賈兩府,真事隱去,假語村言。 他在文中強調(diào),不過是為閨閣做傳,不干時政,俱是與時代的理念不相悖離,卻也不停的重復(fù)“一把辛酸淚”。這欲蓋彌彰的解釋,自我反復(fù)印證的鋪排,攜帶著事無巨細(xì)生活的虔誠,終于荒誕著將所有指向了人的宿命:初始的美好,極易破碎的人生,命運無常的不確定,終極死亡的直視。 三 紅樓的故事起于神話。了悟與直視,讓作者想象力無限延展。 神話一直被認(rèn)為是源于先民的想象,是人類自主治愈心理學(xué)重要的組成部分。想象往往超脫現(xiàn)實,心理自愈又與人的困惑和焦慮打成一片。神話也就成為加繆口中“荒誕”一詞的載體。 紅樓兩段互不相干的神話故事,補天石自悲命運,離恨天的絳珠仙草和神瑛侍者懷著不同的目的自愿轉(zhuǎn)世人間,經(jīng)由僧道聯(lián)系在了一起。棄之不用的頑石經(jīng)僧道人施法幻形入世,通過轉(zhuǎn)世的神瑛侍者之口夾帶進(jìn)去了人間。 僧道清楚這一段人間歷練源于木石荒誕的盟約。于是他們假借瘋癲不堪的皮相游走神與人的夾縫,對那些即將歷經(jīng)幻緣的男女,提出荒誕的警示和出路。 對未知無懼的人們,哪里料得到這些荒謬言語的真意,竟把神與先知的好意,棄如塵土。 荒誕于平淡的日常展開了。 四 曹公在故事的伊始便用“真假”框定了一個荒誕的構(gòu)架。 他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span> 他明寫了一個賈府作為明線,虛寫了一個甄府作為暗線,他假借兩個人物“甄士隱”和“賈雨村”的名字來荒誕的揭示自我的意圖,真事隱去,假語村言。于是真真假假,有無相生,成了似是而非的不可辨。 真假,有無,先是附著在人物和器物一起展現(xiàn)。 他塑造了同名同貌的甄賈寶玉,使他們在滿是鏡子的世界中神交互識。但他不做任何成鏡意義的解釋。他將所有的構(gòu)建透過一個叫做“風(fēng)月寶鑒”的器物來譬喻真實的世界其實形質(zhì)并不統(tǒng)一,一直貌合神離:對美好世界的想象和被世俗洪流裹挾的人生對比中,生活的有意義和無意義,是矛盾和焦灼的。 無常成為了答案,也終結(jié)了宿命。 五 宿命是個寬泛的命題,生活又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而看似短暫的人生恰是變數(shù)橫生。 作者將這一客觀性的事實,借“讖言”的程式化來展現(xiàn)。這成為了紅樓荒誕敘事的鮮明特征。 紅樓的讖言極其豐富,形式多變,涉獵廣泛。例如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的夢讖、詩讖、畫讖、曲讖;第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中的謎讖;第五十四回王熙鳳效戲彩斑衣中戲讖;第三十二回含恥辱情烈死金釧中的言讖;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的令讖;而第六十二回群芳圃設(shè)宴中的簽讖等等。其中又以詩讖為最,多次穿插其間,如黛玉的《葬花吟》、《桃花吟》,薛寶琴的《十二首懷古詩》,群芳的《白海棠詩》、《菊花詩》等等。 讖言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多用于政治斗爭。歷朝歷代重大事件的發(fā)生都此有關(guān)。如春秋戰(zhàn)國的“季氏亡,魯不昌”,大秦的“亡秦者胡”,唐代武則天的“李唐三代,女主武王”等等。 一部描述閨閣女子們閑情逸致的書,大量的讖言真是匪夷所思的荒誕。 六 對于,整個故事中類似血肉和靈魂般存在的“人”,作者傾注了更多的荒誕寫實。 人物塑造的荒誕通過他們生活的場景,使用的器物,言語的反差,行為的出格大量呈現(xiàn)。 所以林黛玉的“還淚”之說,“葬花”之癖,似乎可笑,細(xì)品是徹骨的悲涼。薛寶釵的“冷香丸”可遇難求,帶著十二分的機(jī)緣湊巧,卻也讓人覺得于她的穩(wěn)重中,泛起一絲質(zhì)疑----怎么就這般巧合的事。 這樣看來王熙鳳在黛玉進(jìn)賈府中,情緒悲喜轉(zhuǎn)換的迅速,秦可卿室內(nèi)那些類似“案上設(shè)著武則天當(dāng)日鏡室中設(shè)的寶鏡,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nèi)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之類的場景描述,荒誕的程度也就自不必說了。 還有史湘云的大說大笑與“襁褓中父母嘆雙亡”身世的極度反差;賈元春才選鳳藻宮喜慶與落淚團(tuán)圓時的比照;探春、迎春、惜春同在一個屋檐下性情的巨大差異;加上夏金桂嚼著油炸骨頭的夸張,秋桐倚門剔牙的經(jīng)典動作,香菱學(xué)詩如癡如醉的狀態(tài),尤三姐玩弄男人的恣意,多姑娘令男人酥倒的神技,王善保家的告倒晴雯的小人嘴臉等等,荒誕的寬度無限延展。 而那個紅樓中在胭脂堆里廝混的男主人公,如“見了女孩就清爽,見了男人就覺得惡臭”的言語,對池中魚說話的狀態(tài),愛吃女孩嘴上胭脂的嗜好,縱容晴雯撕扇,調(diào)笑金釧,雨中觀齡官畫薔似傻似癲的行為,更是將荒誕遍種紅樓的角角落落。 七 文化學(xué)者葉觀瀾曾說過閱讀的最高境界是照見。《紅樓夢》也在照見的意義里走向了荒誕的極致。它在我們合上書的時候讓我們看見,最大的荒誕不是在書里,而是在書外的世界。 一本小說的荒誕源于作者的創(chuàng)造,本不可當(dāng)真,可是看過書的很些人都很較真,無一例外的中了紅樓的毒。他們卻毫無知覺,將這種毒到處播撒,反自以為是釋放福音度化他人。 在紅樓誕生后的兩百多年里,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將自我代入紅樓的人。他們或是自比書中某個人物,或是因支持書中人物掐架,或是鄭重其事的尋找書中的原型,無所不用其極的把這本書帶往了荒誕的極致。 這些人先后組成多種流派,將紅樓人物無限解讀。他們逐字破解,無限拉扯上莫須有的故事與原文人物比照,很自信的將自己置于某個自造的神龕上,朝夕膜拜,毫無自知。 有時候看到那些開腦洞大到張嘴合不攏的程度的解讀,常會覺得自己不知身在何處。于是很感嘆,感嘆之余,更多的是敬佩:曹公真是偉大,竟讓一本書成了潘多拉的盒子,諸葛亮的錦囊,薛定諤的貓…… 原來世界是無比需要荒誕的。 |
|
來自: 水清木華kkxa19 > 《大觀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