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柴胡同在西單商場往北路西的一條東西走向,寬約四十多米的街道。未擴建前它只是一條四米多寬的小胡同。1905年5月16日,天津人臧佑宸在這一帶開辦了一所學(xué)校,才正式將劈柴胡同改為辟才胡同。可是不管文字上怎么寫,一百多年老北京人還是始終叫它“劈柴胡同”,從不改變。 誰最早在劈柴胡同居住,已經(jīng)無法查考。明朝大將徐達(dá)進京后,把原來元大都的內(nèi)城往南改遷了一些,這一帶的人口才驟然增多。 傳說這條胡同的西口,過去曾有座不那么起眼的小廟。這座小廟坐南朝北。緊接著小廟的東面住著一戶姓霍的人家,這家人很有錢,多少年以來長盛不衰。而霍家附近的鄰居有不少是一天連三頓飯都吃下上的窮人。過了若干年,霍家也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變窮了,一大家人有的甚至到了要飯的地步?;艏易约阂埠芗{悶兒。 后來張家的劈柴廠遭了火災(zāi),衰敗下去,但這并沒有影響這一帶的劈柴生意。劈柴胡同南面不遠(yuǎn)處還有一條大木倉的胡同,就是經(jīng)營木材的地方。到明朝洪武后期,都城大體改造完畢,把這一帶劃歸為阜財坊,到清朝劃歸鑲紅旗,改稱劈柴胡同。 整個明代直至清朝中期,劈柴胡同都是貧窮的劈柴人聚居的地區(qū),很少有地位高的官宦之家。不過因為慈禧的娘家住在北京西單牌樓北劈柴胡同,據(jù)此有專家推測,慈禧太后出生在劈柴胡同。劈柴胡同的來歷還有一種傳說。相傳很久之前,這條胡同西頭有家大院,兩位被奸臣所害的大官將財產(chǎn)藏于此,派人看管,等后人長大后再將財產(chǎn)平分,并因此取名劈柴胡同(劈柴與劈財諧音)。這種說法似乎不可信。 劈柴胡同改為辟才胡同,吸引了不少名人,國畫大師齊白石、當(dāng)代著名學(xué)者張岱年也曾經(jīng)住在這里。京韻大鼓名家劉寶全的茶社也設(shè)在辟才胡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