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無患子科
龍眼是中醫(yī)傳統(tǒng)補藥,因其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對虛勞贏弱、失眠健忘等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在我國民間關(guān)于龍眼治病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姓錢的員外,帶領(lǐng)當(dāng)?shù)匕傩招迚沃?,種田養(yǎng)魚,不出幾年,當(dāng)年那洪澇之地己經(jīng)變成了一個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魚米之鄉(xiāng)。但美中不足的是年過半百膝下無子。錢員外連取三房妻室,總算在53歲時得了個兒子。晚年得子,合家歡喜,取名錢福祿,視為寶貝。小福祿嬌生慣養(yǎng),長得又瘦又矮,10歲的他看上去仍像四五歲,這下可急壞了錢員外。
錢員外有位通曉醫(yī)藥的遠房親戚王夫人,她見福祿這般模樣,就對錢員外說:“少爺乃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過于嬌貴,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若要強身健體,非吃龍眼不可”。
錢員外不解地問:“為什么呢,夫人?”王夫人解釋說:“當(dāng)年哪吒打死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還挖了龍眼。這時,恰好有位叫海子的窮人家孩子因缺乏營養(yǎng),身體羸弱,常常患病,經(jīng)調(diào)補多月仍不見好轉(zhuǎn)。哪吒聞訊之后,便立即把龍眼給海子吃了。海子吃了龍眼之后,不僅身體強壯起來,不再患病,而且漸漸地長成了個彪形大漢,結(jié)婚后生了十三個龍鳳,自己也活了一百三十多歲。海子仙逝后,他的墳上長出一棵龍眼樹,樹上結(jié)滿了龍眼。東海邊上的百姓聞訊后,紛紛前去摘取龍眼,食肉后以核種樹。此后家家戶戶都種龍眼樹,食龍眼肉,因而個個都身強體健,不患疾病。”
錢員外聽罷大喜,立即命人去東海邊采摘了大量的龍眼,連續(xù)一個月天天給兒子吃,并把吃不完的龍眼取肉曬干,時時讓兒子進食,他又把龍眼核在院前屋后播種,大量種植。兒子由于經(jīng)常吃龍眼,于是身體漸漸地變得強壯起來,后來在錢員外的教誨下學(xué)文習(xí)武,并考取功名,成為一名像父親一樣熱心為百姓謀福祉的好官員。
【別名】益智(《本經(jīng)》),龍目(《蜀都賦》),比目(《吳普本草》),荔枝奴(《南方草木狀》),繡木團、川彈子(《清異錄》),亞荔枝(《開寶本草》),木彈、驪珠、燕卵、鮫淚、圓眼、蜜脾(《綱目》),海珠叢(《群芳譜》),桂圓(《藥品化義》),龍眼干(《泉州本草》)。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種皮。7~10月果實成熟時采摘,烘干或曬干,剝?nèi)ス?,取其假種皮。或?qū)⒐麑嵢腴_水中煮10分鐘,撈出攤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晝夜,然后剝?nèi)〖俜N皮,曬干。
【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達10m以上。幼枝被銹色柔毛。雙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15~20cm;小葉2~5對,通?;ド?,革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5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偏斜,全緣或波浪形,暗綠色,嫩時褐色,下面通常粉綠色?;▋尚?,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圓錐花序;花小,黃白色;花瓣5;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頭2裂。核果球形,外皮黃褐色,粗糙,假種皮白色肉質(zhì),內(nèi)有黑褐色種子1顆?;ㄆ?/span>3~4月。果期7~9月。
【分布】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地。主產(chǎn)廣西、福建、廣東、四川、臺灣等地。
【炮制】烘干或曬干,剝?nèi)ス?,取其假種皮?;?qū)⒐麑嵢腴_水中煮10分鐘,撈出攤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晝夜,然后剝?nèi)〖俜N皮:曬干。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心、脾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熬膏、浸酒或入丸劑。
【功能主治】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yǎng)肌肉。主思慮傷脾,頭昏,失眠,心悸怔忡,虛贏,病后或產(chǎn)后體虛,及由于脾虛所致之下血失血癥。
【注意】內(nèi)有痰火及濕滯停飲者忌服。
【選方】
①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白術(shù)、茯苓(去木)、黃芪(去蘆)、龍眼肉、酸棗仁(炒,去殼)各一兩,人參、木香(不見火)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歸脾湯)
②大補氣血:以龍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內(nèi),每肉一兩,入白糖一錢,素體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參片一錢,碗口罩以絲綿一層,日日于飯鍋上蒸之,蒸至多次。凡衰羸老弱,別無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開水灌服一匙,大補氣血,力勝參芪,產(chǎn)婦臨盆,服之尤妙。(《隨息居飲食譜》玉靈膏)
③溫補脾胃,助精神:龍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燒酒內(nèi)浸百日,常飲數(shù)杯。(《萬氏家抄方》龍眼酒)
④治脾虛泄瀉:龍眼干十四粒,生姜三片。煎湯服。(《泉州本草》)
⑤治婦人產(chǎn)后浮腫:龍眼干、生姜、大棗。煎湯服。(《泉州本草》)
【備注】龍眼肉有補心脾、益氣血作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中藥,但鮮龍眼肉多食卻易生濕熱及引起口干,入藥治病多用干龍眼,又名桂圓肉。
“桔梗喲,桔梗喲,桔梗喲桔梗,白白的桔梗喲長滿山野。只要挖出一兩棵喲,就可以滿滿的裝上一大筐。哎咳哎咳喲,哎咳哎咳喲,哎咳喲,這多么美麗,多么可愛喲,這也是我們的勞動生產(chǎn)。” 這是朝鮮族民歌《桔梗謠》,又名《道拉基》。“道拉基”是朝鮮族人民喜愛吃的一種野菜,即桔梗。這首朝鮮民歌最初產(chǎn)生于江原道,后流傳全朝鮮半島。歌詞不一,曲調(diào)平緩流暢。傳說道拉基是一位姑娘的名字,當(dāng)?shù)刂鲹屗謧鶗r,她的戀人憤怒地砍死地主,結(jié)果被關(guān)入監(jiān)牢,姑娘悲痛而死,臨終前要求葬在青年砍柴必經(jīng)的山路上。第二年春天,她的墳上開出了紫色的小花,人們叫它“道拉基”(“桔梗”的朝鮮文)花,并編成歌曲傳唱,贊美少女純真的愛情。每年春天,朝鮮婦女結(jié)伴上山挖桔梗,由于她們平日按習(xí)俗不得出門,因此在外采集桔梗時這首歌也表達了一種愉快的心情?!督酃V{》音樂輕快明朗,生動地塑造了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
桔梗又名苦根菜、梗草、鈴鐺花、包袱花,屬桔??平酃俣嗄晟荼局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釋其名曰:“此草之根結(jié)實而梗直,故名桔梗”。
桔梗入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臨床常用藥,味苦、辛,性平,歸肺經(jīng)。功能開宣肺氣、祛痰止咳、利咽散結(jié)、寬胸排膿,常用以治療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等病癥。
桔梗以作用于肺經(jīng)為主,主治以咳嗽、咽痛、肺癰等上部病癥為主。
宣肺止咳——桔梗專入肺經(jīng),藥性平和,無論外感或內(nèi)傷所致寒熱虛實之咳嗽皆可選用。
利咽散結(jié)——《傷寒論》記載過用桔梗治療少陰咽痛。在氣滯、血瘀、熱結(jié)、痰阻所致的各種咽痛中皆可配用桔梗。
消癰排膿——《金匱要略》的桔梗湯,適用于肺癰之潰膿期。桔梗用于肺癰早期可以散邪宣壅,膿成可以托毒排膿,治療肺癰幾乎無它藥可以替代。動物實驗也證實,桔梗湯能通過增加肺和呼吸道的排泄量,使膿液稀釋而易于排出。
【別名】符蔰、白藥、利如、梗草、盧如(《吳普本草》),房圖、薺苨(《別錄》),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綱目》),大藥(《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桔??浦参锝酃5母?。春、秋兩季采收,而以秋采者體重質(zhì)實,質(zhì)量較佳。挖取后去凈苗葉,洗凈泥土,即浸水中,刮去外皮,曬干。如遇陰雨應(yīng)即烘干。
【來源】為桔??浦参锝酃?/span>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 A. DC.的根。
【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全株有白色乳汁。主根長紡錘形,少分枝。莖無毛,通常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葉3~4片輪生、對生或互生;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2~7cm,寬0.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鋸齒,下面被白粉?;?/span>1朵至數(shù)朵單生莖頂或集成疏總狀花序;花萼鐘狀,裂片5;花冠闊鐘狀,直徑4~6cm,藍色或藍紫色,裂片5,三角形;雄蕊5,花絲基部變寬,密被細毛;子房下位,花柱5裂。蒴果倒卵圓形,熟時頂部5瓣裂。種子多數(shù),褐色?;ㄆ?/span>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分布于全國各地,生于山地草坡、林緣或有栽培。
【性味】味苦;辛;性平。
【歸經(jīng)】入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開宣肺氣,祛痰排膿。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
【炮制】揀凈雜質(zhì),除去蘆頭,洗凈撈出,刮去浮皮,潤透后切片,曬干或微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燒灰研末敷。
【注意】陰虛久嗽、氣逆及咳血者忌服。
【附方】
①治肺癰,咳而胸滿,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金匱要略》桔梗湯)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兩半。搗羅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溫服。(《簡要濟眾方》)
③治喉痹及毒氣:桔梗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千金方))
④主治風(fēng)邪犯肺證。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各3g,陳皮6g。共為末,每服(6~9g)開水調(diào)下,食后,臨臥服,初感風(fēng)寒,生姜湯調(diào)下。方中桔梗味苦辛,善于開宣肺氣。(《醫(yī)學(xué)心悟》止嗽散)
⑤治寒實結(jié)胸,無熱證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貝母三分。上三味為散,以白飲和服,強入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傷寒論》白散)
⑥治傷寒痞氣,胸滿欲死:桔梗、枳殼(炙,去穰)各一兩。上銼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減半,去滓,分二服。(《蘇沈良方》枳殼湯)
⑦治牙疳臭爛:桔梗、茴香等分,燒研敷之。(《衛(wèi)生易簡方》)
⑧傷寒腹脹(陰陽不和)。用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湯。
⑨咽痛、口舌生瘡。先服甘草湯,如不愈,再服桔梗湯。
⑩蟲牙腫痛。用桔梗、薏苡,等分為末,內(nèi)服。
⑾骨槽風(fēng)(牙齦腫痛)。用桔梗研細,與棗肉調(diào)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內(nèi),上下牙咬住。常用荊芥煎湯嗽口。
⑿眼睛痛,眼發(fā)黑。用桔梗一斤、黑牽牛頭三兩,共研細,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稱桔梗丸。
⒀鼻血不止、吐血下血。用桔梗研細,加水調(diào)勻。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
⒁打傷瘀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許,米湯送下。
⒂中蠱下血(下血如雞肝色,大量排出,病熱很險)。用桔梗研細,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時須強灌。約七天之后,血止。
⒃懷孕中惡(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兩,銼細,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28. 淫羊藿
在中藥里,有一味強陽補腎的中藥——淫羊藿。相傳,這個名字的來歷和入藥還有一番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
據(jù)記載,南北朝時的著名醫(yī)學(xué)家陶弘景一日采藥途中,忽聽一位老羊倌對旁人說:有種生長在樹林灌木叢中的怪草,葉青,狀似杏葉,一根數(shù)莖,高達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后,陰莖極易勃起,與母羊交配次數(shù)也明顯增多,而且陽具長時間堅挺不痿。誰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陶弘景暗自思忖:這很可能就是一味還沒被發(fā)掘的補腎良藥。于是,他不恥下問,虛心向羊倌實地請教,又經(jīng)過反復(fù)驗證,果然證實這野草的強陽作用不同凡響。后將此藥載入藥典,并由此得名“淫羊藿”。
【別名】剛前(《本經(jīng)》),仙靈脾(《雷公炮炙論》),放杖草、棄杖草、千兩金、干雞筋、黃連祖(《日華子本草》),三枝九葉草(《本草圖經(jīng)》),牛角花、銅絲草、鐵打杵(《貴州民間方藥集》),三叉骨、肺經(jīng)草、鐵菱角(《湖南藥物志》)。
【來源】本品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葉淫羊藿E. sagittatum (Sieb. et Zucc.) Maxim.、柔毛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 wushanense T. S. Ying或朝鮮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粗梗及雜質(zhì),曬干或陰干。
【形態(tài)】①淫羊藿:多年生草本,高30~40cm。根莖長,橫走,質(zhì)硬,須根多數(shù)。葉為2回3出復(fù)葉,小葉9片,有長柄,小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至長卵圓形,長4.5~9cm,寬3.5~7.5cm,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鋸齒先端成刺狀毛,基部深心形,側(cè)生小葉基部斜形,上面幼時有疏毛,開花后毛漸脫落,下面有長柔毛?;?/span>4~6朵成總狀花序,花序軸無毛或偶有毛,花梗長約1cm;基部有苞片,卵狀披針形,膜質(zhì);花大,直徑約2cm,黃白色或乳白色;花萼8片,卵狀披針形,2輪,外面4片小,不同形,內(nèi)面4片較大,同形;花瓣4,近圓形,具長距;雄蕊4;雌蕊1,花柱長。蓇葖果紡錘形,成熟時2裂?;ㄆ?/span>4~5月。果期5~6月。生長于多蔭蔽的樹林及灌叢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陜西、甘肅。
②心葉淫羊藿:與上種相似,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廣西、湖南、安徽等地。
③箭葉淫羊藿:與上種相似,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臺灣、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備注】在云南地區(qū)應(yīng)用的淫羊藿,其原植物為尖葉淫羊藿,葉為3小葉或單葉,小葉片狹長,葉背有柔毛??偁罨ㄐ蚓?/span>10~15朵花,小花梗長而無毛,距較內(nèi)部的花萼長一倍。
【生境分布】產(chǎn)陜西、遼寧、山西、湖北、四川、廣西等地。
【炮制】淫羊藿:揀凈雜質(zhì),去梗,切絲,篩去碎屑。炙淫羊藿:先取羊脂袖置鍋內(nèi)加熱熔化,去渣,再加入淫羊藿微炒,至羊脂油基本吸盡,取出放涼。(每淫羊藿100斤,用煉成的羊脂油25斤)
【性味】辛甘,溫。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治一切冷風(fēng)勞氣,補腰膝,強心力,丈夫絕陽不起,女子絕陰無子,筋骨攣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虛陽易舉,夢遺不止,便赤口干,強陽不痿者并忌之。薯蕷、紫芝為之使。
【選方】
①治偏風(fēng),手足不遂,皮膚不仁:淫羊藿一斤,細銼,以生絹袋盛,于不津器中,用無灰酒二斗浸之,以厚紙重重密封,不得通氣,春夏三日,秋冬五日。每日隨性暖飲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圣惠方》)
②治風(fēng)走注疼痛,來往不定:淫羊藿一兩,威靈仙一兩,芎藭(川芎)一兩,桂心一兩,蒼耳子一兩。上藥搗細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溫酒調(diào)下。(《圣惠方》仙靈脾散):方中淫羊藿配伍其他各藥治四肢拘攣麻木等癥。
③治腎經(jīng)虛損,腰腿遍身疼痛:淫羊藿(酒浸)、杜仲(酒炒)、炒小茴香、大茴香各150g,遠志(去心)120g,巴戟天、肉蓯蓉(酒浸)各180g,青鹽240g。上為末,每服6g。(《壽世保元》壯腎散):方中淫羊藿配伍巴戟天治陽萎,腰膝冷痛及婦女宮冷不孕。
④治目昏生翳:淫羊藿、生王瓜(即小栝樓紅色者)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茶下,日二服。(《圣濟總錄》)
⑤治牙疼:淫羊藿,不拘多少,為粗末,煎湯漱牙齒。(《奇效良方》固牙散)
⑥治癰疽成膿不潰:淫羊藿干根一兩,水煎,調(diào)酒和紅糖服。(《福建中草藥》)
⑦陽痿、腰膝冷、偏風(fēng)不遂。。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飲服。此方名“仙靈脾酒”。
⑧咳嗽,氣不順,腹?jié)M不思飲食: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
⑨病后青盲(病不久者)。用淫羊藿一兩、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⑩痘疹入目。用淫羊藿、威靈仙,等分為末。每服五分,米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