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gie,來源/Angie(ID:angie20160120) 在人人都喊著要打造個人品牌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你也不例外,一開始只是一個圍觀者的角色,后來慢慢也受不住“誘惑”加入了這波熱潮。 然后,你開始每天上班努力工作,下班后學習學習再學習。你覺得很苦,但是你不斷鼓勵自己要堅持,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想要變得更好,必須得經(jīng)歷痛苦的階段。 是不是覺得這樣的場景很熟悉: 工作上,我想要升職,迫不得已每天加班、不情不愿參加公司的應酬。業(yè)余時間,我想擁有自己的多重身份,每天買買買、學學學、做做做,累成狗。家庭生活中,寶寶是自己的心頭肉,每天都想陪著Ta,精力不夠但就是不肯放手。 回顧自己過往職業(yè)生涯,那些成長最快的階段,更多的是調(diào)整好自己狀態(tài)、以正向的心態(tài)去面對困難、而不是喊苦喊累從心理上就已經(jīng)耗光自身能量的階段。 我知道那些最難挨過去的日子,并不是自我暗示這就是最為黑暗的時刻,挺一挺就過去了,真實的情況是,不是每一次都能挺過去。這也是為什么職場的許多崗位離職流動率那么高,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有多次跳槽經(jīng)驗。 問問你自己,每一次你離職換工作,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做的理性抉擇嗎?不帶任何私人的感情色彩或者意氣用事?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超過50%的人,離職不是因為一份工作不好,而是因為人際關(guān)系處理不當?shù)仍颉?/span> 成長就一定是痛苦的嗎?成長可以不痛苦,不成長才是真正的痛苦。 我在非常多場合,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學習不那么苦?”“我在這家公司非常不開心,請問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嗎?” 以前,我總是會引導這些朋友:“你得找到自己為什么不開心,找到問題后,去解決它!”我現(xiàn)在的想法更多是,找出問題本身固然很重要,如何看待你與這個工作的關(guān)系更加重要。 一個很古老的故事:看到一個裝了半瓶水的瓶子,悲觀主義者說:“還有半瓶子不滿呢?!?/span>而樂觀主義者會說:“已經(jīng)有半瓶子水了。”放到職場上我們與工作之間的關(guān)系,悲觀者總認為工作是壓榨人的一種存在,樂觀者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喜歡上正在做的工作。 你可能會說:你現(xiàn)在過著自由職業(yè)的狀態(tài),做的工作又是自己喜歡的,你站著說話不腰疼吶。 辭職成為自由職業(yè)者后,我更苦逼了。以前寫文章純粹是興趣,實在寫不出也就算了,而現(xiàn)在,寫不出文章對我來說簡直是大災難。剛開始自由職業(yè)的那段時間,我一度懷疑自己為什么會做出這樣不理智的選擇,把自己置于如此這般田地。 直到我聽到李笑來老師的一次分享,他提到:你要想盡一切辦法愛上你正在做的工作。 確實如此,成熟的人,就是有辦法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做到最好。一開始是從理性和能力出發(fā),后來也增加了純感性喜歡的角度。這本來就是一個功利的世界。 南懷瑾有一段話: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tài)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 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tài)上的次要現(xiàn)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是不理解的,這分明是一段自相矛盾的話,讀過兩遍,我才領(lǐng)悟了其中的妙處:即便過程是痛苦的,也要時時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困難本身壓倒,完全沒有了向上的心態(tài)。 如果你覺得做一件事是苦的:要么拼盡全力去找這件事的意義,勿忘初心地去堅持;要么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一直用正向的心態(tài)去面對。 如果你能走到這兩點,當你遇到不值得你堅持的工作、不值得你努力的學習,你能在第一時間判斷出來,你正在做的事,是否值得你拼盡全力的堅持。人們最怕的不是努力,而是方向性錯誤的努力。 居里夫人說:一個人若是年輕而且孤獨,完全專心于學問,雖然不能自給,卻過著最充實的生活。 如果是這樣,成長怎么會是痛苦的呢? 我們觀察了17000家企業(yè),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