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為【東方刑辯-之江論壇·第6期】繆渭川律師主講的題為《刑辯律師與當事人及其親友之間關系處理的技巧及經(jīng)驗》講座文稿,推送以供分享學習。 今天,我講一下刑事辯護律師和當事人及其親友之間關系處理的技巧和經(jīng)驗。那么在講之前,說明一下,原來的題目是刑辯律師和被告人及其親友之間關系處理的技巧和經(jīng)驗,改了幾個字,被告人改為當事人,覺得當事人范圍可能更廣一點,被告人指的是審判階段的。這個題目呢,一看也知道,這是個開放性的話題,可以說每個刑辯律師,不管是老的、少的,做的時間長的、短的,每個人都有一套和當事人以及和親友之間如何處理關系的經(jīng)驗。 關于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認為當事人是律師的衣食父母,這是一個說法;還有一個說法是當事人當事人,當事是人,不當事了就不是人。這是當事人與律師的關系的不同反映。比如我們在實踐當中,重慶事件中的李律師,因為這個事情律師身份也沒掉了,這里的律師,當然也包括刑辯律師,想處理好與當事人的關系,必須弄明白律師的定位。 一、要談刑辯律師與當事人的關系, 首先要明確刑辯律師的定位 我國律師定位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即1982年《律師暫行條例》把律師定位為國家法律工作者,當時律師是司法局干部,是領工資的公務員,而不是自負盈虧的獨立法律工作者。 第二個階段是1996年《律師法》出臺后律師的角色是社會法律工作者,這時律師不是公務員了,但律師身份不是十分明確,使得律師的養(yǎng)老保險不是按企業(yè)標準交,而是參照事業(yè)單位交納。 第三個階段是2007年律師法修定后明確了律師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和法律服務的專業(yè)人員。 律師法第2條規(guī)定:“律師是依法取得律師執(zhí)業(yè)證書,接受委托或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zhí)業(yè)人員。律師應當依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刑辯律師的服務對象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律師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委托關系,一般來講,律師履行對服務客戶的忠誠義務,是律師建立與客戶之間良好關系的基本前提。但是,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刑事辯護律師的客戶關系非常復雜。實踐中,刑事辯護律師的客戶并非單純指當事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本身,還包括他們的親屬和朋友們,一方面,刑事案件的處理結果,關系到當事人的自由甚至生命是否應當被依法剝奪,這對于任何人來講都是一生中最為重大的事件,而當事人自身的生命和自由的安全,又直接影響著其家庭甚至各種社會關系。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大多數(sh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都處于被羈押狀態(tài),委托律師基本是由其親友選擇決定,甚至律師費的支付都是由親友承擔的。所以,律師往往必須面對和處理這些復雜的關系。 刑辯律師與當事人及其親友之間的這種基于信任而產(chǎn)生的委托代理關系,應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 一是委托代理合同雙方是平等關系,二是這種委托代理合同是有償合同。但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刑辯律師與當事人的這種代理關系與民事代理關系有一定區(qū)別:一、刑辯律師參與案件時對案件事實、證據(jù)材料都不清楚,特別是在偵查階段特別明顯;二、刑辯律師在庭審中不能代替被告人回答問題;三、刑辯律師服務的內(nèi)容更多的關于被告人的生命、自由、財產(chǎn)。民事代理更注重的是財產(chǎn)、利益。 正因為刑事案件存在這些不確定性、這些特殊性,讓刑辯律師在處理與當事人關系時也顯得相對復雜。 1、委托人與當事人不一致情況,委托人是親友的,經(jīng)當事人確認委托關系原則。 刑事案件中,委托人不一定是當事人,除取保侯審及在外侯審情況外,當事人一般情況下都是被羈押的,他無法與刑辯律師辦理委托手續(xù),一般都由親友來委托。在這種情況下,刑辯律師在第一次會見時一定要取得當事人自己的授權,這一點杭州市看守所的做法我個人覺得比較好,每次律師會見時,第一次都要求律師讓當事人在委托書上簽字確認委托關系。當事人的家人找到律師,并簽訂委托協(xié)議,這種協(xié)議其實就是典型的民法上的代理合同,只不過是有關法律服務的代理合同,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是代理人,而被服務的對象則是嫌疑人和被告人。這里實際上存在著兩種委托代理關系:一是嫌疑人、被告人與律師之間的法律服務委托關系,被告人是授權者,律師則是被授權者,被告人是委托人,律師則是被委托人;二是被告人的親友或政府與律師之間的委托關系。律師與嫌疑人之間的第一次會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要確認委托關系的真實性,能否代表他的真實意思表示,如果被告人否認,則委托關系不能成立,律師必須退費,撤銷委托協(xié)議,只有在第一次會見認可了該律師,委托關系才正式成立。從此時起,律師就必須承擔忠誠于委托人的責任。所有國家的律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都把忠誠于委托人的利益作為最高職業(yè)道德要求,不能出賣委托人利益,更不能做有損于委托人利益的任何事情。第一次是家屬和律師簽訂協(xié)議,這只是代為委托,需要在第一次和嫌疑人、被告人見面后確認這種委托代理關系。只要嫌疑人、被告人接受,就轉化為他與律師簽訂的委托協(xié)議了。如果嫌疑人、被告人不承認,所有一切是無效的。因此,這種委托需要嫌疑人、被告人的事后確認。按照現(xiàn)行刑訴法的規(guī)定,近親屬可以代為委托,刑訴法并沒有要求必須得到嫌疑人、被告人的確認才生效。但是,一旦嫌疑人、被告人對代為委托給予否定,這種委托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事實上嫌疑人、被告人即當事人有最終的決定權。 2、出資人與委托人不一致的,必須把握的原則是不能違背當事人意志原則。 就委托關系的成立而言,容易混淆的是當事人、委托人與出資人的概念,我認為,當事人與委托人應當是一致的,而出資人有時候就會不一致。按照我國刑訴法的規(guī)定,親屬可以代為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但這種代委托是應當經(jīng)過當事人確認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對于他人代為委托的律師享有確認權和拒絕權。所以,當事人才是真正的委托人,而出資人則不同。委托人可以自行出資聘請律師,也可以由他人出資聘請律師。出資人并不必須是當事人或委托人。在實踐中,出資人有當事人的老板或者單位,因為當事人是因為公司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堅持的是不能違背當事人意志原則。
律師究竟有沒有獨立性?當然有。第一,律師是法律專業(yè)人員。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懂法律,而且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屬于弱勢狀態(tài),在這樣一種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不對稱的情況下,律師不可能完全聽從委托人的意志,去形成辯護思路、選擇辯護策略。如果律師沒有任何獨立性,就像一個病人要求自己的醫(yī)生完全按自己的意思開具藥方,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委托人和代理律師之間的關系決定了適度的獨立恰恰是最大限度維護委托人合法權益的必要條件。第二,律師有職業(yè)倫理規(guī)范加以約束。律師受律師協(xié)會管理,有職業(yè)倫理規(guī)范和行為標準加以約束,比如,法律規(guī)定律師不能偽造、變造證據(jù),不能威脅、恐嚇證人作證,等等。如果完全不強調(diào)其獨立性,完全聽從于委托人的要求,偽造、毀滅證據(jù),就會出現(xiàn)很多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第三,防止出資方左右律師的辯護。在我國的刑事辯護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被服務對象和出資方不一致的現(xiàn)象。 刑辯律師的獨立性問題,在實際中有下列具體情況發(fā)生。 A、當事人認罪,辯護人也作罪輕辯護; B、當事人不認罪,辯護人也作無罪辯護; C、當事人認罪,辯護人作無罪辯護; D、當事人不認罪,辯護人作有罪辯護; 上述四種情況中,A、B兩種情況比較好理解也比較好解決,而C、D兩種爭議較大。C情況,一般情況下,辯護效果差,當事人都認罪了,刑辯律師作無罪辯,實際效果差。但有時也存在不得以而為之的情況。如當事人本人堅持認罪,而律師要作無罪辯護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原則上律師不能違背被告人的意思,可以征求他的意見,也可以與被告 人協(xié)調(diào),給他分析法律,做工作?,F(xiàn)實中有很多難辦的問題,有些案子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無罪的理由確實非常充分,而被告人卻處于種種考慮,堅持認罪。舉例說明:曾經(jīng)采取過這樣的策略,征求被告人的意見,同意他對事實認罪的表態(tài),爭取好的認罪態(tài)度和量刑的減輕,而律師則從法律上進行分析。當然,這樣做也要征得被告人的同意,被告人堅決不同意的,不能硬性地這樣辯護。這是應該共同遵循的底線。 D情況則是最差情況。律師在與被告人意見沖突時繼續(xù)堅持己見,并振振有詞地聲稱是在行使律師的獨立辯護權。這種認識完全違背了律師職責的基本要求,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必須糾正這種錯誤認識的時候了。我們律師再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再不能以獨立行使辯護權為由違背委托人的主觀意愿去進行辯護。具體地說,在被告人本人堅決不認罪,而律師又無法說服的情況下,不應當堅持作有罪辯護,在實在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你可以放棄辯護,或者更換辯護人,這是律師的權利和選擇,但決不能違背委托人的意志作有罪辯護。 四、防止律師和當事人之間 出現(xiàn)類似不良關系要注意幾點 1、接案時要客觀分析,不為了接案而夸大其詞。 2、對于不合理要求,要勇于說不。 3、合作過程中要主動聯(lián)絡,提前告知當事人各類事項。 4、辦案過程中程序到位。 5、認真負責、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總之,律師應該忠實于委托人的利益,盡好代理人的職責。但是,一味的順從有時恰恰不能維護委托人的利益,因此不必時時處處聽從委托人的意愿,但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律師采取的技巧和辯護思路一定要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包括告知自己的辯護思路;第二,要征求被告人的意見;第三,要盡力說服被告接受自己的觀點;第四,要向被告人告知相應的法律風險。有時律師可能會有多種辯護思路,這時就要求律師要把多種辯護思路潛在的利益和風險都詳細告知被告人,在對方知情的前提下與他進行協(xié)商、討論,并最終達成一致,選擇其中一種辯護思路。因此,從忠誠義務還可以衍生出律師第二性的義務——與被告人協(xié)商的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