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因地處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又因“北雁南飛,至此(衡陽城南的‘回雁峰’)歇翅停回”,雅稱“雁城”?;匮惴宀桓?,海拔只有96.8米,但它卻是八百里南岳衡山72峰之首,72峰的尾巴則是長沙的岳麓山?;匮惴宀桓?,但卻因“雁”成景,屢屢出現(xiàn)在古代詩人的筆下,景借詩傳,故而聲震三湘,名揚天下。 衡陽和雁形成稱謂關(guān)系由來已久,早在西漢班固的《兩都賦》中就有“南翔衡陽”的記載。隨后,南宋的王象之亦在《輿地紀(jì)勝》中載有“雁飛不過衡陽”、“峰勢如雁之回”之說。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詩作中,“衡陽雁”更是無處不在,說衡陽不可不說雁,說雁不可不說衡陽,二者有如一對恩愛的情侶,不可拆分。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江西南昌作《滕王閣序》時揮毫而就,留下了“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驚艷一筆;“詩仙”李白在以閨中怨婦喻自己懷才不遇時,感嘆“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詩圣”杜甫在顛沛流離時,把老酒一般醇厚的鄉(xiāng)愁傾注于筆端,用“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來表達(dá)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在送別謫貶長沙的友人時,也吁嘆“巫峽猿啼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要友人多寫書信聯(lián)系。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軍事家、教育家范仲淹,出生于蘇州,雖沒到過衡陽,但這個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情懷的大宋宰相,在節(jié)鎮(zhèn)西北邊陲時,卻滿懷蕭瑟的寫出了“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的《漁家傲》,被后人譽(yù)為邊塞詞絕調(diào);而南宋著名詩人陸放翁的“不待衰年宦情盡,未來如雁到衡陽”,則多了些“雖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情思,別有韻味。 歷史上一直有“雁不過衡陽”之說,意即雁飛至此而止,不再南飛,待春而歸。與之相佐證的有沈佺期的“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柳宗元的《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歸雁時。”宋之問的“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歸?!贝送?,北宋王安石的“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不僅道出了文人墨客對衡陽的眷戀與向往,也表示了對“雁不過衡陽”觀點的認(rèn)同。 不過,寇準(zhǔn)的《舂陵聞雁》卻與上述幾位詩人唱了反調(diào):“誰道衡陽無雁過?數(shù)聲殘日下舂陵?!币馑际强吹窖闳壶Q叫著,在夕陽余暉里飛過了舂陵江(衡陽以南)??磥恚把悴贿^衡陽”并非絕對之事,亦無科學(xué)道理。史載我國南海之濱,也有大雁的足跡??磥?,被詩人們反復(fù)提及的“回雁峰”,只是北雁南飛時歇翅?;氐囊粋€驛站,衡陽以南雁聲甚少,雁陣中還是有佼佼者越過回雁峰南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