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武Wu5 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于8000年前的興隆洼文化查海遺址(興隆洼文化因內(nèi)蒙古敖漢旗興隆洼遺址的發(fā)掘而得名,敖漢旗緊鄰遼寧省,查海遺址在遼寧阜新縣)發(fā)現(xiàn)了一條長約19.7米、用紅褐色石塊堆砌、擺放的龍。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虬龍,無角者稱螭龍。小者名蛟,大者稱龍.
? ?爾雅在釋獸、釋鳥、釋蟲等篇中均未提到龍,自然也說不上龍有翅。 但是宋人羅愿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其描述如下: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中國人一直自許為龍的傳人。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因為遠古的時候夏族的代表就正是以后流傳數(shù)千年,神性越來越強的龍。 據(jù)說當年鯀奉天帝之命治水,他看到了當時地面上的人們受到洪水的侵逼,四處逃竄,無法打獵耕種,幾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但是鯀對于這樣大規(guī)模的洪水所能想出來的辦法就只有圍堵。眼看著這些洪水不斷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壩,鯀再也不能忍受眼睜睜看著凡人受苦卻無能為力的無力感了,于是他決定盜取天庭的寶物“息壤”——這是一種會不斷生長的土壤,能夠使得鯀的圍堵不會再失效。 在“息壤”的幫助下,凡人們脫離了洪水的災難,開始離開的貧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開始生活。鯀看著這些凡人能夠因為他的幫助而開始安居樂業(yè),感到十分的欣慰。正準備要回去天庭交差的時候,天界的主人堯?qū)τ凇跋⑷馈北槐I,感到十分的震怒。于是收回“息壤”,讓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樂業(yè)的景象又成為一片汪洋。 鯀束手無策,不但無法拯救這些凡人,自己也被堯用雷電殛死(“昔堯殛鯀于羽山……”——《左傳·昭公十七年》)。治水失敗的鯀懷著滿腹的怨恨,被雷電殛死了之后,不但死不瞑目,尸身經(jīng)過了三年都不腐壞。堯唯恐鯀的尸身會產(chǎn)生什么異變,于是派出勇士用鋒利的吳刀將鯀的尸身剖開,但是沒有料到鯀的怨氣醞積在腹中,變成了一只黃龍,這只黃龍也就是鯀的兒子禹(“鯀死,三歲入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薄?/span>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郭仆注引《歸藏·啟噬》;“鯀殛死三歲不腐,副之以吳刀,是用出禹?!薄?/span>路史·后紀》,注引《歸藏·啟噬》)。 禹用疏導的方式來將這場可怕的洪水結(jié)束掉。而在這段治水的過程中,一方面他運用龍乃水神的力量解決了許多問題,另方面手底下也收服了許多只興風作浪的孽龍,轉(zhuǎn)而幫助他治水。長江三峽中的“斬龍臺”和“錯開峽”據(jù)說是當年禹斬掉一只亂開水道,險些誤了大事的孽龍的地方。接著建立的夏王朝,既是中國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也是一個以龍為圖騰的氏族,自此,龍就在中國人的傳說中開始生根…… 至于中國傳說中龍的形象呢?據(jù)說龍是可以幻化成任何形象的,他可以像一條小蟲一樣,也可以變成天上騰云駕霧的的神獸,他也可以幻化成人等等的各種生物。不過在傳說中,或是在民間藝術(shù)中,龍還是有一個固定的形象的:“三停九似”,就是一只龍的基本形態(tài)描寫,在古籍中看到的記載,說龍的身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而三個部分之間都是長度相同的,“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淵薦類函》卷四三十八引《會編世傳》。而九似則是宋人羅愿在《爾雅翼·釋龍》中所提出來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薄:髞砻鞔顣r珍則在本草綱目中用了這種說法,并且將“鱗似魚”換成了“鱗似鯉”,而且增加了“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shù)”,“口旁有須冉,頜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的說法,也因為九九陽數(shù)的這種說法,解釋了為什么傳說中龍具有降妖伏怪的本領(lǐng),因為九九乃至陽,至陽之物當然能夠輕易的降服一些屬陰的魑魅魍魎、妖邪之流。而在《夢溪筆談》中也提到,黑水之西有一座夜來山,山上有一座射龍廟,廟里珍藏著一具龍舌,“其形如劍”。而古代的人在替這種神獸作畫的時候,也有一些繪畫上的忌諱:嘴忌合、眼忌閉、頸忌胖、身忌短、頭忌低。 而在古代的中國到底存在過哪些龍類呢?我們就從黃帝的時代開始講起吧!當年黃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戰(zhàn)的時候,蚩尤帶著手下的魑魅魍魎出戰(zhàn),而黃帝則帶著他所訓練的一些猛獸以及神兵出動。雙方各出奇兵,黃帝派出了手下的“應龍”,他是一條掌管雨水,長著翅膀的龍類,本來想要以他的大水來淹沒蚩尤的大軍,沒想到蚩尤那邊的風伯、雨師率先出動,打得“應龍”根本無法發(fā)揮他的實力,最后狼狽而逃(據(jù)說后來又投奔到大禹的旗下幫他治水和規(guī)劃水道的工作),迫不得已黃帝只好請出他的女兒“旱魃”將風伯、雨師的水全部給蒸發(fā)掉,讓黃帝在這一回合中贏得了勝利。但是在后來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旱魃”因為耗了太多的法力,沒有辦法回到天上,所以在民間造成了極大的災害;就這樣,我們掌管雨水的“應龍”在第一次出戰(zhàn)的時候就很狼狽的吃了敗仗,不過以后每當人們要求雨的時候,就會塑出一個“應龍”的形象,希望能夠得到他的回應,這樣也不算敗的太慘,至少和“旱魃”比起來,他是輸了片刻,但是后來則是受到大家的歡迎,“旱魃”則還是四處游走,給人類帶來不幸的旱災和饑荒……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guān)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而四方的神靈中,根據(jù)山海經(jīng)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保弧皷|方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jīng)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二十八宿分為四組,就是常被提及的“四象”,除了東方青龍外,北方玄武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是井、鬼、柳、星、張、翼、軫)。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即著名的紅巨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的,跟晴雨有關(guān)。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后,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jiān)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zhí)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曹睿,文帝曹丕之子,曹操孫)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guān)于夏朝是屬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鯉魚躍龍門”,一只小小的鯉魚在躍上龍門之后,就可以變成驕傲尊貴的的巨龍,這中間到底要經(jīng)過什么樣的過程呢?讓我們來看看吧!《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條引《三秦記》中記載了:“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闊一里余。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渚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難怪許多人會把科舉制度或是現(xiàn)今的考試比喻做“鯉魚躍龍門”,看看這么激烈的競爭,幾乎可以說是比臺灣的聯(lián)考還要可怕,而且上不了龍門的鯉魚,往往因為耗盡力氣而不能繼續(xù)游回原來的出發(fā)點,最后只有“曝鰓龍門”,變成蝦蟹食物的一條路。這里所指的龍門是黃河的“禹河口”(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陜西韓城縣東北),就象上文所講的,兩岸峭壁對峙,的確很像是一個雄峻的門,而這里也是禹當初傳說中疏導洪水時所開鑿的一個水道。當?shù)氐膫髡f則是,有一群各式各樣的鯉魚自東海而來,逆流而上到黃河龍門附近向禹報名,大禹鼓勵他們說:“魚龍本是同種生,躍上龍門便成龍”。鯉魚們鼓鰓搖尾,用盡力氣向上躍,躍了七七四十九天,沒有到達龍門,因為龍門高達百丈,后來他們又一條為一條墊高,再躍上七七四十九丈,這加起來總共有九十八丈了。大禹眼見這些鯉魚們這么努力,于是搧過一陣清風,讓這些鯉魚都借著風力躍上龍門,只剩下最后為大家墊背的一只金背鯉魚沒有辦法躍上龍門。他靈機一動,借著水力躍上浪峰,再用尾巴拍擊浪尖,一躍就姿態(tài)優(yōu)雅的越過了龍門,大禹看了心里高興,馬上就給這金背鯉魚頭上點了紅,于是魚龍變化,從此這條由鯉魚變成的龍就奉大禹之命鎮(zhèn)守此處龍門。 龍的身份、種類復雜自不在話下,但是連他們的龍子龍孫都是復雜的緊,“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而且這民間傳說中的九子還都不大爭氣,沒有一個有龍的神威的。他們是:一曰霸下,形似龜,好負重,宮殿、祠堂、陵墓的石碑多豎在龜背上,而這些被重物壓得不亦樂乎的家伙就是龍子中的老大。二曰螭吻,形似把尾巴去掉的四腳蛇,好東張西望,宮殿階柱及殿頂,以及在民間房屋上雕的獸頭是其遺像。三曰蒱牢,有點像龍,但是非常喜歡大吼大叫,雖然生活在海邊,但是卻沒有辦法像他的父祖輩一樣呼風喚雨,相反的還十分害怕鯨魚,所以古代人掌握了他這個弱點,在寺廟、祠堂上的鐵鑄鐘鈕就是照著他的形象來做的,而撞鐘的木柱都是雕成鯨魚狀,這樣據(jù)說撞擊起來會特別大聲,這個家伙可真是把他老爸的臉都丟光了!四曰狴犴,形似虎,有怪力,又好訟,古代監(jiān)獄門上刻的虎頭是他的樣子。五曰饕饜,形似狼,好飲食,鼎蓋上雕的獸頭就是這位龍子。六曰狻猊,形似師,好煙火,又好坐,廟中菩薩坐騎和香爐上雕的獸頭是其遺像。七曰囚牛,形似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平生好音樂,胡琴上刻的獸頭就是這一位龍子。八曰睚疵,形似豺,性好殺,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環(huán)上上面可以見其雕像,以加強殺氣。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所以大多將其雕像雕在門上,取其好閉之意,當然是希望除了主人之外,不要有人能進入這個家中,免得宵小光顧。 在談了這么多的中國龍之后,不妨再讓我們來看看西方的龍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族群……, 下面則是在西方神話或是傳說中,有時候會被歸類于龍類的一些生物,不過他們并不是真正的龍類,卻往往在形體上或是身體上具備了某些龍的特質(zhì)。 雙頭蛇 Amphisbaena:一只在身體的兩邊都具有頭的怪物,他可以同時向兩個方向行動,同時也可以捕食兩個方向的小動物,這兩個頭在合作無間的時候是很可怕的獵人,但是往往意見相左之后就會為他們自己帶來極大的厄運。 化石蛇 Basilisk:一種長相類似蜥蜴的怪物,他可以借著可怕的目光讓敵人麻痹甚或成為石像。 雞蛇 Cockatrice:一種看起來像是一只公雞有一個蛇尾巴的怪物,據(jù)說是從公雞蛋里孵出來的蛇,他的凝視也同樣可以使人致命。 找不到中文譯名的怪物 Chimera:會吐火的怪獸,有一個獅子的頭,公羊的身體,蛇的尾巴,有些時候有人把他畫成同時有三個頭,公羊、獅子、蛇,他出現(xiàn)在希臘的神話中,他不但會飛,而且非常喜歡吃人,希臘沿海的村子被他毀了不計其數(shù),最后是被騎著飛馬的英雄波修斯給殺掉了。 獅鷲獸 Griffin:在前面的“龍槍戰(zhàn)役”中有出現(xiàn)過,是一種飛行速度非??斓纳?,他有老鷹的頭、翅膀、以及老鷹的前爪,同時也具有獅子的身體、后腿和尾巴,據(jù)說是一種非常痛恨邪惡的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