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Bowling”的譯音是“保齡”,在中國被之稱為保齡球運動。這是一種在室內木板球道上用球滾動來撞擊木瓶的體育運動。 保齡球的歷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7200年前。英國考古學家在埃及古墓里發(fā)現(xiàn)了9個石瓶及1個石球,玩法也是用球投向石瓶,將石瓶擊倒,與現(xiàn)代保齡球的用具與玩法十分相似。因此,保齡球運動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運動之一。 在國外保齡球最初被稱為九柱戲,又稱地滾球,是現(xiàn)代保齡球運動的前身,它起源于4世紀前的德國,最初“九柱戲”是天主教用來測量教徒信仰心程度的一種儀式, 在教堂的走廊里放置9根柱子象征著異教徒與邪惡,而石球代表著正義, 教徒們認為用石球擊倒木柱可以為自己消災、贖罪,擊不中就應該更加虔誠地信仰天主。由于這項儀式充滿著趣味性逐步的傳入民間演變成一種與宗教信仰無關的游戲。 13世紀、14 世紀的歐洲保齡球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盛行于室外的草地后以賭博形式盛行于地下的私人酒吧間。 17世紀被荷蘭移民帶到了美國。由于它集娛樂性、抗爭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又能滿足人破壞欲的本能,很快便被美國人所接受,并漸漸由戶外轉到室內。 19世紀初期,它在美國被認為是一種賭博的游戲而被取締,但后來經(jīng)過改頭換面,將原來的九柱球瓶增加了一只,又把菱形排列改變成三角形排列,從而巧妙地躲避了禁令的限制,使之延存下來。到了19世紀中期,改過的“九柱戲” 被稱為“十柱戲”并冠以“保齡球沙龍”的美譽,演變成一種高尚的娛樂活動而被廣大民眾所接受。 19世紀末,保齡球已流行于世界各地,但是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則,球、球瓶和球道的形狀、大小、長度都不盡相同。 (二十世紀初美國童工人工置瓶) 1820年至1830年間九瓶增加1瓶形成現(xiàn)代的十瓶形式。 1841年在紐約州的古利尼吉鎮(zhèn)上,設立了最早的保齡球館。 1875年,美國紐約地區(qū)9個保齡球俱樂部的27名代表組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保齡球協(xié)會(NBA),并規(guī)定了球道的長短和球瓶的大小為以后的保齡球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895年9月,保齡球總會(ABC)成立于紐約。規(guī)定將保齡球瓶排列為正三角形形,并規(guī)定了標準的保齡球直徑的大小。 1901年在芝加哥的維魯巴克大廈保齡球館舉行了第一次比賽。此后保齡球活動蒸蒸日上,并躋身于大雅之堂。隨后在美洲、歐洲和亞洲各地流行。 1916年成立了女子保齡球協(xié)會(WIBC)和青少年保齡球協(xié)會(YABC)。 1946年,AMF公司研究制出全自動置瓶機,將保齡球運動推向新紀元。 1952年,國際保齡球聯(lián)合會(FIQ)成立,總部設在芬蘭的赫爾辛基,它以奧林匹克精神為宗旨,提倡和推進了這項運動的發(fā)展。并將世界劃分為美、歐、亞三大區(qū)域。 1954年在赫爾辛基舉行了第一次國際比賽,共有歐洲的七個國家參加。 1974、1978、1986年保齡球項目被列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上,保齡球被列為表演項目。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首次將保齡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保齡球即成為示范表演項目,并爭取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美國為保齡球運動的普及和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使該項運動成為僅次于籃球普及率世界排行第二的運動。根據(jù)90年代的統(tǒng)計共有八-九千萬會員,其中女會員占37%,男會員占35%,青少年占28%。全國有10000多個保齡球中心,每周約有2000萬人參加該項活動。平均每五人中就有3名是業(yè)余運動員,愛好保齡球的人勝過棒球、足球、高爾夫和網(wǎng)球。據(jù)統(tǒng)計每年美國人的體育消費總額達470億美元,其中僅花為在觀看各種運動比賽門票的費用就為64億美元,約占14%,花費在保齡球、高爾夫球等會員費用也達62億美元。 而加拿大、墨西哥、委內瑞拉、阿根廷……,歐洲的英國、原聯(lián)邦德國、荷蘭、挪威、瑞典、丹麥、瑞士、羅馬尼亞……,亞洲的日本、南朝鮮、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印尼、和我國臺灣省、香港地區(qū),保齡球運動也都比較普及。而日本和南朝鮮在亞洲的保齡球運動技術水平最高并分別成立了(JPBA、KPBA)職業(yè)協(xié)會,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推廣和訓練體系。保齡球運動被140余所學校列為體育課程,每個縣級以上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球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