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家長是世界上最累的家長,然而累的背后往往成果成果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是因為,父母普遍存在以下6種錯誤的教育思想觀念。 01.瞧不起孩子 “你怎么那么笨哪!”“都背多少遍了還記不?。?!”歷史總會驚人的相似,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被家長罵過記性差?;蛟S是孩子做什么事情完成不好,達不到家長預期的效果。 父母暫時失去理性,脫口而出的話就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長期下來,這不僅增加了親子間的矛盾,還很容易使小孩的自信心崩塌,干什么都沒自信,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強。 在筍干老師看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每個孩子的差異不一定就是差距。作為父母,要先學會修復自身的焦慮,改掉抱怨與攀比的壞習慣。 其次,不是孩子不盡力不愿意學會,而是沒有適合他的方法。面對孩子成績不理想,學習有困難時,正確的做法是包容孩子的不完美,認可他的努力并相信他的上進心,對事不對人提出批評。 02.恐嚇孩子 “你再不睡覺,妖怪就來抓你了!”“你如果再不來,我們就走了!”很多家長在實在沒轍的情況下,為貪圖省事常用孩子最恐懼的事物來剝奪他最喜歡的東西和人,以達到對孩子震懾的作用。
或許這些方法短期內(nèi)看似能制服不聽話的孩子,但孩子對人的情緒的理解有限,無法區(qū)分家長的表面行為與內(nèi)在動機,他們會信以為真,長遠來看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還會讓他學會撒謊等壞習慣,養(yǎng)出急性子、貪圖蠅頭小利、懶于獨立思考的孩子。 03.逼孩子盲目服從他人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到父母較為委婉的話,而非直白且硬性的指令。比如,“寫作業(yè)去!”“把電視關了!”……當過于頻繁的命令使孩子“充耳不聞”時,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譽了。 家長總說為了孩子好,卻常常強迫他做一些自己痛苦家長覺得重要的事情。孩子沒有選擇和自由,有的只是盲目服從,不但扼殺了他的個性,也剝奪了他分析、思考、判斷、選擇的能力。 明智的做法應該是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要他做什么。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前稍加抱怨,然后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理解他的,比方說:“寶貝,媽媽知道,打針是疼,可打完針后病才能好”。 04.過度的保護監(jiān)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jiān)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他們忽視孩子的年齡,總認為他還小,還不能獨立。因而對孩子進行全方位襁褓式保護,每天只要他學習,其它家務全由父母打理。 但這樣的保護模式,不僅削弱著孩子的自主能力,還會挫傷他的自我觀念。長此下去就會塑造出凡事依賴父母、畏首畏尾的孩子。所以,若想培養(yǎng)孩子能照顧自己的能力,家長就要重視孩子的家務鍛煉。 父母要知道,放手不等于放縱,尊重不等于溺愛,幫助孩子不一定代替他把該做的事情做了,有時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機會,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f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05.掩蓋與縱容孩子犯錯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糾正的過程,從而吸取教訓、積累經(jīng)驗。家長適當寬容孩子錯誤和缺點是有必要的,但過度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fā)展機會。
我們雖然說孩子年齡小,不懂事,但不代表可以被縱容。今天孩子會對奶奶動手,如果家長現(xiàn)在不教育,以后孩子也會這樣對父母。因為年齡越小、不懂事的孩子,越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明白分寸和禮儀。 06.用不一致的規(guī)矩管教孩子 家庭教育是雙向的,父母教育不一致,會直接影響對孩子的教育效果,還會使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懷疑:到底誰是正確的?我該聽誰的?使家長失去主導權,喪失威信。 因為家教里最忌諱的是父母雙方言行不一,沒有原則、規(guī)矩和底線。而且會使孩子養(yǎng)成沒有是非標準、凡事可以隨自己情緒而改變的無賴習氣。 比如,孩子的母親主張孩子考大學,爸爸卻堅持孩子輟學經(jīng)商,為此經(jīng)常吵架,使孩子無所適從,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情緒不穩(wěn)定。 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和你的另一半在態(tài)度上盡量不要產(chǎn)生明顯的對立,就算有所差異,也要向孩子講清各自的道理。一致的教育,是維護和善的親子關系、提高教子質(zhì)量的前提。 正如托爾斯泰所言:“全部的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jié)在榜樣上,歸結(jié)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所以,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家庭做起,應該從家長做起,從自我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