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譯注 (意譯)想當(dāng)初,在洛陽午橋上宴飲,與會的多數(shù)是英雄豪杰。明月照耀著溝渠,月光就好像在隨著流水逝去,悄然無聲。我們在疏朗的杏花影里吹笛,一直吹到天亮。 二十年轉(zhuǎn)瞬即逝,恍如一場大夢,經(jīng)歷了亡國的變亂,我居然還活著,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令人心驚。雨后新晴,我登上閣樓,心中竟有一絲悠閑。想來,古往今來多少大事,最后都被編成了漁歌,時時在三更響起。 1. 午橋:在洛陽南面。 2. 豪英:出色的人物。 3. 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消逝。 4. 疏影:疏朗的影子。 5. 堪驚:心戰(zhàn)膽跳。 6. 漁唱:打魚人編的歌。 古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憶舊游之作。上片回憶青年時期與“豪英”痛飲的場景,下片轉(zhuǎn)為抒懷,傳達(dá)出國家淪喪之痛。詞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通過上片的宴飲之樂,反襯出今日漂泊之悲,感慨十分深沉。 上片由“憶昔”二字領(lǐng)起,進(jìn)入對往事的回憶之中。作者青年時期廣結(jié)天下英豪,與之在午橋上集會宴飲,把盞臨風(fēng),何等意氣風(fēng)發(fā)!“長溝流月去無聲”句,以時光流逝之速,來襯托宴飲之樂。“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則具體展現(xiàn)集會之樂?!伴L溝流月去無聲”與“吹笛到天明”,是一靜一動的對比,以靜襯動,更顯熱鬧歡暢?!靶踊ㄊ栌袄?,吹笛到天明”二句,寫景十分優(yōu)美,畫面高雅清麗,將作者當(dāng)時的那種瀟灑詩意而閑雅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下片陡然一轉(zhuǎn),回到現(xiàn)實?!岸嗄耆缫粔?,此身雖在堪驚”句,情感一下子降得很低,言“二十余年如一夢”,瞬間為全詞增加了滄桑之感?!岸嗄辍敝谌祟惖恼麄€歷史,顯得極其短暫、微不足道,而之于人的一生,則又十分漫長,不可忽視。然而,此段“二十余年”間,歷史發(fā)生了滄桑巨變,它見證了一個國家的覆亡,見證了萬千百姓所經(jīng)歷的痛苦,也見證了作者陳與義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到“此身雖在堪驚”的轉(zhuǎn)變?!翱绑@”,一個“驚”字,將國破家亡之痛、輾轉(zhuǎn)流離之苦寫足?!伴e登小閣看新晴”句點題,并帶出作者此時的心境——“閑”。這種“閑”不是往日宴飲時的閑雅,而是一種寂寞悲涼。“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把古今悲慨、國恨家愁,融入“漁唱”之中,轉(zhuǎn)悲傷為曠達(dá),寄寓了多少感慨,骨韻蒼涼,下字警絕。 精彩回顧: |
|
來自: 昵稱46693717 > 《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