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雁,號柳村,別署橫塘居士。出生于山東臨清市古運河之濱。受家庭影響,自幼酷愛讀書、畫畫。隨伯父王瑩先生【李苦禪、李可染之高足, 1954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畫十年,深受其影響與教誨,后結業(yè)于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山水畫高研班。 現為文化部文化藝術遺產中心專職畫家、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東方藝術研究院特邀終身客座教授、東坡書畫院特邀一級畫師、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省羲之書畫院聊城分院副院長、臨清市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臨清中國畫研究院院長。 作品入選《山東省畫院書畫作品聯(lián)展》、參加《巴黎鐵塔藝術杯書畫大獎賽》獲特別獎、參加《杏花村杯全國書畫大獎賽》獲佳作獎、參加《華威杯全國書畫大獎賽》獲優(yōu)秀獎、聊城市《慶香港回歸書畫展》獲一等獎、入選《98中國山水畫大展》、入選《中國當代書畫家作品邀請展》獲B組獎、入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大型書畫邀請展》、入選《當代中國畫名家扇面小品學術研究展》(第二回)、入選《萬象一品.當代中國畫六十家扇面學術研究展》、入選《精微入玄.當代中國畫名家小品學術邀請展》、入選《中國夢.沂蒙行.全國優(yōu)秀藝術家迎春學術邀請展》、入選《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大賽》獲銅獎。 名字入編《中國美術年鑒》《齊魯書畫家圖錄》、《齊魯書畫家辭典》、《山東美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大辭典》、《20世紀國際美術博覽》、《當代名人錄》、《藝術年鑒》、《當代藝術家年表》等數十部典籍。 并出版有《王鴻雁畫集》等多部個人專輯。 云游山水間——王鴻雁山水畫品賞梁子/文 余以為書畫之道,筆墨為先,賦以氣質,方為佳構。筆墨較好理解,泛指技法功力而言,長時磨礪,即可深厚;然論氣質,主要是指書畫之作體現出來的意境、韻味、格調等內在的精神,并不與筆墨同步,而是靠作者的稟賦、學養(yǎng)、人格決定的,學養(yǎng)深厚則作品韻味雋永,滿腹經綸則作品風流蘊藉,格調高雅。反之則興味索然,一如白開水耳。古人云:畫有士人畫,匠人畫之分。匠人者,艷麗、刻板、取媚于人,乃謀生之手段;士人者,即文士也。其作書畫多為寓意深遠,寄情于山川,托為筆墨,抒胸中之逸氣;澄懷觀道,發(fā)思古之幽情也。李太白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其中的蜀道,恰如周昌谷先生的詩所寫:“學藝猶如探寶山,千人九九空手還。天才功力何時見,荊棘獨行視等閑?!彪y矣哉!俗話說學藝十人九不成即是此理。正像現時莘莘學子紛紛學藝術、學書畫。乃升學只捷徑,至若萬千學子有幾人能成為畫家、書法家?未知矣! 王鴻雁秉先人之風,幼讀詩書,手不釋卷,童年鄉(xiāng)間無電,則挑燈夜讀,常至黎明。文史哲地,中外名著,均為所好。所作書畫,自題詩詞,唾手可得。與其交談,如沐春風;品酒論道,交友談詩,不拘一格。故其作品,溫潤醇厚,飄逸瀟灑。無論尺幅小品,乃至盈丈大作,文雅之氣躍然紙上,深得士人畫之氣。觀之則心隨境遷,品之則逸氣頓生。真乃可讀、可游、可居之境。令人俗念頓消,思緒飛揚,飄然有出塵之想。 在傳統(tǒng)與士人之間固守的人,往往陷落于傳統(tǒng)的漩渦之中不能自拔,形成一種程式化筆墨語言,并最終框死了自己。 王鴻雁的山水畫給我的印象又是非程式的,是有感而發(fā)的,是隨心所欲的。他從不拘泥于固定的筆墨程式,從不以不變的筆墨去應對千變萬化的自然。所以,他的山水畫能呈現出并不單一的風格面貌。從筆墨程式,到圖式結構,都各各有別。遵循“不重復古人,不重復今人,不重復生活,不重復自己”的藝術主張。直抒胸臆,有感而發(fā),千變萬化,隨心所欲而又不逾規(guī)矩。當用筆用墨必得服從于他的特定感受時,一成不變的筆墨便難于廝守,從而構成了他山水畫的多樣性。 在王鴻雁的山水畫中,占主導地位的主要還是一股大氣,一種文氣,正氣和陽剛之氣。他的山水畫作品就整體而言,可以說既集成了北派山水的雄風,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山水的一筆一墨;既得益于傳統(tǒng)的血脈,又植根于個人化的主觀感受之中。 從王鴻雁近期的山水畫作品看,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畫家是在畫他感覺中的山,感覺中的水,而非程式化的山,程式化的水。所以他能面對不同的對象,作出不同的藝術處理,使每一幅畫都是他“自己”,而不可以被同類的任何一幅畫所取代,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一個山水畫家,甚至畫一百張畫都可相互取代,大同小異,千人一面,不分你我,這樣的例子隨處都可以找到。風格的不統(tǒng)一在畫商看來肯定是一個大缺點,因為“產品”不定型難以包裝銷售。但他的作品所尋求的這種差異性,在我看來卻是王鴻雁的山水畫最為可貴的地方。盡管他或許在藝術探索之路上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這點就足以稱道。 云游山水間的王鴻雁,從追求畫家的個性延伸到追求作品的個性,這便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 |
|
來自: 天涯心岸 > 《[國畫 *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