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 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h候,世稱高常侍。[1] 高適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時年六十二歲,贈禮部尚書,謚號為忠。有文集二十卷。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后人將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高適詩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現(xiàn)實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類: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歌頌了戰(zhàn)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愛民之情。高適有些贊美不義戰(zhàn)爭、歧視少數(shù)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蠻詩》等,是這類詩歌的糟粕。 這些詩比較深刻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東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實地描寫了廣大農(nóng)民遭受賦稅、徭役和自然災害的重壓,對他們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還寫過一些贊美“良吏”的詩,從“仁政”思想出發(fā),提倡輕徭薄賦,在當時也有一定的進步作用。 大抵指斥弊政,對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難二首》等。還有一些詩作于安史亂后,對政局流露出憂慮和憤慨,如《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 數(shù)量最多,思想內(nèi)容比較復雜。像《別韋參軍》、《淇上酬薛三據(jù)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贈崔二》、《封丘作》等,抒寫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對現(xiàn)實有所不滿。
“雄渾悲壯”是高適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zhì)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游俠之氣,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 高適詩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堆喔栊小分杏谩按竽F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劃凄涼場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zhàn)士們戰(zhàn)斗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凈,不加雕琢。 高適以古之大將軍自詡,可見胸中豪氣端的千鈞。他縱酒馳獵,狂狷之處不亞李白,其所賦名篇《別董大》足以見其風采:
詩中不但展現(xiàn)了十里黃云、北風卷雪的塞上風光,而且顯現(xiàn)了環(huán)視宇內(nèi)無人,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氣,同李白“吾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宛然同一神韻。 高適第一次赴塞,乃河北節(jié)度使張守蛙鎮(zhèn)御的東北邊防地段。北鄰突厥,東北鄰契丹與奚。唐筑居庸險隘以阻突厥,建營州以鎮(zhèn)馭奚與契丹。他的這段邊塞生活留下了不少優(yōu)秀詩篇。如《營州歌》: 營州少年愛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幽州多騎射,結發(fā)重橫行。 詩人還憑藉想象,展現(xiàn)了邊防戰(zhàn)士奮勇殺敵的壯烈畫面: 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 古樹滿空塞,黃云愁殺人。 高適的名篇《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就是為慶祝前方勝利而寫作的: 遙傳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威棱懾沙漠,忠義感乾坤。 詩中副丞相指哥舒翰,其時已假御史大夫官號。全詩蒼渾雄健,寫血戰(zhàn)一段尤筆墨淋漓,飛動欲活,若聽刀戟干戈撞擊之聲,似見猛士浴血沖鋒之象,廣角度的拍攝和特寫鏡頭的結合,使場景全方位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篇末對建立了這一奇功茂勛的主將哥舒翰給予高度評價和衷心崇敬。 高適第二次赴塞,所詠不限于河西戰(zhàn)場,對于更為遼遠的西部邊塞——安西大都護府治下的西域局勢也很關切。高適本人固然未嘗親履西域,但同他相過往的朋友中卻不乏其人。在其所賦贈別詩中反映了他的關切之情,如《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此詩不落普通的送行唱酬俗套,表現(xiàn)了一種巍然頂天立地、凜然氣奪四方的豪情壯志。另一首題為《送裴別將之安西》的五律,風格也與此類似: 絕域眇難躋,悠然信馬蹄。 這份資料全國通用,幫助很多考研學子成功通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