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諸葛亮更兇猛的人物、三國第一謀士-郭嘉 郭嘉21歲的時辰,在伴侶田豐等人的鼓舞下,投奔到袁紹帳下。袁紹那時被稱為'全國好漢'。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恭順,厚禮待之。但數(shù)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明白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決然離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紹最風(fēng)光的時辰分開他的,這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常的目光。 就如許,郭嘉不息失業(yè)了6年。公元196年,曹操頗為重視的一位謀士戲志才棄世。沉痛之余,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保舉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于是,荀彧就將老友郭嘉保舉給了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將郭嘉接入本身的營帳,共論全國大事。此次接見會面的重要性毫不亞于后來的'隆中對'。郭嘉比曹操小21歲,但對曹操的宏圖偉志似乎了如指掌。當(dāng)曹操就全國形勢向郭嘉問計時,郭嘉畫龍點睛關(guān)頭,建議曹操乘袁紹鞭撻打擊公孫瓚之時先消滅呂布。如許不僅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按捺往后曹袁決戰(zhàn)時呂布從側(cè)翼要挾曹軍。曹操又扣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guān)頭的本質(zhì)是什么?郭嘉說:戰(zhàn)役和下棋一樣,沒有一場戰(zhàn)役是事先安排好的,熟讀兵書只是入門,軍師的口角在于臨場應(yīng)變。郭嘉了了透辟的分析,讓曹操一下看到了亮光的將來。曹操聽完感傷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分開營帳后,也如獲瑰寶地說:'真吾主也。'今后,郭嘉便當(dāng)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事祭酒,為曹操的四方交戰(zhàn)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2、韜略開山祖師、兵家之宗--呂尚(姜子牙)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漢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壽至139歲,先后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開山祖師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 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后輔佐周武王滅商。 姜子牙是齊國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者,因功封于齊,成為周代齊國的開山祖師。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功臣,齊文化的首創(chuàng)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長遠的精采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歷代文籍都公認(rèn)他的歷史職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游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不雅觀不雅觀察風(fēng)云,等待機緣,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 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zhàn),滅商盛周,立了首功。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建樹了泱泱大國,遺風(fēng)猶存,累世相續(xù),為后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全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根本。 3、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漢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東周春秋時代齊國的政治家,哲學(xué)家,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時代齊國聞名政治家、軍事家,周穆王之后代。 管仲少時失怙,老母在堂,糊口費事,不得不外早地挑起身庭重?fù)?dān),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資經(jīng)商;后參軍,到齊國,幾經(jīng)盤曲,經(jīng)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nèi)政社交政策停止全面的更始,擬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計策,被齊恒公任為上卿,尊稱'季父'。 執(zhí)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shè)各級仕宦,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錢糧,統(tǒng)一鑄造、辦理貨泉,擬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接納'尊王攘夷'的社交計策,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于士'。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后人將其著作收編成書,名為《管子》共24卷,85篇,內(nèi)容極豐,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惟以及天文、輿地、經(jīng)濟和農(nóng)業(yè)等方面的知識,是古代文籍中不多見的經(jīng)濟文作,對消費、分配、生意、斲喪、財務(wù)、等均有闡述,是研究中國先秦農(nóng)業(yè)和經(jīng)濟的貴重質(zhì)料。 4、奇謀成霸業(yè)、經(jīng)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代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聞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yè)家。后人尊稱'商圣'。 他身世貧賤,但博學(xué)多才,與楚宛令文種體味、訂交甚深。因不滿那時楚國政治烏黑、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二十余年。輔佐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假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于五湖之中,翱翔于七十二峰之間。 后至齊,父子戮力墾植,致產(chǎn)數(shù)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后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zhèn)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于宋代,緊鄰范蠡墓。)經(jīng)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時代三次經(jīng)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開山祖師。世人譽之:'忠覺得國;智以保身;商甚至富,成名全國。' 5、計關(guān)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聞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幫手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秦統(tǒng)一之后,李斯介入擬定了秦朝的執(zhí)法和完滿了秦朝的軌制,力排眾議主張施行郡縣制、肅清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泉、懷抱衡的統(tǒng)一。 李斯政治主張的施行對中國和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軌制的根基名目。 李斯進獻龐大,可是害死了韓非,后被趙高所害。 6、輔佐劉邦建樹西漢王朝的盤算家--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村)人。 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與韓信、蕭何并列為'漢初三杰'。他以超卓的智謀,幫手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zhàn)役中終極奪得全國,被封為留侯。 他精曉黃老之道。不貪戀權(quán)位,晚年聽說隨從跟隨赤松子云游。張良棄世后,謚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實了張良的生平。漢初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7、輔佐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一謀士--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精采的軍事盤算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思惟家,明朝開國功臣,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劉基通經(jīng)史、曉天文、精兵書。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yè)、創(chuàng)始明朝并死力保持國家的安靖,因而著名全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屢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xué)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師'。 中國民間遍及傳布著'三分全國諸葛亮,一統(tǒng)山河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他以神機奇謀、運籌帷幄著稱于世。 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甚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遍及深摯的民間影響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