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經期不定,以為是體質的原因,其實經期不準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黃帝內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痹率掳磿r來,子宮按時枯榮,才能有孕。經期不準很容易造成女子不孕,所以一定要及早重視。
經期不準別大意 玫瑰解瘀平肝氣
經期不定的最典型案例是《紅樓夢》中的秦可卿,她身世撲朔迷離,謹小慎微地在繁雜的家族中立足,讓秦氏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長期的負面情緒累積,憂思、抑郁成疾,導致月經失調。中醫(yī)認為,情志活動與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正常情緒反應一旦太過,很容易損傷臟腑功能,秦可卿憂思傷肝,肝臟儲藏血液和調通人體氣機,一旦肝氣郁結,藏血出血的功能也會變得不正常,肝氣有時開,有時郁,則月經就有時淋,有時絕,所以月經不定。
女性若經期不定應及時配合醫(yī)生治療,日常也可用玫瑰來調理。玫瑰原產于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被歸結為理氣藥,性味甘、微苦、性溫、柔緩肝臟,宣通月經。在《飲膳正要》里提到一道古代美食——玫瑰花烤羊肝。羊肝補肝,疏肝氣,中醫(yī)講究“以臟補臟”容易產生同氣相求的效果。取玫瑰花15克,羊心50克,食鹽10克,將玫瑰花放入小鍋內加入食鹽煎煮10分鐘,待冷備用。羊心洗凈,切成5厘米、寬3厘米的小條,穿在燒簽上,反復在明火上烤炙,邊烤邊蘸玫瑰鹽水,烤熟稍嫩即可,既滋補又美味。
女性皮膚晦暗、臉色長斑、痛經、月經不調,其實都是由于“瘀”造成的。玫瑰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紅樓夢》中曾有記載,寶玉挨打,王夫人給襲人一瓶玫瑰清露,還特地囑咐她說:“這是進上的,千萬別糟蹋?!睂氂穹昧嗣倒迩迓逗?,是“一日好似一日”。由此可見玫瑰的活血化瘀功效是多么強。現(xiàn)在我們也可以日常制作玫瑰清露,也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首先將玫瑰花洗凈,然后在砂鍋里面倒入500毫升左右的清水,先把一半的玫瑰花倒入砂鍋,稍微攪拌一下,用小火慢慢熬煮,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把玫瑰花撈出來,把剩余的玫瑰花放入砂鍋繼續(xù)熬煮,鍋開以后,根據個人口味適當加入冰糖,蓋上鍋蓋,用小火熬煮十分鐘即可。撈凈渣子后加入蜂蜜、糖桂花攪拌均勻即可。
月經變季經 茯苓山藥助順行
有些女性每三個月來一次月經,每次經量正常,時間既沒有提前也沒有錯后的異常,去醫(yī)院做各種各樣的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病變。中醫(yī)將每三個月來一次月經者被稱之為居經,每一年來一次者,被稱之為避年。
傅青主認為,幾個月來一次月經不是病,而是因為稟賦不齊,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千萬不要把它當成疾病來治療,拿藥物猛通,反而治出病來。對這種稟賦不齊而出現(xiàn)的季經癥狀,傅青主曾給出了一味頗為有趣的“助仙丹”,白茯苓15克,陳皮15克,白術10克,白芍10克,菟絲子5克,杜仲3克,甘草3克。環(huán)觀整個方子,都是最普通不過的滋補藥材,傅青主認為服用此方不會損失天然氣血,只調稟賦。
方子中有白茯苓和山藥,茯苓性甘、淡、平,歸心、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渡褶r本草經》將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南朝醫(yī)學家陶弘景辭官隱退后,梁武帝即令“每月賜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餌”??梢姰敃r茯苓被視為延壽珍品。唐宋時服食茯苓更加普遍,唐代詩人賈島曾有“二十年中餌茯苓,致書半是老君經”的詩句??梢娷蜍呶兜芾[,甘以助陽,是除濕的圣藥。
山藥滋精固腎,也是六味地黃丸中的一味。有時候總是覺得特別疲勞,腰疼、眼花、沒有力氣、做什么事情都懶懶的,其實這是虛勞、腎氣不足的癥狀?!侗静菥x》載:“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鄙剿幒蛙蜍叽钆渥詈玫某苑ㄊ巧剿庈蜍甙樱剿幏?00克,茯苓粉100克,面粉500克,白糖300克,青紅絲適量,將山藥、茯苓粉置于大碗中,加冷水適量浸成糊狀,移火上蒸30分鐘。取出面粉和好,發(fā)酵后再以白糖、青紅絲做餡,包成包子,蒸熟。每日當早點吃,最能益脾補心固腎。
參苓山藥湯圓是很多女孩子喜歡喝的甜湯,人參、茯苓、山藥各10克,蒸熟共搗成泥狀,與豆沙30克、白糖、植物油適量制成湯圓餡,與包成湯圓,下鍋煮熟即可食用。如果做完劇烈運動,體力透支,不思飲食,吃一碗最好,能補氣益腎,恢復精力。女孩子有時候長坐辦公室,覺得手腳冰涼,就是氣血不足,吃一點熱熱的山藥湯圓,既能解饞,又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還能達到降脂減肥的目的。茯苓和山藥強大的補氣滋陰的功能可調節(jié)脾胃腎氣,充足氣血。日常用點山藥茯苓,健脾益腎,解郁清痰,起到有病疏導,無病強體如此而已。
隨著工作生活壓力日益增大,不少女性面臨的精神心理壓力也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長期的情志不舒暢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最終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就得不償失了,在平時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學會積極有效地駕馭自己的心境,及時疏導負面情緒,則很多疾病可以有效避免。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吳大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