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全稱“湯加王國”,位于大洋洲南太平洋緊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西側,是世界上最先迎接太陽的國家。她西鄰斐濟650公里,南距新西蘭1770公里,陸地面積747平方公里,由172個島嶼(其中32個島嶼有人居?。┙M成,人口10.64萬。我于2015年12月初到訪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的所在地、湯加最大的島嶼塔布島,在這里一共有兩整天的行程。 01、雙手捧起地球上最先升起的太陽 02、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美麗幽靜的街路 湯加是南太平洋島國中唯一依然實行君主制的國家,現(xiàn)任國王圖普六世從其過世的兄長普圖五世手中接管權力已三年有余。 03、街路上隨處可見祝福國王王后的宣傳畫 04、建于1867年的王宮,是一座維多利亞式、紅白相間的古老建筑 05、歷代國王的陵墓 十八世紀下半葉,著名航海家詹姆斯 · 庫克船長帶領船隊多次登陸湯加,受到當?shù)卦∶竦臍g迎,并為其提供給養(yǎng)。這些友好的舉動與其他南太平洋諸島原住民的行為形成鮮明反差,深受感動的庫克船長稱這里為“友愛群島”,此名從此延用至今。 06、07、詹姆斯 · 庫克船長第一次在塔布島靠岸的登陸點(二幅) 08、第一批英國人上島的登陸點(在庫克船長到來之前) 湯加人多數(shù)信奉基督教新教,這與早期的英國傳教士來此傳教有關。 09、10、湯加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第一座教堂(二幅) 11、首都努庫阿洛法的基督教堂(建筑很有太平洋島國的味道) 湯加作為王國的歷史最早可追朔到1000多年以前,先后經(jīng)歷了四代王朝的更替和變遷。島上留存著一些古代建筑遺跡,這些遺跡所用的巨石據(jù)說是古代湯加人用大型獨木舟從另外的瓦里斯島運來的,搬運的難度和所掌握的技術都令人嘆為觀止。 12、階梯陵墓據(jù)說埋葬了古代的勇士及首領們 13、“哈阿蒙加”三石門是1200年前王宮建筑的一部分,三塊巨石重約40噸,可見當時的王宮是何等雄偉 14、這塊“天外來石”誰也無法說清楚它是如何形成的,為何孤零零地靜躺在這里? 15、走近巨石,能看見巖縫中鑲嵌著珊瑚化石,說明這里曾經(jīng)在海平面以下 湯加的大部分島嶼都是由珊瑚礁組成。有些地方的珊瑚礁長期被海水侵蝕,形成了無數(shù)個垂直、上下貫通的孔洞,當海浪涌來擠壓礁石時,產(chǎn)生了一股很強的壓力,致使海水順著孔洞向上噴射出來,這就是世界聞名的“噴潮洞”。 16、奇形怪狀的珊瑚礁石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17、當潮水涌來時,能看見“噴潮洞”噴射出來的水柱 18、高達數(shù)米的水柱匯成絢麗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湯加人以胖為美盡人皆知。尤其是湯加的女人們,如果到了適婚的年齡體態(tài)還沒有發(fā)福,就可能遭遇男人的白眼而最終淪為剩女。因此一些胸纖腰細的女孩出門時要在腰間圍上一些細軟來加以掩飾,久而久之,人們都會在腰間扎上草裙,這也成了湯加人的一道風景。 19、20、21、22、肥美的湯加婦女(四幅) 23、她的體型應該屬于很苗條了,但令我感興趣的還是她的草裙 24、男人也不甘示弱,看他的體量,有道是須眉不讓巾幗啊 25、其實,在孩童時期他們的身形還都屬于很正常的范圍 26、而女孩子長大了一點,“肥美”的身形就已經(jīng)初露端倪了(畢業(yè)典禮上的女中學生) 下面這個攤床很有趣,玉米、香蕉和芋頭,它們應該分別屬于糧食、水果和蔬菜,為什么將它們混搭在一起售賣?其實在許多南太平洋島國都有用香蕉當飯做的習慣,只是必須用尚不成熟的青香蕉來做。而芋頭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據(jù)說當?shù)睾苌儆腥祟净及┌Y,這與他們常年食用健康食品芋頭、木薯、面包果等有一定的關系,但另一個問題也來了,無限制地食用這些食品又是導致他們肥胖的主因之一。 27、稱這里為“糧店”,一點也不為過吧? 28、賣蔬菜的小女孩 29、賣花環(huán)的老婆婆 30、用玳瑁甲殼制作的工藝品(玳瑁是國際上公認的瀕危動物,這種行為在湯加不知違不違法?) 作為四面環(huán)海的島國,捕魚業(yè)是該國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 我們下榻的酒店距離漁碼頭不遠,所以有機會見識漁船靠岸和熱鬧非凡的魚市場。 31、剛剛靠岸的漁船 32、剛打撈的海魚用塑料袋裝好,優(yōu)劣搭配,按袋銷售,不拆零,一口價 33、34、各種五顏六色的魚品想必一定是肉鮮味美吧?(二幅) 35、“烤乳豬”是湯加待客最隆重的美味佳肴,用炭火熏烤數(shù)小時而成,其表皮焦脆,里面鮮嫩可口,香氣撲鼻 36、婦女們喜愛用樹葉及樹皮編織草席一類的手工制品,而且還會時不時拿出來顯擺和比試(并非在擺攤售賣) 中國與湯加于1998年建立外交關系,目前兩國關系良好,交往密切。在湯加可以看到一些中國的建筑項目,港口時而停泊著中國的貨船,大街上也會看到黃皮膚黑眼睛的身影。 37、中國駐湯加大使館(一幢具有中國與南太平洋混合風格的建筑) 38、很有意思的畫面:前面是中餐廳,后面就是在建中的中資建筑工地 39、一個福建人家庭經(jīng)營的售賣、修理鐘表眼鏡及五金小件的雜貨店 40、像這樣的小型食雜店在湯加隨處可見,百米之間必有一家,全部是華人在經(jīng)營 中國的對外交往歷史悠久,從漢朝的絲綢之路到明代的鄭和下西洋,從未間斷,而尤以改革開放以來的民間向外謀生和發(fā)展最為迅猛。我國沿海一帶的福建、廣東、浙江等省份有大批的人員外流前往世界各地,去歐美開餐館、去俄羅斯種菜、去中東勞務輸出、去非洲搞貿(mào)易等等,很多都是家族式的、同宗或同村向外占點和鋪散。應該說,這些對外發(fā)展還僅僅局限于小打小鬧的謀生存,多數(shù)經(jīng)濟活動缺少技術含量,也缺乏資本的運作,基本上還處在勞動力輸出以及低端商業(yè)運行的模式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在湯加看到的非常具有典型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