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行業(yè)性質(zhì)的原因,瀚灃律所會經(jīng)常接觸到很多案件的當事人或親屬,但是在與他們交流時,瀚灃律所發(fā)現(xiàn)很多朋友都對某些法律詞語有誤解。這樣不僅降低了溝通效率,有時甚至會錯誤表達訴求,因此對于案件的處理非常不利。 鑒于此,今天瀚灃律所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常常被人們誤解的法律詞語,相信這里面一定有你誤解的詞語,今天就來為他們“洗脫冤屈”吧!
1、犯罪嫌疑人=犯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偵查階段被偵查機關(guān)列為有犯罪嫌疑的人,不等同于罪犯、犯人、犯罪分子。我國《刑法》規(guī)定,未經(jīng)人民法院依法判決時,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2、死緩=等兩年再執(zhí)行? 死緩是給罪犯一個不死的機會,并非簡單地關(guān)押兩年再執(zhí)行,如果罪犯在死緩執(zhí)行期間沒有故意犯罪,那么兩年期滿以后就可以減為無期徒刑。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則減為25年有期徒刑;但如果屬于故意犯罪,情節(jié)惡劣則執(zhí)行死刑,故意犯罪未執(zhí)行死刑的就重計考驗期。
3、無期徒刑=牢底坐穿? 無期徒刑并不等于要在監(jiān)獄待一輩子,若犯人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確有悔改表現(xiàn),或者有立功表現(xiàn)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減刑,但是實際執(zhí)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不過,因貪污被判死緩的,若由死緩減為無期徒刑,依然要終身監(jiān)禁,不得減刑、假釋。
4、交通肇事=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分事故大小,有的根本不構(gòu)成犯罪,有的則會構(gòu)成故意傷害、故意殺人、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因此交通肇事罪要根據(jù)具體情節(jié)而定。
5、違法=犯罪? 違法指所有違反法律的行為,比如闖紅燈、婚內(nèi)出軌就是違法的,但這些行為是不會被判刑的。而犯罪專指觸犯《刑法》的行為,是一種最為嚴重的違法行為,行為者將依法接受法律的制裁。
6、年齡起始點=生日當天? 在法律上,年齡一律按公歷的年、月、日計算,行為人的實足年齡則是自其出生的年、月、日來計算。例如,“不滿14周歲”,包括周歲生日在內(nèi),“已滿14周歲”則應從周歲生日之第二天起計算。
7、未成年人=無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法律規(guī)定,不滿14周歲的人無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等重罪的,應負相應的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法,也要負刑事責任。而18歲以下都算未成年人,可見未成年人并不等于無刑事責任能力。
8、婦女=中年女性?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把中年女性稱之為婦女,而且這類女性大多是已婚生子的。但《刑法》對婦女的規(guī)定,卻是已滿14周歲的女性,自生日的第二天起算,這規(guī)定簡直太扎心了!
9、自首=減輕處罰? 如果犯罪嫌疑人犯罪后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但這里的“可以”并不是絕對的。具體是否減輕處罰,得根據(jù)案件具體情況而定。頂泰同時還要提醒,自首不僅僅是主動投案,還必須要如實供述才行。
10、累犯=多次犯罪? 累犯并不等同于多次犯罪,比如某某曾被判處有期徒刑,在刑滿釋放后的5年以內(nèi),再犯了會被判有期徒刑的罪,就是累犯中的“一般累犯”。而如果某某曾因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等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任何時候再犯以上相同之罪的都視為累犯,過失犯罪除外。
以上就是瀚灃律所為大家整理的那些常常被誤解的法律詞語了,你誤解了幾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