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成熟的領導者來說,其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能“制人”而不“制于人”。然而“制人”,如果僅憑居高臨下的權(quán)勢和地位,只能使人“口服”而“心不服”?!按蜩F還需自身硬”,只有領導者自己擁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能從精神上征服下屬,使其心甘情愿地跟隨我們。諸葛亮之所以在歷史上能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令萬世景仰,就是因為他深通此道!他指出,一個領導者只要能做到以下幾點,就能成為無懈可擊的強者。 1.威而不猛 一個人,如果他完全具備傷害你的能力,卻并不輕易傷害你,這種“引而不發(fā)”的狀態(tài)和關系,往往會讓人感激涕零,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斯德哥爾摩效應”。諸葛亮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并將其成功應用于管理實踐之中。他建議領導者要在下屬面前要保持一種“威而不猛”的個人形象,要借助各種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威力形成“震懾”,然而又不輕易針對某人實際使用,從而激發(fā)潛藏人們心底的“斯德哥爾摩效應”,來獲取下屬的服從、好感,甚至崇拜。 2.忿而不怒 《孫子兵法》講;“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就是說,作為領導者,不可以讓憤怒的情緒戰(zhàn)勝理智,從而沖動行事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諸葛亮繼承和發(fā)展了《孫子兵法》中關于情緒控制的方法,他強調(diào)領導者在面臨突發(fā)情況的時候可以“忿而不怒”。為什么要這樣表現(xiàn)呢?一方面,領導者如果對于負面情況,不表現(xiàn)出嚴肅批評的態(tài)度,不能夠使得組織內(nèi)部對“好壞”、“是非”形成統(tǒng)一判斷和認識;另一方面,領導者又不能讓“負面情緒”失控,從而傳播擴散,給自己的決策造成消極影響。 3.憂而不懼 諸葛亮指出,一個領導者如果面臨危險和困難的情況,必須“憂而不懼”。就是說,我們即使面對再大再難的問題,都不應該心存畏懼,因為只要一害怕,我們的大腦就會停止“解決問題”的思索,從而啟動“逃避問題”的程序。此外,如果領導者或負責人表現(xiàn)出“畏懼”,那么就會動搖組織的“軍心士氣”,從而造成一些列災難性的后果。 4.悅而不喜 與“忿而不怒”相對應,諸葛亮這里所講的“悅而不喜”,是告誡領導者不要被勝利的喜悅沖昏頭腦。面對戰(zhàn)術性的勝利,我們可以用它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用它來鼓舞團隊的士氣,但是不能過分看重這“一城一地得失”,從而使自己背上包袱,行動上畏首畏尾。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這不僅僅是對于領導者才提出的要求。即使是一個普通人,只要擁有一個強大的內(nèi)心,也可以少走點彎路,多取得點收益。 (歡迎想系統(tǒng)學習兵法的朋友搜索并關注微信公眾號:moulueyubingfa 或“謀略與兵法”關注。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