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郁永良家, 到黃龍山紫砂礦區(qū), 徒步走去大約有兩公里。 黃龍山紫砂礦區(qū)的紫砂礦,是制作上乘紫砂壺的原料,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自然風化,質感豐富。 比起去練泥廠購買成品紫砂泥,郁永良覺得這些紫砂礦石制成的泥料,用的心里更踏實,哪怕需要花費更多心思和力氣,哪怕需要去千錘萬打。 以前的制壺人都是每天挖一點、搬一點, 郁永良的長輩亦是如此, 樂此不疲的從山上將紫砂石搬回家。 后來家里紫砂石多了, 索性在院內蓋了一間茅草屋存放。 還未走進郁家院子, 就聽見一陣有力的節(jié)奏, “咚咚咚,咚咚咚” 這是郁永良在捶打紫砂礦石。 制作紫砂泥, 需要先人工精選礦石, 剔除雜質。 之后放進專門的石制容器里, 經(jīng)過千萬次捶打, 將礦石粉碎, 直至成細粉末。 然后倒入清水, 將粉末攪拌成泥漿。 沉淀數(shù)日后, 撈出泥料, 將其捶打揉搓成長方泥塊。 再用刀修整泥塊, 使其斷面平整發(fā)亮。 泥料制成, 卻不能直接使用, 需得先放入翁中, 等待紫砂泥中的有機物發(fā)酵分解…… 位于江蘇宜興的蜀山, 被稱為“紫砂大師的搖籃”。 據(jù)郁家“家族史”記載, 從郁永良爺爺那輩人開始, 郁家就居住在宜興蜀山, 開始制作茶壺。 郁永良從小耳濡目染, 對紫砂有很多了解。 16歲那年, 作為長子的郁永良, 迫于家庭生計, 進入了蜀山“一廠美工班”, 從零收入開始做學徒。 因為勤奮和聰明, 他只用了一年時間, 就可以模仿別人的作品。 五年后,已經(jīng)能夠 獨立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 一把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 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四五十個步驟, 使用的工具很多, 每個步驟都很難, 紫砂壺成型一體, 一個步驟稍有差錯, 就會導致整把壺出現(xiàn)問題。 但一把原創(chuàng)紫砂壺, 最難的不是制作, 而是開頭的構思。 雖然是一項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延續(xù), 但卻更像是現(xiàn)代的工業(yè)設計, 因為設計紫砂壺時, 對點、線、圓、角度都有精準的考究。 在滿足日常泡茶、品茗的同時, 也須具備獨特的設計美學。 對郁永良來說, 通常構思就需要半個月, 然后用一到兩天制作, 一氣呵成。 郁永良蜀工坊工作室微信 (掃描上方二維碼添加,或搜索:yxsy4115) 陳腐好的泥料內部有空氣, 切片之前, 須將泥內的空氣敲打出來, 避免后期壺體燒制過程中產(chǎn)生氣泡。 根據(jù)壺身大小, 將方塊泥料, 打成厚度均勻的泥片。 將泥片圍成桶狀, 打成壺身。 放在轉盤上, 慢慢塑型。 轉盤原本是沒有動力的, 但人在拍打泥身過程中產(chǎn)生了摩擦力。 紫砂內部的砂質瞬間有了生命, 形成具有藝術感的弧度與圓線。 這是機械的純圓、切割的直線無法比擬的, 也就是藝術作品中常談論的 “圓非一相、方非一式”。 老宜興常說, 好壺都是“拍”出來的, 就是這個道理。 劃出圓形壺底, 切掉多余部分。 制蓋、把、嘴,是一把壺制作的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壺嘴,需保證飲茶出水流暢,壺蓋,要使茶葉在壺內密封高壓中更易融解,“三點一線”的精準把握,才能讓紫砂壺成為美學經(jīng)典傳世之作。 用紫砂泥將壺身、壺嘴、壺把, 小心翼翼地黏在一起。 制作壺蓋, 黏合壺釘。 生胚陰干, 在壺身畫出想要的圖案, 寫上字。 最后的入窯燒制, 是最令人心動, 也最心痛的時刻。 紫砂壺的成敗在此一舉。 但即使制作過程如此艱辛, 面對最后的殘次品, 郁永良銷毀起來依然絕不手軟, “決不能讓殘次品流入市場”, 這是一個手工藝者對手藝的最大尊敬。 從藝二十余載, 郁永良制作的紫砂壺不計其數(shù)。 其中不乏獲得大獎的作品。 但他依然謙虛的認為, 自己只是個手工藝者, 還不算匠人。 (郁永良的部分獲獎證書) 目前他已經(jīng)收了三個徒弟, 也還在繼續(xù)尋找優(yōu)秀的繼承人。 跟著他時間最長的徒弟, 已經(jīng)學了五年, 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作品, 但是路還很長。 做這個行業(yè)需要天賦, 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 目前最重要的, 就是有耐心, 耐得住枯燥,坐得住, 一門心思鉆研在紫砂壺上。 信佛的郁永良, 喜歡隨緣二字, 面對徒弟或者想學紫砂壺的人, 他都會耐心的指導, 不求回報: “我教會了你, 我也算是一種修為?!?/span> 與郁永良的交談中, 他也坦承, 16歲入行只是為了生計, 最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 并沒什么特別感情。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自身投入的過程中, 對紫砂壺逐漸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情懷。 “我與紫砂壺,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span>郁永良說,紫砂壺已經(jīng)成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謂匠心, 在于技藝, 更在于心。 - END - (圖片及視頻由郁永良提供) 以上內容由廠家提供,由此引發(fā)的一切問題與本平臺無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