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說,在墓葬的考古挖掘中,能夠聞到各種腐敗、霉爛、潮濕甚至腥臭的氣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海昏侯墓深埋在地下15米左右,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然而在考古挖掘時,人們聞到的卻是陣陣奇香。面對這座千年古墓,不聞腐物臭,但吸奇異香,豈不是咄咄怪事嗎?尋著這股奇香,人們不僅可以看到?;韬顒①R生前愛香用香的嗜好,而且還能夠了解到漢代高度發(fā)展的香文化。 一、古墓奇香探源 ?;韬钅怪械南銡?,非同尋常,確有它的奇異之處。 一奇:很多人都聞到了香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韬钅箍脊抨狀I隊楊軍,是進入?;韬钅贡I洞中的第一位考古人員,他曾經介紹說:“從那個14·8米深的盜洞垂直而下,最讓我難忘的,就是進入古墓后聞到的味道。”“一下去,一股香味撲面而來?!薄跋碌侥故依?,我又聞到了一股濃郁的木料香氣?!苯魇∥奈锟脊叛芯克L、研究員徐長青在查看盜洞時也說:“我看到的是一些被電鋸撕裂的槨板,看上去年輪密集,還散發(fā)出濃郁的松香味。”其實,早期參與海昏侯墓挖掘的許多考古人員,都以職業(yè)的敏感聞到了古墓中散發(fā)出來的陣陣香氣。 二奇:誰也說不清是何種香味。?;韬钅怪械南阄秲海巳菀妆鎰e的松木的香味外,還有什么香味兒呢?或者接近現(xiàn)代哪種香水的味道呢?對于這個問題,誰也說不清楚。人們對于香味的準確辨別,要比對酒味、醋味的辨別困難得多。楊軍回憶說:“那是一種很好聞、也很奇特的香味,我從來也沒有聞過這樣的香氣,也說不清是木料還是香料的味道?!薄拔业浆F(xiàn)在都一直記得這股香氣。”這就說明?;韬钅怪械南阄?,不是一兩種香味,也不完全是從木料中散發(fā)出來的香味,而是由多種香味混合起來的味道。 三奇:這股二千多年前的香味持續(xù)竟達二三年之久。一些早期進入墓室的考古人員說,他們所聞到的香味,持續(xù)了兩到三年,久久不散。直到對主墓進行發(fā)掘后,才逐漸散發(fā)殆盡。試想,如今的人們竟然能夠從古墓中聞到二千年多前的香味,這難道不是人間奇跡么!如果劉賀大墓沒有被盜墓賊光顧,因而也沒有進行搶救性挖掘,那么,這股香味也許還會存在二千年、三千年甚至更久,這是不用懷疑的。 其實,從大的方面分析,?;韬钅怪械南阄秮碜匀齻€方面: 一是來自建造槨室的各種木料。建造?;韬钅故褂玫亩际巧L幾十年、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大料,無論是老楠木、老樟木還是老松木,都可能長期散發(fā)出楠香、樟香和松香味兒。事實上,許多香料就是用帶有香味的木材制成的。 二是來自對棺槨和尸體的防腐處理。漢代未央宮中有一座椒房殿,是皇后的殿室?!肚飩鳌吩弧敖贩?,殿名,皇后所居。以椒和泥涂壁,取其芳也千秋。”這里的椒,指的是四川的花椒,多子而芳香,是升陽之香藥。古人取能夠生發(fā)陽氣的川椒等香藥配伍后,磨成細粉、和成膏狀涂于墻壁和梁柱上,達到防蟲防蛀、保健養(yǎng)生的目的,當然還含有多子多孫的寓意。海昏侯墓地處南方,悶熱潮濕,蚊蟲較多,采用香料處理棺槨和尸體,達到驅蟲、殺毒、避邪、掩蓋異味的目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是來自墓中使用的各種香料。作為漢代的王公貴族,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各種香料,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按照漢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理念,劉賀的家人會把他生前使用過的各種香料以及香爐、香囊、香袋,統(tǒng)統(tǒng)埋入墳墓,讓他繼續(xù)享用,自然也增加了墓中的香味。 至于劉賀大墓中各種香料的成分、來源、數(shù)量、質量、配比、作用等更精確的信息,還需要在考古發(fā)掘的基礎上,作更加具體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研究。 二、漢代的香文化 人對香味的喜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中國是最早使用香料的國家之一,人們用香的歷史已經超過三千多年。遠古時期的燎祭,就包括點燃帶有芳香的草木祭奠逝者。相傳“黃帝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皆列珪玉于蘭蒲席上,燃沉榆之香,春舂雜寶為屑,以沉榆之膠和之為泥,以涂地,分別尊卑華戎之位也?!敝袊糯形宄?xiù)之說,《黃帝內經》記載這五種基本氣味是:臊、焦、腥、腐、香。據統(tǒng)計,《詩經》305篇中共提到植物178種,其中芳香類植物30余種,成為我國古代采集、利用香料較為全面的早期記載。 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就非常欣賞香味,喜歡佩帶香囊,即使受到群臣的攻擊也不以為然,他在《離騷》中高聲吟唱:“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為了紀念屈原,民間則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熏艾草、掛香囊,目的是驅逐蚊蠅蟲害,祛除生活環(huán)境中的污穢濁氣,凈化室內空氣,以及熏衣被、祭神靈等。 香囊又叫容臭(xiù)、香袋、香包、香纓、佩幃、荷包等。漢代以前的香料主要是用華夏本地所產的香草香木加工而成,包括佩蘭、澤蘭等菊科澤蘭屬的植物;蕙、艾、木蘭、辛夷、香茅等多種芳香植物。屈原最喜愛的是蕙草與蘭草,認為蕙草有母性包容賢良之德;蘭草有君子“遠之不淡近之不濃”之雅,從而賦予這些香草以王者之香,君子之香。這是中國香文化的源頭。 香文化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香與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服飾、餐飲、沐浴、出行、交往、喪葬、祭祀等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香味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香,在《說文解字》中被列為單獨的部首,而包含著香的漢字多達二十多種:馥、馨、馦、馤、馡、馧、馟、馠、馩、馜、馝、馛、馢、馣等,表達了香的不同氣味與特征,也表達了自古以來香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漢代是我國香文化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到漢代的時候,人們不僅廣泛使用本地香,還大量進口外來香;不僅使用獨特氣味的單品香,還使用綜合各種氣味的合香;不僅有隨身佩帶的香囊、香籠,還有用于焚香的香爐、香丸。人們賦予了香更多的生活品味和文化內涵。香成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非常喜愛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由此而使源遠流長的香文化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峰。相傳劉賀的爺爺漢武帝十分喜好香味,要求官員們上朝都要隨身佩帶香囊,還親自設計了燃香器具——博山爐。據史料記載,開通西域、開辟南海后,從國外進口的各種香料便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和交往的一種重要物資,不僅大大豐富了我國的香料品種,而且讓我們的祖先通過香料更深切地認識到外部世界。 三、本地香與外來香 根據史料記載,劉賀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廣泛使用的香料包括: 沉香。又稱沉水香、水沉香,自古以來被視為眾香之首(圖1)。它是由瑞香科的一類樹木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長三十年以上者,受到外力傷害或自身病變時,分泌出的樹脂與周圍微生物影響下而產生的油木結合體。這類香樹本身并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松軟。大多產自天竺、真臘、占城、渤泥以及嶺南、南海等地,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老撾以及中國的嶺南、海南等地。多數(shù)沉香在常溫狀態(tài)下幾乎無香味,遇熱、遇潮時香氣明顯。特別是熏燒時香氣濃郁,清涼醇厚,能覆蓋其他氣味,而且留香時間長,是制造香精油和天然香水的高檔香料。沉香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具有降氣除燥、暖腎養(yǎng)脾、舒緩神經、幫助睡眠、理氣通竅、暢通氣脈等功效。 圖1 檀香。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的美譽。在我國歷史上稱“檀”的木材很多,有檀香科的白檀、豆科的黃檀和紫檀、榆科的青檀、山礬科的白檀等。而真正用來做香料的是檀香科檀香屬的白檀(圖2)。白檀屬于半寄生植物,幼苗期必須寄生在其他樹木上才能成活,生長緩慢,需要數(shù)十年方可成材。主要產自天竺(印度)、昆侖盤盤之國(泰國)等地,我國的臺灣、海南、云南也有栽培。檀香本身是一味中藥材,外敷可以消炎去腫,滋潤肌膚;熏燒可以殺菌消毒,驅瘟避疫。從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醫(yī)藥上有廣泛的用途。檀香是制作熏香的重要香料,與其他香料搭配使用,有提升香氣的作用,很多合香都使用檀香調合。 圖2 龍涎(xián,音咸)香。又稱阿末香,西方叫灰琥珀。我國是最早發(fā)現(xiàn)并使用龍涎香的國家之一。漢代南海的漁民在打漁時,從海里撈到一些灰白色的、清香四溢的蠟狀漂浮物,能夠發(fā)出持久的香氣,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他們把這些帶有香味的海產品作為寶物獻給皇帝。不過,當時誰也不認識這是什么東西。漢宮中的煉丹術士認為這是海里的“龍”在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來,經過天長日久,形成了“龍涎香”(圖3)。 圖3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認為,龍涎香是抹香鯨消化道內的分泌物,是一種類似于橡膠狀的物質,其中的多種成分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剛剛排出的“龍涎香”為黑色的黏稠物,漂浮在海上,有濃重的腥臭氣。經過陽光的曝曬,空氣的催化,海水的浸泡,顏色由最初的黑色逐漸變?yōu)榛液稚?、灰色、白色,散發(fā)出持久的香氣。這個過程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龍涎香也是一味中藥,具有行氣活血、散結止痛、利水通淋、理氣化痰等功效,用于治療咳喘氣逆、心腹疼痛等癥,是各類動物香料中最名貴的一種。因數(shù)量稀少,功效獨特,極為難得,常被譽為“灰色金子”。再有,龍涎香揮發(fā)極其緩慢,留香時間甚長,是其他任何一種香料都無法相比的。因此龍涎香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合入其他香料,使整體香氣得到增益并持久保留。 麝香。又稱遺香、寸香、臍香、當門子,是成熟的雄麝肚臍下方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含有一點苦味,是一種高級香料,它的香味不僅芬芳宜人,而且香味持久(圖4)。麝香在我國的使用有悠久的歷史, 圖4 據《山海經》記載,麝香產于青藏高原一帶,其中西藏麝香是舉世公認的最優(yōu)質的香料。麝香也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具有強烈的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催生下胎等功能,對中風昏迷、驚厥、癲癇、心絞痛、咽喉腫痛、難產等多種病癥均有明顯的療效。我國古代還用麝香制墨,不僅芳香清幽,還可以防蛀。 蘇合香。又稱蘇合油、蘇合香油、帝膏,是最早傳入我國的樹脂類香料之一?!段饔騻鳌酚涊d:“大秦國,一名犂犍,以在海西亦名云漢?!撕舷阒^之香,煎其汁為蘇合油,其津為蘇合油香?!薄逗鬂h書》也稱,蘇合香“出大秦國?!边@里的大秦國,是指古代西域的羅馬帝國,現(xiàn)在的土耳其、伊朗、敘利亞一帶。蘇合香是重要的芳香開竅類藥材(圖5),在我國使用達二千年之久,有開郁化痰,行氣活血的功效。當今絕大多數(shù)治心絞痛的急救中藥都含有蘇合香成分。著名的中成藥“蘇合香丸”就是用蘇合香、檀香、安息香、沉香等制成。據《夢溪筆談》記載,宋真宗曾以蘇合香酒賜臣下調補身體。《紅樓夢》中多次提到的冷香丸中,也包含著蘇合香。 圖5 丁香。由于狀如雞舌,也稱為雞舌香;又因圓頭細身,好似釘子,亦稱為“丁子香”。丁香是我國最早從國外引進的香料之一(圖6)?!渡胶=洝酚涊d,丁香“生東海及昆侖國。 圖6 二、三月開花,七月方結實。”昆侖國,是古代對南海諸國的總稱,包括波羅洲、爪哇、蘇門答臘、緬甸、馬來西亞等。這種生長在南洋熱帶島嶼的丁香樹,高達10米以上,花蕾有黃、紫、粉紅各色,未開的花蕾曬干后即呈紅棕色。除了花蕾和果實,其干、枝、葉也可以提煉丁香精油。丁香可以入藥,也可以作為高檔調料用于烹制菜肴。丁香有古代的“口香糖”之稱。西漢時期爪哇使臣來華覲見皇帝,口含丁香,吐氣芬芳,國人感到很新奇。漢桓帝劉志當朝時,侍中乃存德高望重,得寵于皇帝,但他年老口臭,漢桓帝便賜他海外進貢的雞舌香一片,叫他含在口中。乃存感到口中有一股辛辣之味,以為有什么過失,皇帝賜毒讓他自盡。他惶惶不安回到家中,家人讓他吐出來看看。乃存吐出后,覺得齒舌生香,滿口馥郁,才知道這是皇帝賞賜給他的名貴香料,于是全家破涕為笑。 乳香。又稱乳頭香、熏陸香、馬尾香、塌香、天澤香、摩勒香、多伽羅香。我國史籍中對乳香多有記載,晉代郭義恭《廣志》云:“南海波斯國松樹脂,紫赤色,如櫻桃者名曰乳香”。宋代趙汝適《諸蕃志》云:“乳香,一名熏陸香,出大食之麻羅拔、施曷、奴發(fā)三國深山窮谷中?!币簿褪墙裉斓囊晾?、阿拉伯半島等地盛產乳香。乳香自古名貴,但乳香樹卻是其貌不揚的灌木或小喬木。采收乳香時,在樹干上割出傷口,切口處便會流出乳液狀的白色樹脂,幾周后便凝固成半透明的顆粒,為乳頭狀、淚滴狀或黏結成不規(guī)則的團塊(圖7)。乳香是常用的中藥材,可行氣活血、消腫生肌,用于治療多種病癥。阿拉伯人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就開始使用乳香,那里的醫(yī)生常用乳香治療心臟、腎臟等疾病,他們出診前要用濃烈的乳香熏衣以防止被病人傳染。在歷史上,阿曼地區(qū)曾經是中國乳香的重要供應地,也是“海上絲路”的重要港口。今天的阿曼依然盛行熏燒乳香,商場、酒店、咖啡館,處處都能聞到飄散的乳香味。 圖7 青木香。又稱馬兜鈴根、云南根。因其成熟果實如掛于馬頸下的響鈴而得名。馬兜鈴為多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其果實是中藥馬兜鈴,能清肺鎮(zhèn)咳化痰;其藤稱天仙藤,可祛風活血;其根是青木香,有解毒、利尿、理氣止痛的功效(圖8)。 圖8 《本草圖經》說:“馬兜鈴生關中,今河東、河北、江、淮、夔、浙州郡皆有之。春生苗,如藤蔓。葉如山芋葉而厚大,背白。六月開黃紫花,頗類枸杞花。七月結實棗許大,如鈴,作四五瓣?!鼻嗄鞠阌卸拘裕虼斯糯嘤糜阢逶?、合香。 圖9 龍腦香。又稱冰片、片腦、瑞腦、梅冰、婆律香、羯布羅香。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龍腦都被視為香料中的精品(圖9)?!短票静荨吩?龍腦香“出婆律國,樹形似杉木,子似豆蔻,皮有甲錯。婆律膏是根下清脂,龍腦是根中干脂,味辛香入口?!碧拼膶W家段成式說:“亦出波斯國,樹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圍,葉圓而背白,無花實。其樹有肥瘦,瘦者出龍脈香,肥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婆律斷其樹剪取之,其膏于木端流出?!逼怕蓢鴮儆诮裉斓募永锫u。波斯國就是位于現(xiàn)在波斯灣附近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國家和地區(qū)。其實,我國的云南、廣西、廣東南部以及西藏東南部,也生長龍腦香樹。由于龍腦香是從龍腦樹脂中蒸餾提取的白色晶體,因此也稱為冰片。這是一味貴重的中藥,內服有開竅醒神之效,適用于神昏、痙厥諸癥;外用有清熱止痛、防腐止癢之功,可治療瘡瘍、腫痛、口瘡等疾患。安宮牛黃丸、水硼散等中成藥中,冰片都是主要成分。 除此之外,漢代時還有艾納香、迷迭香、楓香、藿香等各種香料,這里就不一一說明。這些漢代王公貴族常用的香料,都有可能放入?;韬顒①R大墓的棺槨中。 四、精致的博山爐與熏爐 作為香文化重要發(fā)展階段的漢代,不僅擁有國內外的各種香料,而且還有使用香料的各種香具,包括香爐(也叫熏爐)、香籠、香球、香囊等。?;韬钅咕统鐾亮税思赖牟┥綘t和一件雅致的熏爐,是漢代香具的一個縮影。 博山爐是漢代最有代表性的香爐造型,相傳是漢武帝命人設計制作的。?;韬钅钩鐾恋臐h代博山爐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為底盤,用于儲水,以接納上面氣孔里落下的炙熱灰燼,既避免火災發(fā)生,又象征四海環(huán)繞;上部爐身為豆形,爐蓋為錐狀,雕鏤成多孔的山峰(圖10)。熏香點燃時,上部青煙裊裊,下部水汽蒸騰,一派仙境氣氛,宛如道家傳說的海上仙山——博山,故而得名。?;韬钅钩鐾恋牟┥綘t,有雙層結構的,也有單層結構的;有青銅鎏金的,也有青銅素面的。它們分別放置在墓室的重要部位。 圖10 ?;韬钅钩鐾恋难瑺t,造型十分奇特。它的底座是一只昂起頭的玄武(神龜),上面踏著一只展翅欲飛的朱雀(神鳥)。四神之中占有兩神,因而定名為雙神青銅熏爐(圖11)。而在朱雀的頭上頂著敞口的熏爐,略微傾斜。從爐身上的三道玄紋判斷,原來可能有鏤空的爐蓋,可惜已經缺失。這件熏爐比起博山爐體積要大得多,容量也大得多,由此判斷使用時將草木類的香料直接放入爐中點燃,待產生煙味與香味的混合體后,再用于熏蚊、熏蟲、熏衣、熏被等。 圖11 這里就涉及到古代對香料使用方法的問題。 一種叫單品香,即以單一香料制成的香品,是人們早期使用香料的簡單方法。單品香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并不復雜,成本較低,香味單一,便于人們操作。 另一種叫合香,即以多種香料配制的香品,它不是簡單的把各種香料混合起來,而是注重香料的科學搭配,氣味的相互和諧,藥性的相互補充,講究眾味合一。合香的種類豐富,既有熏衣熏被、香口香身、美容養(yǎng)顏等用途;又有熏燒、佩帶、涂敷、內服等用法。 介于單品香與合香之間,還有一種合燃單品香的方法,即把不同的單品香放入不同的香爐中,同時點燃,調配香氣。廣州南越王漢墓中曾經出土一件四穴連體熏爐,就是由四個互不連通的小方爐合鑄而成,可同時焚燒四種香,讓四種不同的香氣混合為一體。 我們的祖先在漢代已經掌握了很高的合香技術,史籍中有一件出自漢靈帝建寧年間的“宮中香”方子,就是制作合香的配方,文字如下: “黃熟香四斤、白附子二斤、丁香皮五兩、藿香葉四兩、零陵香四兩、檀香四兩、白芷四兩、茅香二斤、茴香二斤、甘松半斤、乳香一兩(別器研)、生結香四兩、棗子半斤(焙干)、一方入蘇合油一錢,為細末,煉蜜和勻,窨(yìn,音印)月余,作丸,或爇(ruò,音弱)之。” 從這件合香配方中可以得知,一是各種香料的份量差別很大,重的達到四斤,而輕的只有一錢。往往是越貴重的香料,如乳香、蘇合油,用得越少。二是各種香料的制作方法差別很大,有的要用專門的器皿研磨,有的要事先焙干。三是要適當?shù)負饺氩⒉粚儆谙愕牟牧?,如棗子、煉蜜等。四是需要采用“研”、“焙”、“窨”、“爇”等工藝技術?!把小?,就是細細地磨制;“焙”,就是用微火不停地烘烤;“窨”,就是藏在地窖里,在適當?shù)臏囟群蜐穸葪l件下,等待充分溶合;“爇”,也是一種烘烤,用加熱的方法對香料進行催化。其中,“焙”和“爇”都需要使用上面提到的雙神青銅熏爐來操作。 五、建立“氣味考古學” ?;韬钅沟那晗阄兑呀涳h散而去,但是古墓奇香留給人們的思考卻迎面而來。對于現(xiàn)代考古而言,在出土的那些有形的器物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而在散去的那些無形的氣味中,難道不是同樣包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嗎? 其實,早在46年前著名的馬王堆漢墓考古中,就曾經發(fā)現(xiàn)墓中溢出特殊的氣體。據考古人員回憶,當工人用鋼釬鉆探時,從鉆孔中冒出了嗆人的氣體,有人用火引燃氣體,馬上出現(xiàn)了藍色的火焰。這種氣體連續(xù)噴出了三天。考古人員曾打算用醫(yī)用氧氣袋去收集,可惜不成功,沒能保留下來,至今誰也不知道冒出的到底是什么氣體。 氣味可以消散得無影無蹤,但絕不是虛無飄渺的,而是實實在在的物質。按照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把古墓中的氣體采集、壓縮、密封、保存起來,已經不成問題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科學分析,更不在話下。這就為現(xiàn)代考古研究打開了一個嶄新的領域,需要人們以開拓進取的精神,建立一門專業(yè)學科——“氣味考古學”。 氣味考古學是在人類的考古實踐活動中,以洞穴、墓室、棺槨、尸體、容器等物體中保存并散發(fā)出來的各種氣味為研究對象,通過物理、化學、生物、醫(yī)學等科學手段,深入分析其中包含的有價值的歷史文化信息,達到傳統(tǒng)手段所不能達到的考古目的。 氣味是物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最能代表物質的本質。一種物質必有一種特定的氣味,世界上沒有氣味完全相同的物質,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物質不變其氣味也不變,氣味改變了物質也一定發(fā)生了某種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氣味所包含的物質的信息量相當大,幾乎是全方位的,又是唯一的。 因此,在考古挖掘中首先就要注重氣味的采集和分析。比如通過分析墓室內空氣的溫度、濕度、密度、鹽堿度,就有可能判斷出此墓是否被盜,何時被盜、被盜的程度等;通過分析棺槨內氧氣、氫氣、氮氣、氯氣以及其中細菌的含量,就有可能判斷出青銅器、漆器、絲綢等物品保存的基本狀況;通過分析尸體氣味中散發(fā)出來的微量元素和各種細菌,就有可能判斷出墓主人生前得過什么病、吃過什么藥、死時是否有中毒現(xiàn)象;通過分析古墓氣味中的金屬元素含量,就有可能判斷出埋藏的銅、鐵、鉛、鋅以及汞的分布狀況;通過分析墓中的各種香氣,就有可能判斷出墓主人生前喜愛和使用的香料,以及死后如何使用香料處理尸體,等等。 當然,科學準確地判斷氣味并運用于考古研究,屬于新興的前沿科技領域,可能需要幾代人在采集海量原始數(shù)據的基礎上,進行化驗、分析、歸納、對比、綜合,通過計算機的云計算來完成。但是,只要明確了目標,找對了道路,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把“氣味考古學”這門新興的學科在不久的將來建立起來,并且成功地運用到現(xiàn)代考古實踐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