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國代詩歌常識 一、古詩從體裁上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1、古體詩一般也稱古風,是相對于近體詩而言的。從字數(shù)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雜言四種,如“詩經(jīng)”“楚辭”“漢魏南北朝樂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題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辭、弄、樂府”等標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時期的古體詩);每首詩的句數(shù)不限,可長可短,且不講究押韻;如五言古詩有陶淵明《歸園田居》,七言古詩有白居易《琵琶行》,雜言古詩有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等。 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樂府→漢文人五言詩→魏晉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詩),如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并稱為“樂府雙璧”。 ﹡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后(尤其唐代)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以后遂有“歌行體”。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兵車行》,高適的《燕歌行》等。 ﹡新樂府: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shù)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新樂府運動”由白居易、元稹倡導,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作雖稱為樂府,但不拘于聲律,并以新題寫時事,故稱新樂府。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多以五言、七言、雜言呈現(xiàn),反映了很多現(xiàn)實問題,如白居易的《長恨歌》。 2、近體詩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現(xiàn)的比較講究音韻格律的詩歌,又稱“今體詩”“格律詩”,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兩種。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試問到體裁,可具體回答為:五言(七言)絕句或五言(七言)律詩。一首詩的句數(shù)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律詩的一二句叫首聯(lián),三四句叫頷聯(lián),五六句叫頸聯(lián),七八句叫尾聯(lián)。每聯(lián)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對句。律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須對仗。詩歌有嚴格的音韻格律要求,即絕句二四句押韻,律詩二四六八句押韻。 3、宋元明清時除了延續(xù)一部分前代的律詩和絕句外,更大量出現(xiàn)了詞、曲及戲曲唱詞,它們都屬于近體格律詩。 ①詞: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長短不齊而叫做長短句、詩余;也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琴趣等。每首詞都有一個樂調(diào)名,叫做“詞牌”(即詞譜);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根據(jù)內(nèi)容所起的題目。按長短規(guī)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以內(nèi))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diào),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兩段,稱雙調(diào),前段稱上闋或上片,后段稱下闋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②曲:又稱為詞余、樂府,代表是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的元曲。散曲是詩歌樣式,分為小令和套數(shù)。小令的體制相當于宋詞的小令,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套數(shù)由多支曲子組成,它不屬高考考查內(nèi)容,此不贅述。 二、古詩按內(nèi)容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其下又分為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等等。 三、中國古代詩詞最主要的派系
4、婉約派:宋代詞壇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fā)的感情婉轉(zhuǎn)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一、上古——口頭歌謠 二、先秦——詩歌發(fā)展的兩大源頭 現(xiàn)實主義源頭:西周至春秋《詩經(jīng)》 浪漫主義源頭:戰(zhàn)國后期《楚辭》(代表作家:屈原) 三、漢代——漢樂府《上邪》《陌上桑》《孔雀東南飛》 四、魏晉南北朝—— 1、建安文學(文學的自覺時代):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 2、正始文學: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3、兩晉文學:西晉左思 4、南北朝時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發(fā)展) 北朝民歌:題材廣泛、風格剛健、語言直率 文人詩創(chuàng)作:鮑照、謝朓、庾信 五、隋唐五代—— 六、宋代—— 宋詩特點(好議論、重理趣、以文為詩) 七、元代—— 楊維楨(鐵崖體) 八、明代—— 高啟、李夢陽與前七子、李攀龍與后七子 九、清代—— 詞的發(fā)展史 1、晚唐:溫庭筠、韋莊 2、南唐五代:馮延巳、李璟、李煜 3、宋—— 4、金元:元好問、薩都剌 5、清:清初三大家(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 6、元曲(小令、套數(shù)) 前期(質(zhì)樸自然)—— 后期(典雅工麗,遠離現(xiàn)實)—— 總結(jié)詩詞發(fā)展規(guī)律 1、發(fā)展規(guī)律: 2、詩歌形式發(fā)展: 四言為主、二二節(jié)拍(詩經(jīng)) 五言為主、二三節(jié)拍(漢樂府,古詩十九首,建安時期是文人五言詩創(chuàng)作的繁盛時期,阮籍五言詠懷組詩) 七言歌行(鮑照)近體詩(絕句,律詩,七言律詩在杜甫手中正式成立) 詞(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詞有定調(diào)、調(diào)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 曲(小令、套數(sh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