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一:開壺時候要加豆腐和甘蔗! 如果把豆腐放在清水里面煮個半小時,看看出來什么樣的效果就知道,肯定是渾濁不清的,這樣開壺方式會覺得好嗎?這是要煮湯的節(jié)奏嗎? 通常覺得開壺要用到豆腐和甘蔗的朋友都會認為:“豆腐可以吸掉壺的土腥味,可以吸掉窯塵。甘蔗清香,甘甜,這樣開的壺泡茶好喝?!钡撬麄儧]有發(fā)現,在實際的生活中,放茶葉吸味的應用范圍要比豆腐用的廣泛,而在開壺的過程中已經放入了大量的茶葉,那為何還要放豆腐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如果有朋友教你用豆腐開壺,那說明他也不是很懂壺。如果有賣壺的商家這么教你,可以不用聽他忽悠了。 誤區(qū)二:朱泥和降坡泥早就沒有了! 在宜興本地,紫砂原料根本不缺,從明朝至今不過用掉了一個零頭(顧紹培大師所言),但紫砂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所以當年封礦是為了有計劃的開采,2010年恢復開采也是為了保護傳統(tǒng)文化。即便僅僅計算已經開采出來的,也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從古至今,宜興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儲存了這么多的紫砂泥料,私人囤積泥料算下來這輩子也用不完!朱泥降坡泥等只是相對其他泥料而言少一些,少并不代表沒有??赡苁悄承赜咽浅鲇谑詹剞D讓的目的,這樣價格可以出的高一些。 誤區(qū)三:買紫砂壺必須佩戴證書才有收藏價值! 有證書的壺不等于名家壺,也不等于是一把好壺;要明白我們買的是壺而不是證書,買壺只看證書無異于買櫝還珠;更有甚者說證書是批量生產的,一看證書就知道壺是山寨貨,我想說在地里面埋藏的金子,會因為地很臟而不值錢么? 職稱只是代表了一個稱號而已,不少民間默默無聞的藝人做的壺不比工藝師的作品差,職稱高低不一定代表了收藏價值,需要結合作品的詳細情況而論,不要一味追求職稱。 誤區(qū)四:做全手工壺的人不用任何工具! 這個說法太不理性了,試問如果說做壺不用工具的話,在宜興丁蜀鎮(zhèn)還真沒有這樣的高手,最起碼你沒泥搭子怎么打泥片和泥條呢?難道用巴掌打,用拳頭捶嗎?和大家吃飯要用筷子,勺子,叉子一樣的道理。 誤區(qū)五:壺身上有小白點就是次品壺 似乎只有“完美無瑕”才具備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偶爾看到一粒黑點或白點,一個小坑,一處凸起,即認定是“次品”而束之高閣。 如果你這樣認定紫砂壺的好壞,那么你往往錯過了真正的好泥料。壺上有白點,并不是因為化工泥所制,而是云母。真正的紫砂泥必須含有少量的云母,其完全汽化揮發(fā)的溫度在1280°之上。而紫砂的最佳燒成溫度在1100°~1280°之間(根據泥料的不同),所以在壺表殘存云母是很正常的現象。 |
|